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选登】惠水县“一村一园一场”布局脱贫攻坚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8-05-31 

点击上面蓝色字快速关注

贵州十大最具影响力政务微信

关注



惠水县“一村一园一场”布局脱贫攻坚

孟庆敏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惠水县围绕“产业+扶贫”的功能主线,通过政府推动、市场拉动、龙头带动、社会联动、金融撬动,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大力实施一村一个500亩以上种植园(基地)、一个2000头以上生猪(2万羽以上禽类)规模养殖场的“一村一园一场”工程,着力打造围着群众转、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帮着群众赚的脱贫攻坚产业扶贫新样板。目前,规划的177个种植园、190个规模养殖场已分别建成72个、60个,培育农业龙头企业42家,种植中药材6.8万亩、花卉苗木3万亩,发展食用菌1260万棒,存栏生态家禽437.11万羽、生猪45.43万头。全县贫困人口发生率由2015年的12.7%下降至2016年的10.9%,预计2017年底将下降至7.9%

主要做法

(一)统一标准,集中实施。惠水县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市场需求和农民意愿,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协调、分类指导、集中实施”思路,全面推进“一村一园一场”建设,确保脱贫产业全覆盖。一是谋划产业。走一长两短加其他产业的“1+2+N”长短结合产业发展路子,即1个长效产业、2个短效产业、N个其他产业组合。结合乡村产业基础和种养习惯,在全县范围内规划4条扶贫产业带:濛江街道—涟江街道—好花红镇—鸟落关“花果蔬”高效农业产业带,芦山镇—王佑镇—断杉镇—羡塘镇“果药畜”山地立体产业带,涟江街道—岗度镇“茶烟畜”产业带,摆金镇—雅水镇—董照—羡塘镇“米畜茶”循环产业带,种植业突出精细菜、中草药、花卉苗木、精品水果为主,养殖业突出生猪、蛋鸡、肉鸭为主,从空间布局上明确产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有力保证了按产业规划实施、按产业规划推进、接产业规划问效。二是统一标准。充分发挥县农业主管部门“上接天线、下连地线”的作用,由县农工局牵头制定“一村一园一场”工程实施方案,统一种植园、养殖场的规模及标准,再由各镇(街道)以引入企业、成立合作社、扶贫资金入股等方式建设,最后由县农工、扶贫、财政、审计等部门和扶贫开发公司组成验收组验收,合格的给予结算。如,濛江街道长岩村成立“咕噜苗乡专业合作社”,引进云顶、一壶茶、黔色国香等公司合作种植茶叶1万多亩,一期入股农户70户,带动就业1000多人。三是集中投入。以财政扶贫资金为“粘合剂”整合扶贫、发改、林业、移民、农工等部门涉农资金,以创建“易地扶贫搬迁金融服务示范县”“农村金融信用县”为杠杆撬动金融资金,以加大招商引资为重点聚合社会资本,重点投向“一村一园一场”工程项目,今年已累计统筹投入资金14.34亿元,其中招商引资4.1亿元。

(二)多方联动,拓展市场。惠水县坚持多方联动,对内挖掘潜力,向外开拓市场,积极搭建稳定的产供销对接平台。一是农校对接。与县内大、中、小学校、幼儿园建立购销合作机制,依托绿康源营养餐有限公司配送体系,为县内3所高校、128所中小学校、43所幼儿园共7.8万名师生提供农产品配送,每天供应蔬菜10吨、猪肉4吨、大米9吨。二是农企合作。实施会展促销、洽谈推荐,积极打开外部市场,今年已组织参加省内外宣荐活动23次,签约企业5家,签约金额483万元,达成合作运营企业7家。与上海联华超级市场发展有限公司、贵阳石板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定销合作机制,大宗农产品销售实现农超对接。与贵州金晨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等30余家企业建立销售联盟,茶叶、黑糯米、红米、糯米酒、土鸡蛋、金钱橘等20余种农特产品实现定点销售。三是线上线下结合。实施“互联网+”,与菜鸟、顺风、韵达等20余家快递物流企业开展合作,依托阿里巴巴、贵州农经、京东等电商企业,推动全县225个农村电商站点全面开展农产品线上销售。制定《惠水县名特产品直营店建设方案》,设置200万元扶持资金,已建成8家直营店,实现营业额1800余万元,在全省布局100家惠水绿色农产品直营店,线下销售直线上升。

(三)利益链接,助农增收。惠水县按照市场规律,探索建立更为紧密、更为有效的利益联结方式,让企业有利益、增干劲、能发展,让贫困户可实施、能融入、有增收。一是企业带动。推行“公司+基地+农户(贫困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发展模式,引导龙头企业采取订单生产、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与合作社、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发展种养业。如,龙头企业“味莼园”原材料基地建设,直接带动全县种植小黄姜2万余亩,年产值在1.6亿元以上。二是产金互动。将镇级扶贫资金、村集体试点资金、5万元“特惠贷”折量入股“一村一园一场”项目,贫困户获得稳定的入股分红。如,岗度镇将66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量化到贫困户后入股黄土村德康养猪场,带动大户入股60万元,44户贫困户用5万元“特惠贷”入股,项目覆盖132户贫困户466人,每户贫困户每年保底分红在3000元以上。三是技术推动。开展特色化帮扶,提供个性化服务,积极把实用技术变成增收技能。如,涟江街道龙井村采取订单模式种植荷兰豆,智沣合作社和大户负责对农户提供“一对一”技术服务指导,贵农港集团公司负责收购,种植覆盖全村88户贫困户332人,户均年增收2200元以上。对无种植能力的贫困户,采取以土地折资、扶贫资金入股智沣合作社统一种植销售,每户每年获得投入额度10%的分红。

取得成效

(一)示范园场迅速成长。目前,全县已建成省级农业示范园区4个,500亩以上集中连片种植示范点42个,200头、500头规模养猪场91个,千羽、万羽家禽养殖场113个,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5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89个。

(二)品牌建设成效显著。“一村一园一场”建设,有效推动了农业产业的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不断催生了品牌效应。目前,全县拥有无公害产地28个,绿色食品认证1个,有机食品认证2个,地理标志产品2个,认证面积14.5万亩。

(三)增收脱贫路子拓宽。“一村一园一场”工程与绿色农产品“泉涌”工程的融合实施,实现了以短养长调结构、以销定产上规模、以劳促建保增收。据不完全统计,“一村一园一场”工程共覆盖贫困户13234户,带动1000多户农户发展种养业。全县农村常驻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8114元增加到20168910元,2017上半年达到4827元,比2016年同期增长9.2%

经验启示

(一)要素集聚形成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新动能。做好统筹规划,让政策向产业倾斜、资金向产业聚集、项目向产业靠拢,特色产业就能铺就脱贫致富之路。惠水县的实践启示我们,规划建设“一村一园一场”,把内外部多重力量匹配好、多种生产要素组合好,让经营主体聚合、生产要素整合、三次产业融合,就能集中力量打造贫困人口参与度高、带动脱贫攻坚效果好的现代特色农业产业。

(二)规模经营奠定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好基础。实施规模化经营,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是产业扶贫的希望所在、收入所在、民生所在。惠水县的实践启示我们,主动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绘制产业图谱,制订产业发展规划,集中布局上项目,促进农业产业集群上规模、提质量、增效益,从而实现传统农业规模由小到大、层次由低到高,农民增收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三)产销对接创造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舞台。结合市场,用市场化的手段做扶贫,产业扶贫才会有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惠水县的实践启示我们,遵循市场,围绕市场抓产业,把产业建立在市场之上,做到生产、运输、销售有效对接,用最廉价的投入,在最短时间实现收益,让企业“大手”牵贫困户“小手”,降低发展风险,增大脱贫概率。

(四)利益连接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广合作。有效的利益联结方式,能把贫困户增收和产业发展链接在一起。惠水县的实践启示我们,建立完善“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型利益联结关系,把企业、合作社、农场主、贫困户、金融机构等主体紧密地串连起来,让企业与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共受益,让贫困户因产业而脱贫。

作者系黔南州小康办干部

【本文获省委政研室(改革办)“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征文优秀奖


来源:省委政研室信息处

编辑:彭鸧锐 宁 南

您还可以关注

都匀市“一二三四五”产业扶贫推动乡村振兴


贵 州 政 研

我们不传播垃圾信息

我们是时政的搬运工

阅读是一种智慧,分享是一种美德!

上一篇:【速看】宝坻区普法歌曲征集启事
下一篇:【活动征集】双滦区文明城市创建宣传歌曲创作征集活动开始啦!

关注我们

征集网官方微信

征集网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