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有人仰慕泰山的雄伟大气,有人倾心西湖的温婉柔情,也有人痴迷乌镇的古朴迷人。世间美景太多,让人看花了眼,也挑迷了心。我却独爱巢湖中庙,这古韵悠长又宁静致远的湖天一隅。
1
初见----中庙寺
八百里巢湖,碧波浩渺,如璀璨明珠,镶嵌在皖中大地。在巢湖北岸,有一抹红,突兀临湖,形如飞凤,曰凤凰台。凤凰台依湖而立,气势轩昂,其造型独特,实属奇观,实在是令人惊叹!这一抹红色点缀了整个巢湖,给湖光山色平添了一分艳丽。
台上坐落着一座古庙,在古时,因为其距离庐州、巢州各有九十里,所以人们命其名为“中庙”。仰观这座古寺,建筑十分宏伟,古楼凌空欲飞。整座寺庙坐北朝南,雄踞于凤台之上,殿高压云,庙宇楼阁重檐飞出,似丹凤之冠,在夕阳的余晖下,熠熠生辉,惹人注目。跨入寺门,走进寺中,烟雾云绕,空气中弥漫着檀香,泛黄老旧的的寺墙,给人以庄重而神秘之感,殿中的绿树红花又予人生机。寺是古寺,花却是新吐绿,一新一旧,回味无穷。寺中有一口井,最为引人驻足,上连九万里青天,下通八百里巢湖,它之所以被称为天下第一井,就是因为这八百里巢湖皆为其水源,天下第一实至名归。
寺内仍同千年之前法事频繁,虔诚拜佛者,络绎不绝。前来寺中的人都手持檀香,虔诚的许愿,不求升官发财,但求家宅平安。千年斗转星移,古刹沧桑几度。中庙寺虽已有千年的历史,泛黄剥落的墙壁又似乎在诉说着千年的风雨,身旁的景色换了又换,但唯有中庙寺在风雨中历久弥新,岿然临湖而立。
2
倾心----昭忠祠
“九州祠宇相望,魂魄有知,百岁犹思故乡乐;万古湖山不改,风云所聚,群灵常拥怒涛来。”一进祠门,顺势望去,石板路两边如同军列的百年水杉,肃然挺立,扑入眼帘;再往前便是晚清重臣刘秉璋为昭忠祠所题的词。朱红的柱子上浸染着苍劲有力的墨迹,庄严肃穆,令人景仰。昭忠祠之建成,是一代名臣李鸿章所上奏,清政府所建,为的是“以彰恤典而慰忠魂”,妥善祭祀和慰藉为国家战死在沙场上的忠魂。
我们眼前所见到的是修复之后的昭忠祠,大门之上高挂的是李鸿章亲手所题的匾额,正殿展示了当年淮军的组建和战斗场景,西法训练、丁汝昌甲午喋血、刘铭传抗法保台、聂士成永抗八国联军的照片,展现了淮军战士们在沙场上英勇杀敌,誓死保卫国家,捍卫祖国尊严的英勇气概。一幕又一幕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仿佛当时情景再现,我不禁心头一怔,顿时肃然起敬。
淮军英烈中,前有丁汝昌带领北洋水师抵御外敌,最终以死谢罪。“一百载时间,难消志节,话荧光屏,留史青册,纵有双重铁论,英灵如在也安灵。”这是对丁汝昌一生的高度概括;后有聂士成在战场身中炮弹,依旧岿然不动,血流遍体,壮烈殉国。“勇烈贯长虹,想当年马革裹尸,一片丹心化作怒涛飞海上;精忠留碧血,看此地虫沙历劫,三军白骨悲歌乐府战城南。”这是对聂士成最崇高的赞扬。
“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无数英勇的将士为抵御外敌,前仆后继;数不尽的英魂都化作一抔黄土,长眠于此。多少热血洒在我们脚下的土地上,才换来这一方和平。昭忠——昭表为国之衷心,慰籍淮军之英魂。英雄已逝,身后还有一方净土,那是他们魂归的地方——昭忠祠!
3
钟情----姥山岛
忆当年,郭沫若,“遥看巢湖金浪里,爱她姑姥发如油”,看今朝,莘莘学子,群立凤凰台,姥山岛一水相隔,满目青色扑面来。
从中庙寺去往姥山岛的路只有一条,那便是轮渡。我们凭栏而立,徐徐清风,携带着来自巢湖的水气,令人舒适惬意。约摸十五分钟,就到了码头,在离码头不远的地方整齐地停靠着大大小小的渔船,仿佛在起伏的水浪里诉说着渔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也许在这里,也只有在这里才能如此清晰的体会到大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才能感受到回归自然的快乐。
上了岸,一抬头,山巅之上的文峰塔清晰在望,凌虚高耸,苍然浑厚,给这颇有传说色彩的姥山风光又平添了一些历史余韵。文峰塔巍峨古朴,矗立于山巅之上,它既是姥山岛的标志性建筑,又是许多游人采风必到之处。进入塔内,需盘旋扶墙而上,才能到达塔顶,塔檐系有塔铃,塔四周刻有诗文佛像,素朴简淡,古韵悠长。立于塔顶凭栏而眺,八百里巢湖风光一览无遗,湖光山色,流连忘返。
下山之路,芳菲夹道,路边不知名的野花随风摇曳着,蜜蜂嗡嗡的在耳边飞着,微风不燥,时光正好。不远处,纯朴的山间村落,遗世独立在山峰怀抱里,钟灵毓秀的山水,仙境十足的琼宇,只能目视,却不可附于丹青之上。夜幕降临之时,炊烟袅袅,风中夹杂着丝丝饭香,远处渔船透露出几点灯火,渔夫划着渔船赶着回家吃饭,如此生活,人间烟火,平淡而又温暖。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想起那句古话:“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这或许就是生活的本味。
套用一句网络流行语,
对巢湖中庙,
我是“始于山水,陷于人文”,
我与中庙的缘分,
始于山水之间的流连,
倾心于历史文化的深远,
钟情于乡风民俗的淳朴。
春风拂柳映三月,
忆巢湖,最忆是中庙。
文:王晓玉;校编:王俊苹
上一篇:征文启事 | 描绘改革开放40周年成就,期待有才华的你!
下一篇:征文||获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