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实现脱贫攻坚“整县摘帽”的攻坚之年。号角声起、尽锐尽出,贫困群众是脱贫攻坚的主体力量,“志智双扶”是打赢脱贫攻坚关键之策。
“氛围”增气势
“脱贫攻坚聚力量,消除贫困上战场,不见硝烟见炊烟,村村寨寨齐奔忙……脱贫攻坚逞英雄,幸福百姓奔小康!”一首旋律欢快、节奏明快的《脱贫攻坚战歌》,歌唱了印江干部群众同心协力助力攻坚脱贫的动人故事和坚定信心。
今年以来,印江自治县分别在主要交通干道沿线设计制作大型户外广告63块,在各行政村醒目位置和产业基地刷写墙体宣传标语3000余条,同时统一安排专业队伍在各村组制作文化墙2万多面。村支书李海松说:“墙画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准扶贫等内容,既美化了村寨,又时时激励着人们勤劳致富。”
同时,印江自治县按月精心策划新闻选题,通过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形式,切实讲好印江故事、传播好印江声音、展示好印江形象,营造脱贫攻坚良好氛围。推出“聚焦深度贫困村”“我脱贫·我光荣”“驻村一线”等脱贫攻坚专栏稿件300余篇、“榜样的力量”专题片12部。
“阵地”除盲点
喇叭村村响,政策处处讲。随着印江自治县村级文化阵地建设加快推进,通过线上+线下“双线”渠道向群众传输精神食粮,大大提高政策知晓率。
在线上,以县委党校讲习所为阵地,整合县级主流媒体、乡镇(街道)党校远程教育系统和行政村应急广播系统资源,统一资讯中转,链接到全县17个乡镇(街道)、365个行政村讲习所网络媒体。同时注重阵地管理,定期定时通过应急广播系统、“两微一端”、电视台、网站等平台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脱贫攻坚政策、播放优秀宣讲视频、优秀主题歌曲。
在线下,充分发挥农民讲习所、道德讲堂、农民夜校等阵地作用,多形式开展“感恩教育、法纪教育、习惯教育、风气教育、自强教育”五大主题教育。同时,完成行政村小食堂、小厕所、小图书室、小文体室、小澡堂“五小工程”建设,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阵地保障。
“队伍”扶智力
为了抓好贫困群众志智双扶,印江县着力提升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真正授人以“渔”。
在宣讲队伍建设上,抽调理论骨干组建县级宣讲团,在全县乡镇(街道)、部门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的政策好、人居环境好、社会风气好、干群关系好以及先进典型“四好一先·五大主题”等示范性巡回宣讲活动2000余场,及时将党的好声音传递到千家万户。
在文艺队伍建设上,组织县乡文艺骨干、青年学生、村居文艺爱好者组建文艺宣传队伍,深入各乡镇(街道)、贫困村开展“三下乡”200余场次、送欢乐下基层、文化进万家活动以及送电影、送书刊、送春联等活动,组织文艺演出小分队到贫困村演出。组织县作家协会、书法协会、摄影协会、诗词楹联协会等编创优秀的文艺作品到贫困村巡展巡演,通过文艺方式宣讲党的好政策,激发脱贫攻坚强大精神力量。
“教育”提志气
印江自治县开展习惯教育、风气教育、自强教育,着力解决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问题。
在习惯教育中,引导各村制定完善村规民约,以“村规”规范处理公共事务,以“民约”引导约束村民行为,引导群众养成勤劳致富、诚实守信、依法办事的良好行为习惯。
在风气教育中,引导建立良好的家风家训,用家风家训引导村民移风易俗。同时对脱贫攻坚中不诚实守信、隐瞒事实和争当贫困户等反面典型,制成视频短片在镇村级公开、在全县曝光。
在自强教育中,推进演好一场戏、放好一场影、编好一首战歌、比好一场演讲的“四个一”活动,通过编排文艺节目、播放励志电影、征集歌词等,坚定广大农村“只为脱贫小康想办法、不为贫困落后找理由”信念。
“典型”树标杆
“获得2018年脱贫攻坚‘率先小康之星’的有石灰溪村吴世贵、贵江村龙海明、黔江村胡孝成……”印江龙津街道2018年脱贫攻坚“率先小康之星”表彰现场,掌声此起彼伏。
颁奖现场,大家向胡孝成投去敬佩的目光。56岁的胡孝成从小患先天性小儿麻痹症,手妻子也是残疾人,家中现在还有近90岁老母和3个孩子。面对贫困,胡孝成不等不靠养猪100余头,“我相信,我和妻子就算是残疾人,也还是可以通过自身劳动来脱贫奔小康。虽然苦点累点,有的要晚上十二点才能吃上饭,但通过自己劳动所得觉得特别踏实。”
先进是旗帜,典型是标尺。今年以来,印江自治县以脱贫攻坚为主题,层层开展“四好村”“五好家庭”“脱贫致富之星”“十佳干部”“扶贫济困优秀企业(个人)”五类先进典型选树活动,他们身上所体现的求实作风、奋斗精神和道德情操能够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激发见贤思齐的正能量。
栏目:实践探索
来源:中共印江自治县委宣传部 左禹华
编辑:高羽鑫
长按“二维码”可以关注!
觉得文章还不错的话就请点赞,还可以分享到朋友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