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说
今天给大家推送《当代江西》第6期“党的建设·征文: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做好新时代组织工作”栏目的2篇文章,阅读分享!
党的建设·征文: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做好新时代组织工作
组工干部当修“忘我”之内功
创新党内关怀帮扶机制 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
组工干部当修“忘我”之内功
熊雪峰
习武之人讲究“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意思是,不练好内功,光会耍花架子,是成不了武术大家的。如果把组织业务技能比作“外功”,把组工干部个人的党性修养比作“内功”,那么,作为组工干部,唯有将“内功”修炼到“忘我”的境地,才能在时代的“擂台”上答好组织工作的试卷。
修炼退让的境界 乐为人才搭梯
在一些人眼里,组工干部在个人进步上是“近水楼台”。实际上,由于种种原因,很多组工干部,进步反而不如其他单位的同志快。若不能正确对待,极易产生“卖布的没衣裳”的失落心理,轻则情绪低落,影响工作,重则放松要求,言行有损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形象。
1955年我国进行首次授衔,毛泽东坚决辞授“大元帅”衔,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主动退出授衔,粟裕、许光达等还主动申请降衔。这些推功让贤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我们组工干部的明镜。我们要学习他们淡泊名利,不断锤炼党性,培育“退让”的思想境界。要守一份初心,甘作渡人不言的小舟和铺路不怨的小石。要把党的事业及提高自身素质修养看得重一些,把个人利益及职位升迁看得轻一些,做到既积极进取,又宠辱不惊;既淡定超然,又不消极沉沦,服从组织安排,永远保持高尚的人格和健康的心态。真正当好“伯乐”,真情为人才做嫁衣,乐于为人才搭楼梯,浑身散发出组工干部清正的魅力。
修炼陪衬的胸怀 勤为团队助力
一个团队之中,各种角色都不可或缺。像把每个配角演得入木三分的知名演员魏宗万一样,一辈子甘当配角,一定是有团队协作和敬业精神,能吃苦尤其能吃亏的人,凭他的技能,也一定是可以演好主角的。相反,如果当不好配角,骨子里又瞧不起配角,一心只想当主角唱大戏,那他饰什么角色都会失败。
在组织部这个团队里,个人的智慧、力量毕竟有限,必须集思广益,团结协作,才能把组织工作做好。从某种角度而言,每个组工干部既是主角,又都是配角,唯有相互配合,才能形成战斗力。要有补位意识。任何时候,不能当“铁路警察”“甩手掌柜”,也不能高高在上,自视主角,对资历与职务低于自己的同事颐指气使,对合理建议诉求不理不睬。要“能干事”,还要“好共事”,始终以大局为重,确保组织工作不“掉色”和“掉队”。
修炼感恩的品格 常为自己鼓劲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当组工干部的时间是有限的,但组织工作的进取及个人口碑的塑造是无限的。我们要珍惜组织工作岗位,感恩组织赋予我们施展才华的机会与平台。我们还要感恩各级党的组织以及广大党员干部人才对我们的看重、信赖及支持。
我们要把感恩的心,内化为“安专迷”的“忘我”之境;用感恩的心,不断地给自己鼓劲加油。不断开拓创新。在工作中敢担当、能担当、善担当,敢于直面组织工作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并不断探索解决之道,把党的“伟大工程”建设好。坚守公道正派。坚决按组织人事纪律原则办事,对各种不正之风敢于说“不”;把好干部任用关口,为担当者主持公道,把货真价实的“好干部”选拔出来。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和公仆意识,敬畏自己服务的对象,用虔诚的事业心追求一流的服务质量与水平。(作者单位:中共永修县委组织部)
创新党内关怀帮扶机制
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
余志民
崇仁县在基层党组织探索创新“政治关怀、精神关爱、工作关注、生活关心”四项党内关怀帮扶机制,提升了广大党员干部的荣誉感、存在感、责任感、幸福感,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性和凝聚力。
创新政治关怀机制,让党员有荣誉感。注重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加强政治建设,让党员感受到“自己既是普通群众的一员,又有别于普通群众”。严肃党内生活——以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为抓手,建立“党员固定活动日”制度,推进基层党组织党员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三会一课”等党内生活规范化。参与党内事务——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建议、普通党员列席重要会议、发展党员集体票决等制度,做到重大事项党员先知道、先讨论、先行动,让基层党员充分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对党内事务“说得上话、插得上手”。如郭圩乡陂下村通过建立党员决策咨询制度,党员主体意识得到增强,党员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全县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党员带头拆自己的破旧房,带头做亲戚的思想工作,带头上户做群众工作,短短3天时间就拆除空心房130余间,且没有一户上访。推行先锋创绩——广泛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户、党员星级评定”等评比活动,定期评选、表彰基层优秀共产党员,特别是注重选拔表彰致富带富成绩突出的年轻党员和党员意识强、表率作用发挥突出的老党员。2017年,共表彰200多名基层优秀共产党员,评选党员示范户1630余户,五星级党员2473名。
创新精神关爱机制,让党员有存在感。注重从精神上关爱党员,让党员时刻感到自己是有组织的人,是时刻有组织牵挂的人。实行“六个必谈”——以“面对面谈心”“一对一谈心”为主,党组织班子成员之间每年至少谈心2次以上,党组织班子成员每半年至少与支部内党员谈心1次以上。重点做到岗位变动、外出流动必谈,工作遭受挫折必谈,家庭遭遇变故必谈,接受民主评议后必谈,参与信教、组织上访等不符合党员身份活动必谈,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必谈。通过谈心交心,及时了解党员的思想动态、工作情况、生活状况、情感诉求等,有效化解党员的心理疙瘩,让党员相信组织、依靠组织。过好“政治生日”——通过回顾入党历程、重温入党誓词、发纪念卡祝贺等方式过“政治生日”,对党员身份进行提醒,对党员责任进行强调,让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石庄乡老党员冯万孙在自己过“政治生日”时感慨地说:“我今年71岁,追随党40多年,年轻时作为党员我冲锋在前,党给了我很多荣誉,现在我年纪大了,很多事情也干不动,但党没忘记我,我也不能忘了党员这个身份。”开展“菜单式”培训——针对党员需求积极运用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载体开设网络党校、网上课堂,不断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对农村困难党员,主要培训果蔬栽培、麻鸡养殖、烟叶种植、农产品加工等实用技术;对县城失业党员,提供电脑、电工、厨师、家政服务等职业技能培训。已举办各类培训班113期,为失业、贫困党员提供现场指导250多场次。
创新工作关注机制,让党员有责任感。注重搭建工作平台,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党员感到身上有责任,肩上有担子。推行“双亮双承诺”——即亮出党员身份、亮出联系方式,进行岗位承诺、服务承诺。结合行业特点、岗位职责和能力素质,动员广大党员向所在党支部和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岗位承诺和服务承诺,使党员感到压力和动力。推行无职党员“定岗设责”——结合新农村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治理、脱贫攻坚、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村社会治理、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设立无职党员监督管理岗位,让党员参与基层各项事务和中心工作,真正把党员的威信立起来,把党员的作用发挥起来。如石庄乡官山村通过在无职党员中设立村级财务、新农村建设、环境卫生、“一事一议”项目建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移风易俗等监督和管理岗位,让每位党员都有自己的职责,党员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全县共为无职党员设立岗位4200多个,涉及近8000名党员。推行“民主协商”——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村级协商民主理事会,促进村级民主决策的规范化、制度化,使村里事务普通党员都能参与,村里重大工作普通党员都可以作主,党员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目前,全县151个村已全部建成村务监督委员会和协商民主理事会,通过协商民主程序形成的630多项村级重大决策,都得到顺利实施。
创新生活关心机制,让党员有幸福感。注重关心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流动党员等特殊群体,让他们时刻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关怀。开展结对帮扶——建立“副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与农村(社区)70周岁以上老党员联帮机制”,采取县级党员领导干部“一帮二”、科级党员领导干部“一帮一”的形式,点对点结对帮扶。目前,全县副科级以上干部共与1232名老党员结对,实现全县农村70周岁以上老党员结对帮扶全覆盖。设立救助基金——通过“县财政每年投入20万元、县管党费每年划拨10万元、社会爱心人士捐赠、基金的储蓄利息收入”等多渠道筹资,建立党内关怀关爱基金100余万元,用于资助缺乏主要生产资料的,需要技能培训的,子女入学缴费困难的,受灾或遭受意外伤害造成家庭困难的,生病住院医疗费数额较大、难以自理的,病故或意外死亡的党员。如相山镇港下村党员方建华,2016年9月被诊断患有急性白血病,镇党委第一时间送上慰问金4200元。实行“三必访”——在重大节日、党员因重大疾病住院、老党员去世时,基层党组织派专人探访慰问,必要时安排党员轮流陪护。老党员去世时,所在基层党组织派专人上门吊唁或主持遗体告别仪式。如白陂乡对全乡困难党员进行建档立卡管理,党员重病住院时,所在村党支部书记要亲自去探望。“三必访”制度实行以来,共走访慰问生病住院党员130余名。(作者单位:中共崇仁县委组织部)
原文刊发于《当代江西》第6期
推荐 点击图片可阅读《当代江西》第6期
(总第162期)
电子杂志阅读使用说明1、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2、向左滑动翻页3、拉大手势放大浏览
审核/朱雄伟
责编/帅建平
编辑/曾斌生
中共江西省委当代江西杂志社
微信公众号:ddjxweixin
联系我们:0791-88912288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
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