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我们邀您来讲“三门峡故事”(附征文启事)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8-07-10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

——纪念改革开放40年征文启事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生活在红旗下的人们,已经深切感受到了祖国的蓬勃发展。许多人作为改革开放的见证者,一定有许多故事想诉说,有心里话要说给党听,有老照片、实物与大家分享。即日起,本报开启“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纪念改革开放40年”征文活动,向市民征集反映时代变迁的文章及老照片、实物。

征集内容

1.文字类:与改革开放有关的回忆类文章、档案文件等,如改革先行者、亲历者和历史见证人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个人在改革开放中发生的故事、产生的特殊体会。要求故事真实,文风朴实,传播正能量,以记叙文为主。

2.图片及实物类:改革开放以来能体现时代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变迁的照片、宣传画、宣传标语及物品、物件(包括图书、票证、画报、电话、收音机、自行车)等,实物类需拍成照片,并附详细的说明文字或相应的故事。

投稿方式:675257628@qq.com

欢迎致电: 0398—2976391

18736471207

改革开放40年

我们邀您来讲“三门峡故事”


□时报记者 阴波 见习记者 闫培培 文/图


40年的社会发展变化

从一块小小的蜂窝煤说起

席 天 民

  在66岁退休老人席天民的眼中,衣食住行的发展变化折射出了一个城市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轨迹。

  感悟40年的社会发展变化,席天民却要从一块小小的蜂窝煤说起。“当时的粮、油、肉、糖、棉、布等日常食品、用品,都需要凭票供应。那时,能购到诸如的确良布、有机塑料纽扣、维尼纶袜、手表、自行车、缝纫机这类货物,是极不容易的事情。”席天民说道。

  席天民告诉记者,在当时那个凭票供应的年代,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去买蜂窝煤。那时买煤,需要提前一天准备好相应的工具,诸如架子车之类的,凌晨4点多起来,夫妻俩带着4岁多的孩子,一个负责拉车,一个负责排队,得用好长时间才能买到。结果由于是第一次买煤,买到的煤燃烧率并不高,这让席天民难受了好几天。

  40多年过去了,席天民的生活也从烧煤变成液化气再到天然气,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回想这些年,生活变得越来越好,坐在家门口一个电话就可以用上天然气,在以前是怎么也想象不到的事,这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呀。”席天民说道。

“现在三门峡真是变了

城市环境很给力”

李 玉 华

  63岁的李玉华是水电十一局的退休职工,这座城市的变化留给她的感受最深、最真切。

李玉华告诉记者,七八十年代,人们洗澡是用一个大大的油漆桶,在里面刷上漆,晾晒一段时间后再使用;40年过去了,现在有了空调、太阳能,生活变得越来越美了。

  在李玉华眼中,除了生活方式的点滴变化令她印象深刻外,城市公园的发展变化也让她感慨万千。“当时的黄河路可不像现在这样,路比较窄,还是沥青,出行很不方便。发展变化最大的要数黄河公园、涧河公园了,当时,黄河公园还没有路,四处杂草丛生;涧河公园则是一个黄泥坑,冬天干旱,夏天到处是泥。现在变成了两个城市公园,有步道、凉亭,种上了各种花,修缮了多处设施,俨然一个城市大花园。”

  “我经常到外地旅游,咱们城市的公园建设比其他地方要好得多。现在三门峡真是变了,好山好水好风景,城市环境很给力。”李玉华说道。

从火车到飞机

省亲时间缩短了10倍

司 颖 平

  作为一个外来入住到三门峡的人,司颖平感受这座城市的发展变迁是从交通工具开始的。

  “40年对我来说有着很特别的意义。我的儿子1978年出生,他的成长过程也有着时代变迁的印记。”司颖平说道。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司颖平来到三门峡成为一名教师,而她的亲人却在天津、开封,这也开启了她见证交通出行方式不断翻新的奔波之旅。

  “我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铁路上往返,刚开始买的都是硬座,想买卧铺票,还要四处托人才能买到,后来慢慢的有了高铁、飞机,旅程时间也从当时的20多个小时变成了现在的两三个小时。”司颖平说道。

  然而,司颖平最喜欢的交通工具却是自行车。她告诉记者,七十年代时,家里要买一辆自行车,可谓是全家出动,敲锣打鼓地去,甚至比现在买小汽车时还拉风。“买回来后,亲朋好友都过来看,当时坐在自行车后座上,别提有多美啦。”司颖平说道,“很感谢社会的发展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也很庆幸我们这一代人可以见证城市四十年的发展轨迹。”

“遇上了一个好时代,圆了我的大学梦”

王 荣 芝

  “七八十年代,我们夫妻俩加起来一年才攒100多元,添置了一台收音机;第二年又攒了钱,再添一套沙发……”回想起40多年的变化,68岁的王荣芝如数家珍。

  “我当时住在黄河影院那一片儿,现在比早前好多了,那时这里还没有楼,还都住在土房里。现在多好,这儿都是高楼,大家吃得好、穿得好,都好!”王荣芝笑着说道。

  城市的发展变化让王荣芝印象深刻,文化生活的富足也让她打心底里高兴。退休后的王荣芝报考了老年大学,学唱歌、学舞蹈,用她的话说,“感觉现在都忙不过来了。”

  “退休以前我的工作是财务,主要是和数字打交道,很枯燥,下班以后也没有啥兴趣爱好可以选择。当时可没想过六七十岁的人还能再上老年大学,圆自己的大学梦。”王荣芝说。

  在与王荣芝的交谈中,她说的最多的两个词是“变化”和“奋斗”。她见证着这些年城市发展的点滴变化,也教育着孩子们想要更好的生活就要踏踏实实地奋斗。“我们遇上了一个好时代,现在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可选择的生活方式也越来越多。我要继续发挥余热,为社会作更多的贡献。”王荣芝说道。

声明:该作品系本报原创,非经许可禁止微信公众号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策划:卢萍 统筹:杨莹莹 责编:蒋瑞

上一篇:【征文】关于开展“我与改革共成长”网络征文活动的通知
下一篇: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公开征集校歌歌词的启事

关注我们

征集网官方微信

征集网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