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小团子和大家一起分享了在征文活动中荣获特等奖和一等奖以及部分二等奖的作品,今天和大家继续分享征文比赛中荣获二等奖的优秀文章。
二等奖文章
读《活着》(余华)有感
李吕强 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
批评家,我认为是得以让现在的人们能够,从另外一个方面看到这个世界的一种存在,并且他们的作品总是能够让我能有醍醐灌顶的感受。
余华的《活着》也是如此,故事说的主人公富贵,正如他的名字一样,本是富贵人家的子弟,但是他好赌成性,并且终日沉陷与风月之事,自然家道中落也是正常,不过,或许是他之前吃喝嫖赌已然成性并且,不尊孝道,以至于最后的他换来的生活也是比较苦,十分难熬,从家道中路,到后来丧女,丧妻,最后来连自己的小孙子都死了,最后的富贵,按照父亲的话从鸡老老实实的养到了牛,按照父亲的话来说,这边是当年他将家业做大的原因了。
整本书的故事也就是简简单单的阐述了富贵的一生,但是也就是富贵的一生所经历的太多的苦难,戏剧般的生活,给予了读者更深一步的思考。
从一开始,整篇故事都是围绕的富贵的父亲一句人生哲理,说自己是从母鸡养到牛才有了如今的生活,进而处于风月期间的富贵也不知道这个道理,气死了自己的父亲,便开始了用自己一生去领悟父亲留给她的话,其实这个道理说明白很简单就是踏踏实实,本分一点就好了。
其实想想来人生何尝又不是这样,出生在云端的命运宠儿,本就不是这个世界的大多数,反之普通人才是这个世界的大多数,要从普通人到非凡人,所历经的过程,谁都是踏踏实实一步步走过来的,孟子曰:于忧患,死于安乐。踏踏实实走过来并不像说起来那么简单,一步一个脚印地下却是血汗般的努力。
春秋时期,著名纵横家张仪,从被污蔑遭毒打,前路坎坷非常,可是他仍觉得,还是需要务实一些,若不是这样怎会有他后期任秦相多年,游说六国佳绩。
说到如此,我便想到了我国伟人,邓小平先生,他最开始不也是从小小的深圳开始改革开放,随着历史的长河推进,如今他从开始所养的一只鸡已然成了一头牛。
进一步细读我发现务实其实也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学会拥有着一个好心态,命运总是会给你设置许许多多的关卡,你永远不知道你是会顺利走下去,还是卡在哪一环。如同秦始皇嬴政,他可谓是一生辉煌,但是后世对他的评价却只有唏嘘,并唾之为暴君。然现在史料并不是很充足,但是我想他就是这最后一个关卡没有好的度过,他想要长生不死,但是又不可能,所以他便想大司建筑以彰显他自己的威名,可却适得其反,想一下,其实他若是一统六国后便休养生息,勤政于民。这样或许他该名垂青史,千古传唱,这不也是长生不死了吗。并且如此后秦王朝绝对不止短短两世了。
所以说当自己处于困境,处于胜利的时候,所面临的抉择或许真的就是黄色森林里的两条路了。选择不同最后结果也就不同了,正如文中主人公富贵,衣食无忧的时候放下老婆孩子去嫖赌,到上局被骗,输光了家产,这是一种选择。被抓过去当完兵后,伴随着文化大革命到嫁女,失女,得孙,妻亡,孙走。一系列的打击之后,他选择了本分的活下去,品尝父亲交给他的千百种道理活了下去。
余华作者以第三人的试听角度,讲述了这件事,或许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讲诉这件事情会让旁观者更加深有体会吧。
作为第三视角阅读者的我,读完后纵然体会到的是文化大革命残酷,但是也从深深的苦难生活中感受到富贵一生的选择对他所带来的点点滴滴的变化,到最后的质变,想起父亲的话语回归本真。或许这最后的领悟便是五柳先生复得返自然的品格了吧,从古至今从未变过。
黑夜速写本
——毕飞宇《推拿》书评
贾玥 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
在阅读各类书籍中发现,人与其他生物最大区别就在于人有社会的外衣,我们都披着社会的伪装,真正的人性都藏得很深。盲人们当然也不例外,他们看不见,却更能用心体会到。所以在这本书中,作者并没有站在健全人角度评论盲人,而是从盲人的角度,着重心理活动和细微动作的刻画。他们在黑夜中生活,却从未静止在黑夜中。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故事就从这个小社会——“沙宗琪盲人推拿馆”里展开了。
我们摸索着走进第一个房间,是王大夫在上钟,哒哒哒,富有节奏感,每一掌落下有力且均匀,和他的人一样,沉稳。进入第二个房间,是半个老板沙宗琪,簌簌簌,他在数钱。还没走到第三个房间,就听见叽叽喳喳的叫喊声,那是金嫣带着泰来和女生们打趣,她毫不隐藏炙热的感情,她动静大得就像要告诉全世界,泰来我喜欢你。走到第四个房间,那是小马,他不说话,也没有动静。
小马是书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人,他年纪最小,初入社会的他在尝试探索世界的同时又不断逃避。情窦初开的小马迷上了嫂子的香气,自己的内心描绘出了与嫂子化身两匹骏马在草原撒欢奔腾的场景,张大夫察觉后,把小马带进了妓院,在这里,小马与小蛮相爱并走向了新生活。作者对人物命运的安排就巧在这里,先写了小马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受挫,当步入妓院这个看似荒唐的节奏时,却在这里找到了生活的希望,这一步意外之喜何尝不是绝境处逢春呢,一个盲人,一个妓女,一个见不得光,一个也见不得光,生活中游走在社会边缘的这两个人最终走在一起,巧合却也命中注定。
只有空的杯子才能装水,只有空的房间才能住人,那么对于盲人们来说,大抵只有空的瞳孔才装得下内心深处的色彩斑斓吧。
如果没有看过书,我也同样推荐娄烨导演改编的同名电影,带你走进黑暗却从未空泛的盲人世界。
浅谈《人间失格》
陈晴 文化管理学院
人间失格,意为缺失了做人的资格。本以为这是一篇普通的小说,匆匆阅过,对文章内容感触不深,但当我读到最后部分的时候,我是彻底的心痛了,一股莫名的忧伤冲击着我,仿佛自己就是那个被害人一样,那个被亲人朋友骗进去了精神病医院,出来后终身都被人当做精神病,脑子、心理有问题的人来看待,一种最后的信赖都没有了的绝望,就像曾经看过的一个新闻,曾经有名逃犯,警察花了好长的时间都没有抓到他,但最后他却被捕了,是家人举报的他。
后来看了人间失格的介绍,才知道这是太宰治的自传性小说。当我以为怎么会有叶藏这样想法行为奇怪的人时,原来主人公所经历的正是作者所经历的,不然怎么能写出如此真实而又梦幻、敏感绝望的作品来呢,都是来源于现实,来源于太宰想表达的所感受的。他之前自杀四次都没有成功,终于在第五次他成功了,他终于逃离了这一切,自私的人类、病态的社会和女人。
说起女人,可以说是太宰和叶藏一辈子最重要的事物了,也是纠缠他一生折磨他一生到最后他才意识到应该远离的东西,“我要到没有女人的地方去”,他如愿了,去了精神病院。现实中,太宰依旧没有逃离女人,和自己的最后一个情人投海自杀。或者在作者眼里,女人并不那么可怕,对于从小缺少母爱的他来说,这也许是他和诸多女性纠缠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他看来,女人不像男人那样自私冷漠而会给你带来温情,也许他一直渴望爱但从未得到过吧,与女人之间也许是各取所需互相取暖,他陪女人睡,女人赚钱养他。然而使得叶藏陷入深深的绝望的是,他眼中无比纯洁的妻子竟然背着他出轨,妻子对他来说不仅是一种依靠,更是一种信仰,在这个嘈杂肮脏的社会,能有如此圣洁的人着实不易,可就是这最圣洁的,却成了最肮脏的,是从哪一刻让叶藏开始陷入绝望的呢,大概是信仰的事物被玷污以后吧,像是再难相信其他东西了,一种随之而来的幻灭感与无力感,他什么都没有做,只是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他终于灭亡了,在经历了一次次的绝望之后。
书中的崛木,一直在叶藏身边的,一起吃喝玩乐的伙伴,但不能算是他的朋友。可以说能同富贵不能共患难,在叶藏表现的有求于他去他家做客时,他则像是暴露本性,称他为“不速之客”对他格外嫌弃,也许叶藏早就意识到,他还不如高中识破他诡计的那个同学那样理解他、善待他。而朋友又怎能在有困境的时候不帮助他反而是略带羞辱呢,如果能让叶藏感觉到人间的一点点的温暖,他也许就不会那么想自杀了吧。
造成叶藏这种悲剧命运的是当时的社会,日本战败,国家萧条不已,人民生活不易,想要独自生存下来很难,家道中落,本就想与家里断绝关系的叶藏却依旧无法摆脱家庭的纠缠。社会上生存的艰难,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才是叶藏多次想要自杀的真正原因。
看完小说于是我又看了电影,生田斗真所饰演的叶藏,于是看完后我便粉上了他。想必太宰年轻时也是如此英俊。但看着美丽的面庞一步步走向堕落深渊和死亡就让人心痛不已。生田斗真的演技很棒,自带忧郁气质的他,一身白色西装,将年轻的叶藏的抑郁气质表现的淋漓尽致。生活一步步将他击倒,和女编辑同居,和她的小女儿一起玩时,女编辑让女儿叫他爸爸,她也叫,只是后来小女儿却对他说想要一个真正的爸爸,这让他本以为小孩子对他的毫无保留也变成了恶狠狠的厌烦,又充满了芥蒂。看到他为了获得鸦片的时候极力迎合药店老板娘的几近疯狂,鸦片像是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拼了命也要抓住。在哥哥给他安排了一个老女仆之后,女仆向他的索爱与表露,让人看了有些恶心,他没有拒绝,而是毫无表情变得麻木,生活终于压倒了他。
看了太宰的简介,才发现他自杀了五次。尤为惊讶,到底是什么样的苦难压着他喘不过气来呢,非有一死才能解决呢。在前几次的自杀失败为什么没有觉得自己命大,应该好好活下去呢,可能“死亡”也是一种追求。在著名的日本作家中,以“无赖派”为代表的山野由纪夫、川端康成和太宰治,他们都是自杀,以前一直觉得死亡这个词挺可怕的,现在看来也不过如此,他们视“死”是一种更高尚的境界,外人或许难以理解,生活无法达到你所期望的状态时,或许死是更好的追求,因为这些追求死亡的大家们,而繁衍生出了一个词,美其名曰:自杀式艺术。
看着太宰的遗作,总能让我联想现代生活,现代大学生,也许不止大学生,成年人未成年人都有的一种状态,表面看他特别开心,但其实他的内心已经很难过了,这样的人不在少数,这个病也被称为抑郁症。每当我看看周围的大学同学,尤其是男生,看不出那种青春男孩的气息,看不到对未来的热情,好多都是死气沉沉也许他们的压力比女生更大,他们看不到未来的希望,只是每天如同行尸走肉般混日子。就是觉得,做人应该乐观点那种没什么烦恼逍遥自在的随着自己的心去生活的人真的很少。
就像之前在知乎上看到的一些关于死亡的话题,我回答说:不开心的原因或许是没有遇到一个喜欢的人,试着去喜欢一个人,然后你就会开始热爱这个世界了,你看有那么多好玩的地方我们还没有去过呢,也没有和爱人一起手牵手就怎么忍心离开呢,生而为人每个人都不容易的,我们要学会面对啊,艰难的日子总会过去的,你要相信啊。
即使生活艰难,我们也应该学会苦中作乐。
《漫长的中场休息》读后感
张雅新 文化管理学院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本·方登(Ben Fountain),相比较而言,人们更熟知的应该是由李安导演的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这本书就是电影的原著。先看完电影,再读小说,脑海里藏留的某些电影场景就会被文字无限扩大,情节也会被想象力无限扩充,从一部两个小时的影音记录变成长达两三天的一部迷你剧。
在一场战役中,比利·林恩所在的B班战胜了敌人,终于在这场漫长的战争中赢得了3分43秒的胜利。一夜间,他们成为了美国的英雄。每个人都说着“我们感谢你们”,每个人都想和他们握手,记者争相报道,好莱坞要给他们拍电影,他们甚至还被邀请参加超级碗的中场秀。在耳边炸响的不是炸弹而是绚丽的烟花,从身边擦过的不是密集的子弹而是伴舞身上的亮片,迎面而来的不是杀红了眼的敌人而是流行天后碧昂丝。但有那么一刹那,比利觉得还是打仗好,总比被人当舞台布景挪来挪去爽多了。老天作证,打仗确实烂透了,可是他实在看不出这种无聊的和平生活有什么好的。比利·林恩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挑战。
本·方登通过一位参加伊拉克战争的十九岁少年的眼睛,对战争和纸醉金迷的美国梦进行了辛辣有力的讽刺。正如比利·林恩自己所言:“这感觉其实很奇怪,为这辈子最糟糕的一天得到表彰。”原著中透漏出宏大的人类精神、爱和真正的勇气,经过一番挣扎于救赎,一位年轻人终于在这世界上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只有虚假的东西才会如此现实!”这句话是比利在回忆看自己战斗视频实录时的第一感受。B班队员成为战斗英雄,回国接受表彰,谈谈自己故事成为电影的可能,并顺道参加了超级碗中场秀。现在的美国让比利又爱又恨,既真实又虚幻,摸不着抓不到的生活却又让你从心底厌恶,因为比利感觉自己永远也无法融入这个社会了,就算还有家人,还有一个意外相恋的爱人,他就是觉得自己再也回不来了,他的灵魂,他的信仰,他的行为都变得不同了,所以他看自己作战觉得虚幻,他看眼前自己参加的全国性活动也觉得虚幻,可这些都是真实发生的:前几天还在担心自己生死,为战友逝去而心痛,这些天就突然花天酒地成为名人,过些天还是要回去冒枪林弹雨···这样的设置相信任谁都没法切换自如,何况一个还不到20岁的年轻人呢?只好选择一部分当作虚幻,一部分认作真实,可是该选哪一个?
我们这代人没有经历战争,也没有经历大萧条大饥荒,末日危机更是遥不可及,好像选择不抱怨而知足常乐的人越来越少,而叫嚣着要给谁谁好看,让灾难来的更猛烈些的人不在少数,包括我自己或多或少都有些许末日情节,反正就这样了不如破罐子破摔,跳出体制,抨击精英,做个键盘侠,成为少数派的英雄,好歹也比麻木更惹人爱。可是比利能抱怨什么?比利能谩骂什么?他最有资格又最没资格,作者没有借比利之口明确地抨击大环境,只是罗列了这些可能性,然后拼凑出当代人的矛盾心理,拼成一个男孩或者一个年轻男人支离破碎的人生,当作战换成作秀,烟花美女让人眼花缭乱,当你登上多少人梦寐的大舞台,受到绝大多数人这辈子都无法获得的褒奖时,好像某些东西在心中出现又悄然破碎,真实还是虚幻,不过是用讽刺的放大镜看了看这个渐行渐远的梦罢了。
很多时候,我们习以为常的观点在别人眼中就是不可思议,立场、身份、经历让我们分化成不同个体,为什么总有人为了营营小利寸步不让?为什么总有人对身边的幸福视而不见?为什么总有人乐于助人而不惜损害自己?穷人无法理解富人的眼光因为位子太低,粉丝看不清偶像的举动因为过于盲目,平民百姓为政治家们的愚蠢大呼小叫······所有这些组成我们大千世界,多元化才是这个时代的主流,留给我们的就是认不认可都要接受的现状,就算眼前再虚幻,也确实有人这样生活,不是吗?
《挪威的森林》
王振宇 文化管理学院
几年前拿到这本作为生日礼物的书,书的封面写着“一首感伤的青春恋曲”。怀着对送书者轻描淡写描述的“小清新”的好奇翻开扉页--轻快而不失格调的文笔,令人感同身受的心情,情与欲、生与死的隐晦阐述,读来甚是感慨。。
1969年日本繁华而冷漠的都市,当时的社会风气已很让人感到有动荡出有糜烂的一面。盲目前行而自鸣得意的路人,气氛压抑而畸形可笑的大学,仿佛为我所经历一般,一一于脑海中呈现,渡边,绿子,直子,玲子,永泽,初美,甚至‘敢死队’。每一个小说中的人物都有着吸引人的魅力,人物所感仿佛也是我自己刻意掩饰的潜意识。
如同村上春树许多小说一样,主角渡边君身边也存在着一对截然相反但又十分重要的女子,即是直子与绿子。前者是安静、后者是躁动;前者带有一定的黑暗色彩,后者存在着光明的意味;前者用来给主角不断的怀念追忆,后者则给主角强大的冲击力,带动活跃的气氛。而渡边君却在这两个女子之间不断挣扎,虽然不知为何会喜欢腼腆的直子,但总是逃不开她的影响。面对大胆的绿子,渡边君却常常表现出一副高冷的模样,仿佛对任何事都没多大兴趣,任凭绿子的撩拨,都安然不动。可渡边君没发现的是,其实自己早已离不开这样的生活。到明白时,绿子也已离他而去,剩下的依旧是渡边君一人。
我身旁有不少人便是因为这种格调而喜欢上《挪威的森林》,进而喜欢上村上春树。他们都说能产生共鸣,能够从故事人物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直子内心阴暗,安静忧郁,像极了现实生活中文静,不爱说话的女生;绿子活泼清纯,为了爱情变得啰嗦,不断挑逗自己心爱之人,像极了那些爱情大于天之人;渡边君喜欢烟酒,在情爱里挣扎,却又时常感到孤独,像极了许许多多的年轻人。这也从侧面说明孤独是世界的常态,每个人都以为自己孤独,无论是面对热闹或是冷清的环境,都会感到一种无力感在无形之中压迫而来。按照书中的话来说,即是“哪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人情的冷暖与交际的方式使得人的思维发生着改变,渐渐的沉浸在个人的世界里。
在书中,渡边君在高中好朋友木月自杀的一年后,与其女友直子交往。在直子二十岁的生日时,两人发生了性关系,第二天直子不告而别。几个月后,直子来信告诉渡边君说她在一所位于深山中的精神疗养院接受治疗。渡边前去探望,认识了她室友玲子,并通过她的言语知晓直子逐渐从腼腆、多愁伤感变得乐观、活泼开朗。在这段时间里,渡边君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绿子,并在绿子父亲死后与其交往。没过多久,直子选择了与他初恋木月一样的道路,自杀而亡。渡边君感到十分痛苦,觉得人生没有什么意义,四处流浪。某日,渡边君来到直子生前所在的疗养院,经过玲子的开导,继续追寻人生的意义。
村上借用烟酒与性、死亡与梦之歌,勾勒出以渡边君为代表的年轻人孤独的表达方式。孤独之后,便是迷失自我,但人不可能永远甘愿迷失,定会寻找出口突破。于是在村上的笔下,爱情与旅行,幻想与逃避成为了救赎的方式。这样的叙写牢牢地捕捉到了年轻人的心理,使其产生共鸣,也是此书畅销不衰的主要原因。
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日本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在享受着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精神危机。生活在都市的人们交际变少,内心与世界产生了隔离,社会压力又与日俱增,孤独、焦虑、迷茫的状态不断上演。村上春树在听到甲壳虫乐队的歌曲《挪威的森林》之后,灵感大发,遂根据日本那个时代人们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而写就出《挪威的森林》一书。我们似乎可以这么认为,在日益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孤独这种情绪还会出现在每个人的身上。而对于前路未知的年轻人来说,尤其强烈。当然,若想将此书推广到全世界,让异国他乡的人也能看懂,这又必须脱离日本作家本身的写作局限。众所周知,文化的差异使得作家笔端所呈现的文字到达的地域会有不同。中国的武侠小说之所以只能存在于华人世界,便是其中的内容难以令他国之人理解。而《挪威的森林》描写的主题放之全球也不会产生隔离,且其写作方式明显受过西方文学的影响,自由、跳脱,符合人们的思维方式与阅读习惯。
记得我第一次看《挪威的森林》的时候,那时年纪较小,接触的文学作品不多,很难接受书中关于性描写的部分,对于简单的故事情节也颇有微词。后来大一重看时,才发现读书与年龄有着很大的关系,差点因为当时的无知放过了一本有价值的书。这本书不过是讲述了一个简单的故事,但这并不代表这本书承载不起大家对它的厚爱。除了对青少年的心理的把握与孤寂格调的营造之外,其活泼的语言、巧妙的比喻更是一绝。书中有这么一段经典对白, “最最喜欢你,绿子。”“什么程度?”“像喜欢春天的熊一样。”“春天的熊?”绿子再次扬起脸,“什么春天的熊?”“春天的原野里,你一个人正走着,对面走来一只可爱的小熊,浑身的毛活像天鹅绒,眼睛圆鼓鼓的。它这么对你说到:‘你好,小姐,和我一块打滚玩好么?’接着,你就和小熊抱在一起,顺着长满三叶草的山坡咕噜咕噜滚下去,整整玩了一大天。你说棒不棒?”爱你,就像春天的熊。这真是极为浪漫的表白,这些鲜活的比喻是村上的写作特点,也是渡边君摆脱孤独的行为。直子是一片阴翳,让渡边迷失自我,而绿子则是初升的太阳,让渡边进行自我救赎。但最终的结果,渡边还是走上了旅行,让心灵在路上放飞。或许,他自己的那片森林还未找到,直子的逝去才让他发现迷失的自我救赎并未成功。又或许他已经找到,书中的开头他打电话给绿子,迟迟没人接听,这正是人间的常态,错过了,就难以重新开始,挥别过去(对直子的追求和热爱),走向远方,因为绿子正在等着他,作为青春期的渡边从此永远的一去不复返。
用一句诗结束这篇微书评吧,“死神已果断的死去,生者犹拘泥的活着,最大的困惑永远是,被出生和必须死。”
编辑:范真良
上一篇:【征文有奖】《供销情缘》征文啦!说出您和供销社情缘的故事~
下一篇:征文 | 2018“月河·月老杯”全国爱情诗大赛,首奖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