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周年所庆征文·14】黄勇:从科学研究到创办企业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8-07-20 

作者

黄勇,男,1967年1月出生研究员。1987年7月开始在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工作,现任研究所持股企业沈阳新松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1987年,我大学毕业后来到沈阳自动化所,在当时的机器人工程部从事机器人研究工作。2000年11月,又开始了“沈阳新松维尔康科技有限公司”(后来演变为“沈阳新松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松医疗公司)的创业之路。

回想这三十年的经历,对沈阳自动化所充满感激之情,是研究所这个平台,为我提供了施展才智的机会和舞台,也可以说成就了今天的我。

一、机器人研究

在我参加过的机器人研制项目中,有两项印象最为深刻,即“自治导航载体实验系统”和“高压水切割机器人”项目,而且都获了奖。

01

沈阳自动化所第一代移动机器人

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来说,一入所我就参加了难度很大的任务。1988年,当时的机器人工程部(二部)承担了“863计划”中的“自治导航载体实验系统”项目,这可以称为沈阳自动化所研制的第一代移动机器人(AGV)。我和白晓波、赵经纶、卞瑰石、邵长生是项目组成员,负责人是赵经纶老师,我的任务是完成控制台和车载的软件开发。那时没有如今这么好的科研条件,一是没有开发系统,只能在单板机上操作;二是没有可以借鉴的研究,信息封闭,查找资料十分困难。我一心投入工作,常常加班到晚上十点,每月也就休息一、两天。

如何完成任务?我们提出了一种方法:将代码输入到系统机中,利用串口将系统机和单板机连接起来,通过串口把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一起再加载到单板机上,这就创造性的构建了一个开发系统。这种方法,为此后研制移动机器人、工业机器人也提供了良好的开发环境。

1989年底,蒋新松所长从国外考察归来,检查了我们这个项目。当时我们做的是履带车,蒋所长提出不做履带车,要做轮式车。又经过一年的奋战,终于成功完成任务。现在回头看,从履带车到轮式车的转变是非常有战略眼光的决策,为未来的移动机器人产业化做了铺垫。在“863计划”项目评比中,该项目取得机器人主题全国第二名的好成绩,1992年还获得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三等奖。

02

可加工钛合金的“高压水切割机器人”

因工作需要,此后我又到了工业机器人组。这期间,参与了为成都飞机工业公司研制高压水切割机器人项目。陈英林、杜鹏和我负责机器人控制器开发,而且,这次要研制的控制器将用于工业现场实际。

钛合金质量轻、强度高,加工难度大。“高压水切割机器人”就是利用高压水射流加工技术,实现对钛合金的冷加工,一次成形,切割边缘清晰,材料加工后不会发生形变。

从1992年项目启动,到1995年完成任务,整整花了三年多的时间,取得了良好效果,开发出我国航空产业钛合金飞机蒙皮加工的关键装备,设备被用于某型国产战斗机的生产上。1996年,该项目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机器人应用与产业化

01

在工程机械与汽车行业的早期应用

我所最早的机器人应用是在工程机械行业,焊推土机、起重机、吊车等等。这种项目难在焊接工艺复杂,一是重型机械零件精度不高不规范,需要焊缝跟踪技术,由机器人自动跟踪焊缝;二是要把厚厚的钢板焊在一起,一层是焊不上的,因此又需要多层焊技术。当时,在焊接机器人领域,这属于非常尖端的技术。

随着研究所的发展,逐渐在机器人技术和产品方面有了一些积累。例如,为汽车行业自主研发的点焊、弧焊机器人,用于一汽车身厂和轿车厂的生产线上;为沈阳金杯汽车座椅厂研制的弧焊机器人,打造了国内第一条用机器人焊接汽车座椅骨架的生产线。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为沈阳金杯汽车研制的AGV装配生产线,开创了我国自主设计的机器人系统应用于汽车生产线的先河。1998年,我所已不只研究机器人控制器,也开始了对机器人本体的开发;在此期间,我担任了机器人技术组组长,负责机器人控制器和本体的研发。

在机器人应用工程领域,研究所先后获得了1999年度中科院科技进步特等奖以及200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02

中国机器人产业化第一步

随着机器人在应用工程领域取得的一系列成绩,机器人产业化也自然被研究所提上议事日程。蒋新松所长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就是工业机器人产业化。大约是1994年的一天,蒋所长来到我们课题组,看着我们做的工业机器人控制器问:你们的控制器到底能不能真正用在工业现场?我们很坚定地回答:能!

蒋所长当初布局机器人产业化,先是大手笔买了机器人本体,装上了我们自己研制的控制器,批量生产了20台点焊、弧焊机器人系统和周边设备,由此迈出了中国机器人产业化的第一步。到2000年,研究所孵化的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松公司)注册成立,二部整建制进入新松公司,由当时的副所长张念哲兼首任总经理,我担任新松公司技术部部长。

回首往事,沈阳自动化所如果当初不是较早踏上产业化之路,机器人研究很可能在项目结束后就束之高阁了,中国机器人的历史可能就会被改写!

三、创办新松医疗公司

2000年,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的氧气机技术成果为基础,新松公司(后转归沈阳自动化所持股)联合大连化物所、中科院沈阳分院共同出资,成立了新松医疗公司。我受命担任公司总经理,开始踏上新松医疗公司的创业之路。

从工业机器人到医疗产品,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对行业、技术、产品、市场都缺少理解。我们用了两年时间探索,将产品定位于医疗而非保健,要做精品,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作为沈阳自动化所孵化的企业,新松医疗公司坚持技术研发,不断引领前沿。在国内最早提出并开发了氧气监测技术,研制出有氧气浓度监测的氧气机。2003年,率先导入国际标准,产品获得了欧盟的CE认证。2004年,产品出口韩国,开始走向国际市场。2006年,根据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需求,提出开发双水平无创呼吸机,并于2010年上市了第一代产品。2009年,改制为股份公司。2014年,在新三板挂牌,企业发展的治理结构更加清晰、合理、规范。

到如今,新松医疗公司的氧气机、呼吸机产品不断更新迭代,一步步取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现在已出口100个国家、地区,产品在国内领先一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从研究所到企业已有十八载,这些年走过风风雨雨,是研究所给予我们这些创业者空间,以实现人生目标与价值。当年在研究所支持下创业的新松公司、新松医疗公司、中科博微公司等等,现在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我们这代人与研究所有着深厚的感情,衷心祝愿沈阳自动化所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长按二维码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所微博

上一篇:【往期征文】法学APS审核干货
下一篇:我的节日我作主!农业农村部公开征集“中国农民丰收节”主题标识和主题歌

关注我们

征集网官方微信

征集网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