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大法宝” 确保优质
曾经有人问我:“按照现代建设工程管理模式,施工单位必须通过招投标确定,参建单位由建设单位(业主)、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组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把其关,并有合同互相制约,工程质量还难以保证。红旗渡槽、飞云渡槽这样的‘三边工程’,设计人员是刚毕业的学生,施工‘工人’是连渡槽、混凝土甚至都没有见过的农民,这么大的渡槽设计、施工质量搞得这么好,靠的是什么?”我想,概括起来我们靠的是“六大法宝”:一是党的领导、二是精神,三是团队,四是群众的智慧,五是制度,六是科学管理。
首先是党的领导,我常想像跃进渠这样的大型灌区工程,干渠长度达150公里,绝大部分渠线又位于大山深处,环境十分恶劣,条件十分艰苦,地质复杂,工程浩大,任务艰巨,仅千米以上的穿山隧洞就7个,大型大跨度渡槽就6座,小型桥、涵、闸、渡、隧近700座。只有无私无畏的中国共产党安阳县委才能动员起十万大军,并身先士卒地率领这支大军奋战十年,历尽千难万险建成这条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人工天河!历史再一次证明只有共产党的领导加社会主义制度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跃进渠建设期间,正值文化大革命,值得庆幸的是,跃进渠是位于深山区的建设工地,大家都不畏艰险忙于建桥、修渠、钻洞┅┅虽然也受到了“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但是不大。“臭老九”、“专家治水”、“白专道路”等批判风浪基本上没有波及到跃进渠工地,所以县里和指挥部的主要领导对我们工程技术人员是非常信任和支持的。几乎每时每刻都能感觉到,我们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靠山,这就是中共安阳县委和中共跃进渠指挥部党委。安阳县革委会副主任、跃进渠指挥部党委副书记、付指挥长(后为安阳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曹凤卿曾对我们说“你们尽管大胆干,需要什么尽管说,我全力支持!”县委书记、跃进渠指挥部指挥长吕太学在渡槽施工现场开会时曾对所有参会人员说“工程技术上的问题,小朱(现生)说了算!”这不仅是对我也是对所有工程技术人员最大的支持和安慰。要知道当年正是“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大批判运动烽火燎原之时,一个县委书记能够让“臭老九”“说了算!”也确实难能可贵!听到县委书记的这句话我倍感欣慰,倍觉温暖,倍受鼓舞。当然,我也十分清楚,“小朱说了算!”可不是一句简单的话,它既是信任和支持,更是重担和责任!
正是由于党和领导的充分信任和全力支持,工程技术人员底气倍增,才能够放下包袱,敢于担当,敢于负责。在设计中勇于创新,敢为人先,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施工中严格要求,精益求精,一丝不苟。
第二是精神,总的讲精神就是在跃进渠建设过程中孕育和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科学求实,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跃进渠精神,而这种精神的源泉就是毛泽东思想。“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爬行,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这段话就写在渡槽设计图纸的正上方。当时毛主席的这些教导,激励着、鼓舞着我们尽量采用先进技术,迎难而上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物资匮乏,条件艰苦,施工设备简陋,全靠本县年青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农民建设这样的渡槽工程,没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不畏艰险,敢于担当,科学求实的精神是不可能的。首先说自力更生吧,可以说工程所用的建筑材料和施工设备,除了自己确实没有能力生产和制造的如钢材、高标号水泥、木材、混凝土拌和机、振动器等外,其余所有建筑材料、施工设备和器材都是就地取材自己加工制造。如碎石、料石都是民工(农民)在工地附近的山上开采块石,再用铁锤、钢钎在工地一锤锤一钎钎精雕细琢加工而成的;砂子由民工在35公里外的曲沟公社洹河滩采挖,用卡车和马车运到工地;石灰由民工在山上就地取材(块石)就地烧制;炸药、雷管由跃进渠化工厂自己生产制造;砌筑渠道和小型建筑物所用的水泥由跃进渠水泥厂自己生产;连工地的生活生产用煤也是由跃进渠果园煤矿自己开采;钢支架、吊装设备等在工地由民工焊接制造;测量工具落后也只能土法上马;工程技术人员、吊装工人、“建筑工人”等也只能是本县技术员和农民!
说到艰苦奋斗,我立即就想到了红旗渡槽施工时民工们住的是在北山山坡的土台地上自己挖的土窑洞,在潮湿的土地上铺上麦秸就算是“床”了。一个窑洞住十二、三个人,既潮湿又不通风,“床”上蝎子、蜈蚣等毒虫乱爬,民工们衣服上更是虱子成群。我们指挥部的工作人员条件好点儿,住的是自己搭建的竹竿、苇箔、外敷黄泥为墙,竹竿、苇箔、油毡为顶的简易工棚。用工地上的边角木料钉两条长板櫈,再找几块不规则的废木板放在上面,为解决板面不平的问题,上面再放一层麦秸,麦秸上面铺一张席子,这就是一张自制的“席梦思床”了。夏天棚内比棚外还要热,实在闷热难耐时,夜里只能睡到山坡边的平地上(也算是院子吧),任由蚊虫叮咬了。民工们条件就更差了,他们只能睡在山坡上,蚊子、虫子就更多了!冬天棚内与棚外一样冷,盖两床大厚被子半夜还是经常被冻醒。而我白天在工地施工,晚上再热再冷也得加班搞设计,干到凌晨2—3点钟甚至通宵也是常事。
生活用水比较困难,指挥部的工作人员包括工程技术人员,轮流值日到位于约1公里处半山腰的黄娘洞附近的小井去挑水,最旱的季节人就得下到井底用小桶舀水,小井干了,就只能到4公里外的李珍村去拉水了。冬、春季蔬菜奇缺,中午饭的菜由干萝卜条和秋季自种自晒的干扁豆角为主,想吃点儿新鲜的萝卜白菜或者肉就得到30公里外的水冶镇去买,一个月能吃上一、两顿就算是改善生活了。夏、秋季稍好一点儿,主要靠工地开荒自种的茄子、青菜、扁豆角等,这些自种的菜也只能中餐享用。早、晚餐则一年四季都是以淹制的咸菜为主。
工地施工由柴油发电机组供电,晚上一般不施工,为节省柴油不发电,夜里搞设计只能用煤油灯。设计计算的工具是一把计算尺配一个算盘,小小的计算尺能做一、二十种运算,上面的刻度很细小,在煤油灯下看眼睛很吃力,连续计算几个小时,眼睛非常累。深夜太困了,就用点儿凉水擦把脸,或到外面的山坡上走一圈,提提神继续工作。
当时特别是山区根本谈不上有什么交通工具,只要走出工地靠的全是两条腿。比如到跃进渠工程指挥部开会,总干渠施工时指挥部在都里镇上寺坪村,距红旗渡槽约40多公里。早饭后,大约上午7时从红旗渡槽出发,中午到杨家河工区(属指挥部)吃饭。饭后出发,下午6时多到指挥部。翻山越岭走一天,一路上除了荒山、峡谷、树木、巨石、或者偶然遇见一个放羊的老乡以外,很难见到其他任何一个人!每到这时,为了排除寂寞和自我壮胆,就会放声胡乱唱几嗓子,当时最爱唱的歌主要有:电影“上甘岭”主题歌“英雄赞歌”、“红梅赞”、“马儿你慢些走”、京剧“智取威虎山”中的“斗智”等等。记得有一次,夜里睡得较晚,白天翻山越岭走了一天,晚上在指挥部开会,我坐在后排,太累了,睡着了。县委书记吕太学要我汇报红旗渡槽的情况,找不到我,旁边的同志把我拍醒,引来一片笑声,场面十分尴尬,至今记忆犹新。
在这样的环境和条件下,跃进渠人顶烈日、冒严寒、夜以继日地为引漳(河水)入安(阳)而奋斗。所有这些,现代人看起来可能觉得确实有点儿艰苦,但当时只顾着一门心思建渡槽,全心全意为修渠,大家也都习惯了,好像没怎么感觉到。
再说说科学求实的精神吧,建设这样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渡槽,坚持科学求实的精神是重中之重。在设计中始终坚持科学求实,有所创新,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对每一个数据,每一张图纸都精益求精,反复对比,再三验算,确保精确无误、安全、经济、合理。在施工中始终坚持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规范、“施工须知”、施工加载程序和各项制度,精雕细琢地完成每一道工序,确保达到优质工程。
至于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这里只介绍一点情况就可见一斑了,安阳县跃进渠的受益区只有县域西部的山区、丘陵区10个公社(乡镇),东部平原区12个公社(乡镇)不受益。而红旗渡槽全部工程由平原区的两个不受益的王宁公社和辛村公社承建,飞云渡槽除中墩和桥台以外,施工难度大、全是高空作业的主拱圈、平台、槽身等上部构件都是由不受益的王宁公社承建。但是这两个公社的干部、农民背井离乡,自带被褥、粮食,全力以赴,却无怨无悔!难道这还不是最大的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吗?
第三是有一个年青精干的工程技术团队,先后参加红旗渡槽和飞云渡槽设计施工的人员有:技术员:朱现生(28岁、大学本科毕业)、吴绍贤(31岁、中专毕业)、梁清臣(31岁、中专毕业);施工员(农民技术员):窦天文、林银书、、赵保良、王尔钦、袁丙林、候先锋、李潘锁、李海书等,他们的年龄都在17—20岁之间,文化程度多数为初中毕业,都是在跃进渠选线测量和施工过程中培养的优秀农民技术员;吊装师傅张金瑞(约45岁、安阳县电业局8级工);工地培养的农民吊装工:周秋生(18岁)、刘大买(19岁)等。这是一个年青精干、不畏艰险、以苦为乐、无私奉献、科学求实、善于学习、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的工程技术团队。大家团结协作,各司其责,面对仪器简陋,设备缺乏、高空作业、设计施工技术比较复杂等困难和风险,齐心协力、土洋结合、攻坚克难圆满解决了渡槽设计、施工、吊装中的各种技术难题。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以窦天文、林银书、赵保良、王尔钦、袁丙林、候先锋、李潘锁、李海书等为代表的农民施工员们,他们虽然年龄小,但不怕苦、不怕累、不畏险、勤学好问、认真负责、顶住不被理解甚至挨打等各种压力和困难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施工和质量监督检查的最前线。整个团队在施工中从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细节抓起,敢于坚持真理和工程质量标准,精益求精、一丝不苟、高质量地完成了渡槽的施工任务,为两座渡槽的建设做出了各自的贡献。
第四是群众的智慧,红旗渡槽施工高峰期参与施工的民工近千人,飞云渡槽更超过了两千人,他们是渡槽建设的主力军,为渡槽的建设,不仅无私无畏地贡献了体力,而且也贡献了聪明才智。参与施工的各个公社(乡镇)的能工巧匠都集中到了渡槽施工第一线。以王宁公社(韩陵镇)为例,红旗渡槽施工时,木工组36人,钢筋工组46人,机修电工组13人,混凝土施工组30人和公社施工营技术员等,这些人都是施工班组的技术骨干和千人中的能工巧匠。他们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崔章林、韩双林、李工、安邦立、严克孝、黄保全、李德俊、于本良、卢兆强等人。
在渡槽的整个施工过程中,每一道关键工序的施工前,工地都要召开由领导干部、技术人员、班组长、能工巧匠参加的技术交底、培训和“三结合”“诸葛亮会”,群策群力,献计献策。比如在红旗渡槽第一节槽身施工前的“诸葛亮会”上,如何安全稳妥地解决在40多米的高空按设计要求安装“U”形薄壳槽身的模板,绑扎钢筋和浇筑混凝土等施工难题,能工巧匠们提出了很好的意见,贡献了他们的聪明才智,确保安全和高质量地完成了渡槽槽身的施工。
第五是制度,总体指的是设计施工规范和工地的规章制度。我们把钢筋混凝土工程、砌石工程、土石方开挖工程以及构件吊装等工程的施工规范,结合工地的实际情况分别细化成通俗易懂在工地便于操作的“施工须知”,作为所有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的制度,发到各施工班组。通过培训讲解,做到人人皆知,并一丝不苟地严格执行。
第六是科学管理,为了加强对施工全过程的管理,把各项施工制度落到实处,工地组建了由施工员、质量员、材料员、安全员(我们称为“四大员”,可兼职)组成的施工管理队伍。施工员分为指挥部施工员和施工营(当时公社在工地称施工营)施工员两级。质量员分为指挥部质量员、施工营质量员和班组质量员三级,并把质量责任分解到每一个人,基本形成了人人懂质量、人人抓质量的全员质量管理模式。安全员分为指挥部、施工营和班组安全员三级。材料员分为指挥部和施工营两级,其责任是对水泥、钢材、木材、碎石、砂、料石等工程材料,按设计要求验收把关,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场地。在当时能被选上工地“四大员”的人都感到这是很高的荣誉!“四大员”由指挥部施工组统一管理,各司其职,分级负责。我们还制定了“四大员”工作细则,详细明确了“四大员”的职、责、权和规章制度及工作方法等。并对“四大员”进行了岗前培训,力求管理科学化。
以上“六大法宝”确保了渡槽设计科学先进,施工质量优良。整个施工过程没有发生过任何安全事故和质量事故,工程质量全部达到了设计标准。
领导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民工团结一心,同舟共济,日夜奋战,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以科学求实的工匠精神,架起了两座具有跃进渠特色的科技上先进的大型渡槽,宛如两朵“跃进渠精神”的琦葩绽放在太行山区的深山峡谷之中。“安阳县跃进渠工程设计与施工”在1978年河南省科学大会上获得“河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这是“文化大革命”十多年来河南省的最高科技大奖之一,也是对跃进渠工程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成就的权威评价。
后 记
为了确保本文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写作过程中与当时在跃进渠工作的施工组组长技术员张广义;技术员安景萱、吴少贤、韩润;施工员林银书、赵保良、窦天文、袁丙林、候先锋、王尔钦、李海书;公社施工营钢筋工组组长严克孝、吊装工周秋生(民工)、钢筋工卢兆强(民工)等同志进行了沟通和核实,并请安景萱同志对本文进行了审阅,谨至诚挚的谢意。
2018年3月定稿
作者简介:
朱现生,河南省安阳县人,1941年12月生,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毕业。跃进渠修渠人、技术员,跃进渠总干渠红旗渡槽、南干渠飞云渡槽的设计者和施工技术负责人。河南省首届水利优秀专家,高级工程师。曾获得国务院六部委授予的“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先进工作者”和水利部、人事部授予的“全国水利系统先进工作者”(省、部级劳模)等荣誉称号,曾被聘为中央电视台、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摄制,水利部监制的《节水灌溉》科教片的科学顾问,入选河南省水利厅编辑出版的《1999年河南省水利年鉴》人物篇。担任安阳县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期间,安阳县水利局被河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安阳县第一批),被水利部命名为 “水利部文明单位”(全国第一批), 被国家科委、人事部、水利部等国务院六部委授予“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河南省水利系统仅一个),在中南海召开的表彰会上,代表河南省上主席台领奖(每省仅一个代表)。安阳县连续11年被省政府评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县和多年连续夺得河南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红旗渠精神杯”奖。安阳县的水利工作不仅在河南省处于领跑位置,而且也跻身于全国的先进行列。以上获得的这些成绩和荣誉,也是全县水利人在工作中传承、弘扬和践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科学求实,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跃进渠精神的结果。
上一篇:征文参赛36号作品 《 火红的生命》 作者:方 明 朗诵:水明远
下一篇:征文通知-第十一届贵州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学术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