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民歌之乡探索民歌复兴之路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8-10-25 



作者:黄大鹏,巢湖市巢湖民歌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位于皖中腹地的巢湖市,历史悠久,湖光山色旖旎,名胜古迹众多,人才辈出:远古时期有教人构木为巢的有巢氏;秦末有著名谋士范增;清代有爱国将领丁汝昌;现代有“布衣将军”冯玉祥,“和平将军”张治中,“传奇将军”李克农。在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熏陶下,巢湖大地形成了重文、兴文的优良传统。编民歌、唱民歌早已是巢湖人民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之一。传唱于全市的民歌,旋律优美、辽阔、华丽,悦耳动听,具有独特的地方色彩,是生活在这片古老而美丽土地上的劳动人民世代传承的民间艺术瑰宝。




民歌的起源及特色

巢湖民歌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夏朝,涂山女偃攸所歌“候人兮猗”,虽仅四字,但它却可称得上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首情歌,也正是巢湖民歌的源头初音。

巢湖民歌在长期的传承、传播实践中,既有着代表性体裁和相对统一的音调结构和风格,又在与流域毗邻地区的民歌交流融合中,形成了多姿多彩、诸腔竞发的格局。体裁上品种齐全,主要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大类别。音乐格调上千姿百态,有的高亢激越、雄浑遒劲,有的委婉温约、清新秀丽,大都是人民群众在劳动中因时因地、即景吟唱。题材上丰富多样,涉及到劳动生产、社会生活、乡风习俗、历史传说、人生哲理和男女恋情等各个方面。

巢湖民歌基本上是单声音乐体制,绝大部分的歌曲音域不宽,通常是八、九度。主要特点有:(1)旋律进行比较平稳,旋法上主要特点是三音列级进或环绕的典型四度进行,旋律走向下行居多。(2)调式上,普遍是五声徵调式和五声羽调式,宫、商、角调式都很少见。转调一般不存在,尤其是本地区徵调式民歌常常含有鲜明的羽调色彩,徵羽交替非常普遍。(3)巢湖民歌的歌词内容丰富,语言朴素生动,口语化、生活化,衬词较多,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4)“望风采柳”的创作形式,是巢湖民歌最显著的特征,它是造就巢湖民歌数量繁多、内容丰富和“十唱九不同”的根本原因。所谓“望风采柳”,即在劳动生产、生活中见什么就唱什么。在各种场合都用编歌、唱歌来交流思想、抒发情感,表达劳动生活及丰收的喜悦,缓解劳动的疲劳,相互鼓励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巢湖秧歌又称“喊秧歌”,是本地最为流行的一种民歌。一到栽秧季节,人们在水田中边劳动,边喊唱,开秧门唱,栽秧时唱,一领众和,场面壮观。“望风采柳”创作的民歌,无拘无束,即兴而出,张口就唱,浅显易懂,群众基础广,自然流传开来。




三次蝉联“民歌之乡”

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巢湖民歌焕发出勃勃生机。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尤其是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的提出,唤起巢湖大地民歌创作和吟唱的热潮。活跃在庭院内外、田间地头、口口相传的民歌,经广泛搜集整理,记谱填词,汇编成集,传递后世。巢湖民歌经专业人士的加工、处理而登上艺术的大雅之堂。这里涌动的民歌潮,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民歌手胡吉英、刘宏英把民歌对唱《姑嫂对花》唱到怀仁堂,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随后,文化部和中国音乐家协会在该市司集乡召开“全国社会主义歌咏运动现场会”,吕骥、贺绿汀、周巍峙等文化音乐界领导及各省音乐工作组负责同志40多人观看了民歌演出。在此期间,歌唱家王昆还向民歌手胡吉英学唱《数板山歌》。司集民歌手孙业珍被安徽省文工团借调参加九省自治区歌舞调演,领唱司集秧歌《太阳出来一点红》深受好评,并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建国十周年国庆文艺晚会,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国外赫鲁晓夫、金日成、霍查等多国元首观看了演出。

1964年初,著名音乐家李焕之根据该市烔炀秧歌等民歌素材创作一曲《巢湖好》(陆进词),成为巢湖新民歌的代表作之一。1973年5月,巢县举办了民歌调演,80名歌手参演,演唱民歌49首,出现了《看场》《看电视》《姑娘巧手绣山河》等一批新民歌。同年9月,应省文化厅、省音协等单位的邀请,成立民歌队赴省汇报演出,在省电台录音、电视台录像,并向全省播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975年,民歌手鲁昌光、崔道英,将男女声二重唱《绿浪滚滚迎面来》唱到北京,在“全国民族民间独唱、重唱、独奏、重奏音乐会”上博得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自1979年至2011年,巢湖人坚持走继承传统、弘扬特色、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振兴民歌事业的发展道路。以民歌创作演唱为主旨的汇演、调演连绵不断,新歌迭现、新人辈出。在当地举办并在全省具有影响力的民歌活动有“皖中南民歌大赛”、“安徽省第二届民歌歌会暨歌手大赛”,组织举办了两届“南巢歌会”和两场赴省汇报演出,举办了九届“巢湖民歌歌会”和数次以民歌、民舞为主的综合性文艺汇演。巢湖民歌有500多首被编入各种歌曲集,30多首被编入各类高等音乐专业院校教材,20首被上海唱片社录制唱片在东南亚发行并馈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同时,还编印了《巢县民间歌曲集》《巢县民歌》第一、二集,出版了《巢湖民歌选集》等。从而奠定了巢湖民歌在全省民间文艺“南歌北舞”格局中“南歌”的重要地位。

2006年5月,巢湖民歌被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11月至2014年12月,巢湖市连续三次蝉联文化部授予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民歌)之乡”荣誉称号。




实现中国民间文艺奖“零的突破”

近年来,尤其是行政区划调整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在巢湖民歌的普及和推广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

2012年,合肥市委、市政府主办了“歌声引来万花开——巢湖民歌演唱会”。共演出传统民歌和新创民歌20余首,演职人员近300人,是我省近年来规模较大、水平较高的民歌演唱会,充分展示了巢湖民歌的艺术魅力。

2013年,巢湖民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实施了“民歌进校园”活动:先后在烔炀中学、苏湾中心学校和市第三中学建立了巢湖民歌传承基地,普及工作从娃娃抓起。成立了巢湖民歌研究会:搜集整理、传承推广、作品创新和理论研究,深层发掘和研究巢湖民歌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使巢湖民歌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创新发展。出版了巢湖民歌CD专辑:由安徽新华音像出版社出版CD专辑,辑录民歌18首,向全国发行。面向全国开展征歌活动:市文广新局组织开展了面向全国征集巢湖民歌新创作品活动,共征集民歌词178首,词曲合一的民歌新作品268首。其中《巢湖渔歌》《巢湖美》在中国音协核心期刊《歌曲》发表,《放歌巢湖八百里》由中国音协杂志社收入《江山之春》歌集出版。《巢湖美》还被拍成MV,由皖籍著名歌唱家斯兰演唱,于2014年国庆期间在央视音乐频道《中国音乐电视》栏目展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誉为《巢湖好》的姐妹篇。出版了理论研究专著:由蔡善康撰写的理论研究专著《巢湖民歌风韵情》,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申育林的专著《巢歌研究》,由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举办了第十届巢湖民歌歌会,唱响了巢湖民歌新创作品。

2015年,巢湖民歌在作品集、广场舞、歌会中频频“出镜”,尽显风采。《大湖之声——巢湖民歌新作品选》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从建国65年来600余首巢湖民歌新作品中精选出的100首,是巢湖民歌新作品第一次公开集体亮相。该市还探索了一条在群众中普及巢湖民歌的新途径,即把巢湖民歌演唱传播与民间健身娱乐活动相结合。选出《一支秧歌一趟秧》《十里长冲好风光》《巢湖美》《巢湖姑娘》等12首群众喜爱的巢湖民歌,结合广场舞音乐节奏,经适当的词曲改编,制成CD光碟,发至乡镇、街道文化站和基层群众文体团队,让广大群众听民歌、唱民歌、舞民歌,有效地传承巢湖民歌。并举办了“大湖之风”——巢湖民歌广场舞大赛,促进了此项活动的蓬勃开展。该市还举办了第十一届巢湖民歌歌会,推出了一批有潜质的青年民歌手。

几十年来,巢湖民歌多次参加国家和省级举办的各类汇演、调演与比赛活动,均取得名列前茅的好成绩,令人欣喜,让人激动。2014年9月,该市以巢湖民歌为题材创排的民间广场歌舞《一支秧歌一趟秧》,代表安徽省参加由中国民协、广西文联主办的“中国民间广场歌舞大赛暨第十二届山花奖民间广场歌舞评奖”活动,一举获得“中国(百色·田东)民间广场歌舞大赛”金奖,这是合肥市解放以来获得的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项,实现了零的突破。




民歌魅力吸引外国友人关注

巢湖民歌的魅力还吸引着外国友人的关注。韩国一些民歌研究专家对巢湖民歌情有独钟,曾于1995年7月和9月两度组团来巢湖考察民歌。2002年8月,韩国民俗学会会长、江陵大学教授姜腾鹤又率田歌考察团慕名来巢湖考察采风,他们听了司集镇的老、中、青、少四代民歌手演唱后,赞不绝口。姜腾鹤会长还当场挥毫题词:“祈愿发展司集镇的民歌传统”。

巢湖市还先后组织民歌队参加了全国渔歌邀请赛、中国首届山歌展演、长三角民歌邀请赛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民歌、山歌展演等活动,这些艺术交流活动,开阔了艺术视野,锻炼培养了民歌手,同时也提高了巢湖民歌乃至巢湖市对外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近年来,在广泛开展的群众性民歌演唱活动中,一支支民间表演团队应运而生。主要有:以巢湖民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李家莲为首的“大嫂民歌队”,以民歌手李倩为代表的“水乡之韵”民歌演唱团。还有苏湾镇司集民歌协会、烔炀镇南湖方村民歌队、柘皋镇柘皋门歌演唱队、槐林镇槐林灯歌表演队、黄麓镇民歌队和中庙街道莲厢表演队等民间特色团队,都活跃在城乡舞台上,为普及传承巢湖民歌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传帮带”,使民歌后继有人

为了进一步做好巢湖民歌的传承、创新和发展工作,推进该市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巢湖市出台相关政策,并设立了巢湖民歌保护与发展专项资金,每年由市财政拨款80万元,用于巢湖民歌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

同时,该市还制定了巢湖民歌近三年的发展规划。一是继续开展普查工作,对民歌传谱人、老民歌手和编创作者进行调查摸底,为之建立档案;二是启动“巢湖民歌数字库”建设工程,向市内外公开征集与巢湖民歌传承发展相联系的历史文献资料(数据库建成后向社会开放);三是设立巢湖民歌展览厅,采用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等形式,介绍巢湖民歌的发展历史、艺术特点、经典作品、代表人物等,正常对外开放;四是增建2-3个巢湖民歌传承基地;五是举办一届巢湖民歌歌会,遴选和推出一批青年歌手;六是继续编创一批巢湖民歌广场舞曲,进一步推进民歌与广场舞的有机结合,每年举办一次广场舞比赛,更好地普及巢湖民歌;七是编辑出版民歌音像制品及文献。出版巢湖民歌经典作品CD专辑,编辑出版《巢湖民歌研究文集》《巢湖原始民歌第三集》和《巢湖民歌大事记》;八是建立以老带新的民歌人才队伍。采取自愿结合和组织安排的形式,以老传承人、老民歌手和老研究专家与民间音乐新人结对子,进行传、帮、带,使民歌事业后继有人,持续发展。


(本文撰写于2016年2月,曾发表于省文化厅主办的《安徽文化工作》2016年第一期)


最忆是巢州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


Ψ 一阵微微的巢湖风……Ψ



忆巢州CHAOZHOU


WELCOME TO OUR C.H.

I HOPE YOU LIKE IT

上一篇:音乐故事|雪花纷飞,飘向远方家乡
下一篇:寻找“2018最美基层环保人”|确认过眼神,你就是我们要找的人!

关注我们

征集网官方微信

征集网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