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快乐!】“母亲节”女纪检干部优秀征文选登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8-05-13 

  今天是母亲节,市纪委监委祝全市广大“母亲”节日快乐!

   值此节日之际,现将面向全市女性纪检干部征文中的2篇优秀征文刊出,供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学习交流。

  ============分割线============

征文之一:大家眼里不同的“她”

  2013年,常丽从市委组织部来到市纪委工作。五年来,她坚持以炙热昂扬的工作热情、执着用心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感染、激励着周围的人。

  领导眼中的“好干部”

  作为管干部的干部、管党员的党员,她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严谨细致,精益求精。在每次参加干部考察的工作中,她本着对干部、组织高度负责的态度,从各方面捕捉考察对象的优点和不足,坚持原则、敢讲真话,为选好用好干部把好了第一道“关口”。

  同事眼中的“好大姐”

  在单位中,同事们经常开玩笑说一句话——“有问题找常大姐”。常丽在纪检监察队伍中,一直充当着“大姐”的角色。不管是在工作还是生活,时刻与纪检监察干部保持密切联系,经常与纪检监察干部谈心谈话,了解纪检监察干部的实际困难,积极为纪检监察干部排忧解难。

  女儿眼中的“工作狂”

  “在我记忆中,妈妈的工作不仅神秘,而且还总是很忙,每天都是早出晚归,也很少关心我的学习和生活。在我心里,也有过不理解。”——这是来自女儿的抱怨。

  常丽的女儿今年读高三,远在他乡求学,也正是成长的关键时期。由于工作关系,她很少有时间陪伴女儿,有时一月连见上一面都很难。每天晚自习后的电话连线,便成为母女之间“必修课”。懂事的女儿却总是劝妈妈别再那么辛苦,可女儿越是这样说,她心里的亏欠就越觉得多。

  几年来,常丽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纪检监察干部的时代内涵,展现了新时代纪检监察干部的风采。

征文之二:不循规蹈矩的乡纪委书记

  2016年6月,何彩霞被组织调到垭口乡任纪委书记。1米6的个头,高额头宽下巴,一腔外地口音,瘦削的脸庞常常挂着笑容——这就是老百姓对新任乡纪委书记的印象。

  “何书记,你又这么晚才下班?”住在乡政府对面的场镇居民很惊讶,这个瘦瘦的年轻人咋总是忙到走路都带着风。

  “这女娃还真能吃苦……”边吃着晚饭边闲聊的场镇居民,背后小声的议论着这位88年出生的乡纪委书记。

  外地人、女同志、年轻、农村工作经验少——是很多乡村干部对她的第一印象。这样一位年轻同志能干好复杂的农村纪检工作吗?很多老同志心里犯着嘀咕。

  “古板的不通人情”

  连续两个月的上班纪律督查通报让个别干部坐不住了。“何书记,你下次要督查的时候能不能先给我通个气?最近家里有点事,我要早点离开单位。”

  “家里确实有事应该履行请假手续,督查不针对任何人,也不会跟任何人提前打招呼。”碰了钉子的同志背地里抱怨着新来的纪委书记“古板的不通人情”。面对一些同志的“怨气”,她主动找到这些同志谈心交流,不仅使大家认识到了作风建设的重要性,也让老同志们对这位新领导刮目相看。后来大家一致认为,她有魄力,敢想敢干,是个做事的人!

  “这简直是不懂规矩!”

  2017年2月,在某村的项目工程比选招标结束时,中标单位偷偷给每位参加招标的干部塞了一个“信封”。何彩霞板着脸当场将信封搁在桌上,中标单位人员走过来低声附耳“那啥…今天是周末,这是给领导的加班费。”“请尊重我的工作,你们按要求施工,我们按程序监督,互不为难”。中标单位人员悻悻收回“信封”,其他在场人员见状也纷纷交出了“信封”。有人私底下议论“这简直是不懂规矩,把大家都得罪完了嘛!”不过,何彩霞却不为所动,反而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与乡党委、纪委签订党风廉政承诺书。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就是何彩霞“不懂规矩”的理由!

  “我看你就是不晓得变通!”

  “我看你就是笨,工作不晓得变通,做了领导了反而更忙了,瘦的跟猴似的!”每隔几周,何彩霞的母亲见到更加瘦削的她,总是要嘟囔着抱怨,然后一个劲的往她的碗里夹肉,她只是笑笑的回应母亲的关切。何彩霞的心里,亦然充满了对家庭的亏欠:自从把3个月大的儿子交给婆婆抚养后,每年和儿子在一起的时间不到30天;刚满1岁的儿子在重庆做手术,她不在身边;儿子半夜高烧惊厥,需要送医院,她还是不在身边……何彩霞常讲:“既然干了这份工作,就要履好这份责。我希望儿子成为怎样的人,我就要给他做好榜样!”。

  “我把你当自己的女儿”

  “闺女,你就收下吧,你比我们儿子回来看我们的时间还多,我就把你当自己的女儿看”。非贫困村陈垭村十一社的邓大娘提着大半麻布口袋的花生、核桃和腊肉,追出房门几百米硬塞到何彩霞手中。何彩霞是该村的驻村领导,该村基础条件差,很多地方不通水、不通路。为了搞好群众工作,何彩霞常常走村入户宣传政策、收集群众意见,和群众交心谈心,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礼物自然是不能收的——但长期的扶贫走访,却让当地的老百姓与她结下了深厚的感情,甚至把她当成自己的女儿。

  

上一篇:新祥旭征文 | 我有酒,你有故事吗?
下一篇:[党员风采]麻章支部党员唐富征文获奖

关注我们

征集网官方微信

征集网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