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蓝色字快速关注
贵州十大最具影响力政务微信
关注
都匀市“一二三四五”产业
扶贫推动乡村振兴
唐代明
都匀市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第一硬仗”,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谋划,长短结合的产业发展思路,以市场主导实施企业带动,加快推动农业改革激发活力,建立有效机制保障政策落实,大力发展五大农业产业,加快推进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2017年,全市共实施扶贫产业项目98个,贫困人口减少2659户9696人,占省下达任务的124.43%,全市贫困发生率降至7.99%。
主要做法
(一)实施企业引领带动一片。在脱贫产业攻坚中,注重发挥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变分散式发展为聚集式发展。一是抓农业招商引资。2017年引进农业企业5个,成功引入广东新供销天成公司投资茶旅融合、广东新农人农业科技公司投资开发墨冲镇农业科技产业园、广东海大集团投资建设平浪镇30万头生猪养殖等重点项目。鼓励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发展专业合作社498个,特色种养基地194个。二是抓示范园区建设。推进现代高效茶叶产业示范园区、墨冲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等6个省级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入驻企业71家,专业合作社79个,实现产值29.5亿元,有效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
(二)推动农业农村二项改革。把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作为重要推手,逐步盘活农村资源,激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一是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签订土地承包合同45307户,权确土地面积38万亩。启动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全面深化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颁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证2042个,落实管护主体工程468处。二是实施农村“三变”改革。采取“农户+集体+专业合作社”,将全市10个村纳入试点,培育和引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7个,发展蔬菜、蓝莓、肉牛、野猪、竹鼠、三文鱼、农业观光旅游产业。流转宜林荒山荒地64728亩,乔木地以入股分红方式流转3272亩,无偿办理林权抵押贷款8690万元。通过整合农村发展资金,实现资金变股金1851万元,实现农民变股东2610人。
(三)建立落实三个保障机制。一是建立组织领导机制。建立市、乡、村三级脱贫攻坚指挥体系,实行“514132”结对帮扶机制。向贫困村派驻第一书记52人,驻村干部227人,结对帮扶贫困户11587户,实现帮扶全覆盖。将脱贫攻坚纳入全市绩效考核目标责任,与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挂钩。二是建立观摩学习机制。召开5次产业扶贫观摩比武现场会,对全市重点扶贫产业项目实地观摩,比市级领导对挂帮贫困村的统筹协调力度,政策指导力度、产业谋划力度、争资争项力度,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竞争氛围。三是建立产业战区机制。全市划分四大产业战区,每个村精准选2个以上主导产业。以东部归兰乡为作战核心区,重点发展野山鸡、食用菌、肉牛养殖;以南部墨冲、平浪为作战阵地,重点发展优质大米、蔬菜、蓝莓、刺梨、黑毛猪、腊肉加工等产业;以西部毛尖镇为作战高地,重点发展茶叶、海花草、三文鱼、养蜂等产业;以北部绿茵湖和沙包堡办事处一线为作战要地,重点发展农村电商、农特产品加工和生态旅游产业。
(四)靶向定位四面发力。一是设立扶贫资金。市财政按照每个贫困村100万元、非贫困村20万元标准投入扶贫产业发展资金5700万元,落实中央、省、州补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946万元,用于鼓励贫困村发展村级主导产业。二是分类政策支持。优先申报扶贫产业项目,对申报“三品一标”的,补助检测费50—80%;对流转100亩以上连片土地实施扶贫项目的企业、大户,补助土地流转费50—60%。2017年,发放各类补助资金1027.74万元。三是金融助推项目。整合各类资金,支持扶贫产业。2017年,向上争取第一批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805万元,支持项目34个;“特惠贷”发放扶贫产业资金4.04亿元,支持项目77个;申报省扶贫产业子基金到位1.68亿元,落地项目4个。四是精准对接市场。建立扶贫产业农产品产销对接机制,通过与粤港澳桂签订蔬菜产销订单合同、农产品进食堂进卖场、“智慧生态农场”微信电商平台等方式打通扶贫产业农产品销售市场,实现直产直销。
(五)突出重点推动五大产业。一是全力推动茶产业。组建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公司,实施茶园提质增效、加工升级、质量安全保障、渠道建设和品牌宣传“五大工程”。全市茶叶种植面积37万亩,综合产值16.08亿元,惠及贫困人口11500人。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开设32个毛尖茶专卖店,省内开设“都匀毛尖茶”专卖店120余家。同时,在毛尖镇螺蛳壳主产区探索茶旅融合发展模式,受到省内外游客青睐。二是提质发展蔬菜产业。以墨冲镇良田坝蔬菜基地为核心,引进企业入驻全市11个贫困村,加快蔬菜产业提升增效,全市蔬菜种植面积29.53万亩次,保供蔬菜基地质效位居全省前列。2017年销售蔬菜16440吨,实现产值3617万元。全市蔬菜产业带动贫困户580余户2000余人脱贫。三是大力发展禽畜业。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大户+贫困户”模式,发展禽畜产业,2017年全市建成特色养殖基地125个。如,归兰乡阳立村,引导贫困户入股经营合作,实施10万羽海兰灰蛋鸡养殖项目;平浪镇平坝村实施现代化的万头生态农业生猪养殖项目,生猪配种到生猪育肥,统一实行循环式、流程化、零排放管理,并通过生猪入股方式带动群众增收。四是加快发展特色种植业。以市场为导向,既顺应群众需求,又着眼长远发展,大力挖掘和培育海苔、刺梨、蓝莓等特色种植业,全市种植海花草2.5万亩,种植刺梨1.1万亩,种植蓝莓5000亩,贫困户通过管护劳务、土地流转等方式,惠及1903户贫困户6043人。五是创新发展影视产业。依托良好生态优势和民族人文优势,创新打造影视文化,引进梦都影业公司,依托秦汉城、唐宋城、毛尖小镇、巨升影视基地,实施梦都影视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项目,完成《霍去病》《星火燎原之云雾街》《丛林特种兵之深入敌后》《斗破苍穹》等10余部影视剧的拍摄,影视旅游业蓬勃发展,带动贫困人口1200余人就业。
取得成效
(一)企业引领不断增强。都匀市按照“政策引导、资金扶持、项目支撑”的企业培育原则,积极培育和引进一批骨干农业企业,支持和鼓励龙头企业融入脱贫攻坚,建立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既为企业找到了壮大的平台,又促进了全市农业产业走向规模化经营的良性轨道。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达77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9家、州级重点龙头企业25家,辐射带动农户72748户。
(二)产业融合持续推进。都匀市因地制宜、因产制宜,积极探索农业内部融合、产业延伸融合、功能拓展融合等模式,让农业与加工流通、休闲旅游、电子商务、影视产业等多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有效促进农业产业“接二连三”,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41个,建成农村电子商务运营及物流仓储配送中心,社区及农村电商网点110个。
(三)贫困群众稳步增收。以市场为导向,产业发展以销定产,主动拓展市场,紧盯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加大政府支持,强化社会宣传,充分调动贫困户积极性,加快推进产业发展,初步形成以茶叶、优质蔬菜、特色禽畜、休闲农业和茶旅融合为主导的扶贫产业体系。2017年,全市贫困村出列15个,贫困户人均增收800元。
经验启示
(一)产业带动是最佳路径。产业带动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都匀市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传统特色,本着“政策激励、规模经营”的原则,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发展,鼓励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优质产业,逐渐走上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发展良性轨道,这更加坚定了我们打赢产业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
(二)农业产业招商是关键。产业招商是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都匀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结合特色产业和自身实际,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从事农业开发,助推产业扶贫工作。都匀市党政领导带队外出招商,引资 26.4亿元,有力推动一批项目的落地、实施、见效,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化农业产业招商,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更好地发挥龙头企业领军作用。
(三)合作化生产经营是载体。有效的农民专业合作发展,是带动农民致富的重要载体和环节。都匀市加快培育壮大农业合作社经营,努力打造一乡一特、一村一品,提高组织化合作生产水平,才能更好地激发农民内生动力,实现在家门口致富。我们必须抓牢合作化生产这一有效载体,夯实和优化农村经济组织,让基层活力与资源充分涌动。
都匀市委政研室干部
【本文获省委政研室(改革办)“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征文优秀奖】
来源:省委政研室信息处
编辑:彭鸧锐 宁 南
您还可以关注
振兴农村经济 必需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对三穗县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调查思考
贵 州 政 研
我们不传播垃圾信息
我们是时政的搬运工
阅读是一种智慧,分享是一种美德!
上一篇:【征文】农商行杯·我的入党故事|珍贵的回忆印证无悔的追求
下一篇:快来投稿!双滦区文明城市创建宣传歌曲创作征集活动开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