【征文选登】一碗温情的“拉把粥”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8-04-18 


我清楚地记得,母亲管腊八粥叫“拉把粥”。


小时候,一进入腊月,我们兄妹几个就缠着母亲要吃腊八粥了。而每年的腊月初八,母亲都要雷打不动地起个大早熬上一大锅腊八粥。天亮之时,村庄的上空便会飘荡着母亲腊八粥的芳香。这个时候,母亲会把我们从被窝里拽出来。我们一边咽着口水一边挨家挨户去送腊八粥,一家一碗。往往,整个村子送下来,锅里的腊八粥就所剩无几了,母亲便往锅里再添一瓢水,然后再熬半个多钟头,我们全家人就可以津津有味地喝腊八粥了。



至于母亲为何管腊八粥叫“拉把粥”,之前我也曾猜测过,我想母亲大字不识,只能这么俗气地把本来很“文化”的一个名词这样叫了。后来我发现,是我弄错了。



有一年的腊八节,母亲跟我们说,她的母亲,也就是我们的外婆曾说过,腊八粥是佛庙的和尚手持钵子,沿街化缘,将收集到的米、豆、枣等煮成粥,分给穷人,穷人吃了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在物质非常贫乏的那个年代,我家因为沾了父亲是生产队队长的光,生活条件相对好些。于是,帮助邻里就成了母亲的一个习惯,也自然成为母亲对我们的一个严格要求。母亲说,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理应“拉一把”,所以母亲便把能够让她帮助别人的腊八粥叫成“拉把粥”。



还记得,有一年因为年成不好,分的口粮吃到腊月边上便所剩无几了。母亲是个会过日子的主。平时粥煮的稀薄了点,而一般三天一顿的干饭也被改成十天一顿了。可是这年的腊八节,母亲照例把她的“拉把粥”煮得厚厚的,照例在腊八的晨曦中安排我们一家一家去送“拉把粥”。我们不情愿,可母亲脸上的温情与威严却迫使我们乖乖地去做了。



就在母亲准备添一瓢水为我们煮制属于我们自己的腊八粥时,五婶踮着小脚摸进我家灶屋,用哀求的语气跟母亲说,“大妹子,我家老头子吃得死,把你们送的一碗全吃了,他还要……”母亲看看我们,最后连犹豫都没来得及,就把剩下的又盛了一碗送与五婶……第二天,母亲说,五爷昨夜走了,做了一个饱肚子鬼……



当岁月挤进今天,我们已经不稀罕什么腊八粥了,可母亲的“拉把粥”却永远值得我们用心珍藏。因为在那个年代,母亲的“拉把”,就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也正是因为母亲的“拉把”,我们今天才这样乐善好施,乐于助人。



血脉相承,家风昭然。让爱成为一种习惯。我是省五星级义工,感动江淮月度优秀志愿者,全市学雷锋先进代表。多年来,一直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去敬老院、儿童福利院做义工,尽心尽力关注关心留守儿童,并力所能及地关心关爱身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捐款捐物价值过万,受到了社会一致好评。我的孩子,也受我影响,读高中时就参加了志愿活动,而且一直坚持到现在。



一碗温情的“拉把粥”。是母亲教会我们乐善好施,乐于助人。今天,我终于读懂母亲,读懂母亲的“拉把粥”,“拉把”是一种品德,一种美德,无论是母亲当年的贫穷还是我们今天的富有。


征文将于本月20号截止!

【征文】征文活动还在继续,快来讲讲您的家风故事吧!

--END--

来源:枞阳县广播电视台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侵权必究

主编:王长学

责编:吴福成
小编:葛平圆

实习小编:何静娴

投稿邮箱:116357809@qq.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周末品读】征文选登: 掉下米饭,拣起精神——在珍惜每一粒米中传承!

【征文选登】惯子不孝,盈田出瘪稻

【周末品读】爷爷的教诲(征文选登)

【征文选登】父亲的诗词伴我长大

【征文选登】两个油饼

【征文选登】我家自古爱莲,往事并不如烟

【征文选登】老人先吃不能忘

【征文选登】信笺的故事

上一篇:征文大赛又来啦!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
下一篇:征文!征文!!写出你的回忆,展示荣成30年发展成果

关注我们

征集网官方微信

征集网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