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杭城又要新添一座主题博物馆了——杭州海塘遗址博物馆。
新落成的博物馆,位于江干区九堡文体中心,是全国首个海塘遗址博物馆,将以一段现存的明清海塘遗址为核心,全面展示古海塘的历史变迁、文化内涵和价值。
扛过了千年浪潮冲击的海塘,守护见证着城市发展,如今却隐藏进杭城闹市。在当下,她又该以怎样的面貌出现呢?
6月28日,由杭州海塘遗址博物馆、钱江晚报媒体主办的“杭州海塘遗址博物馆馆标(LOGO)征集”活动正式启动,我们向全国“弄潮儿”发出邀请,开开脑洞,出出主意,设计标识,发掘出古海塘的独特气质。
捍海塘,挡海水,才成就了“钱塘自古繁华”
都说杭州“因湖而名”、“因河而兴”,也“因塘而存”。“湖”和“河”我们都知道,西湖和大运河,“塘”呢,就是钱塘江海塘。
千百年来,杭人与钱塘江相争共生,筑起“水上长城”,护卫杭嘉湖平原、宁绍平原免受洪潮袭扰。
古代钱塘江海塘工程气势宏伟、砌筑考究,历朝历代都有增筑完善,是先人为我们留下的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海塘,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不过是一道人工修筑的堤坝,厚重沉稳,千年不变,似乎很难发散出设计创意。
其实,回顾历史,钱塘江古海塘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地方,这些都会让你灵感闪现。
杭州的海塘,按照历史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水经注》载:“防海大塘在县东一里许,郡议曹华信家议立此塘,以防海水。”
当时钱塘县地方官华信,组织老百姓造了捍海泥塘,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条海塘。
不过,唐代以前的海塘都是用泥土修筑的,钱江大潮一来,不太扛得住。海塘时常坍塌,到唐代中期仍有潮水涌入城内。拦不住洪水,城市发展比较慢,那时的杭州,只有现在的上城区大小,是个“繁雄不及姑苏、会稽三郡”的“腰鼓城”。
到五代吴越国,海塘有了突破性发展,还留下了“钱王射潮”的传说。
相传,吴越王钱缪治理杭州时,潮水侵袭杭郡,百姓苦不堪言。钱镠就让人造箭三千支,募强弩五百人以射涛头,使“潮回钱塘,东趋西陵”。
这个故事非常深入人心,成为了老杭州的记忆,杭州钱塘江南岸,你就可以看到韩美林大师创作的“钱王射潮”雕像。
不过,历史上,钱镠可不是用射箭抵挡钱江大潮,而是筑起了“捍海塘”。
用竹片编成竹笼,中间放入巨石,层层叠置成堤,称为“竹笼石塘”,又在石塘前打上数十万木桩,涌潮时,潮水撞击在大木上,先分解了一波冲击,保护海塘。
2014年,考古专家在上城区江城路以东,发现了五代吴越国捍海塘遗址,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并保存的最早海塘实物。
捍海塘的建筑将海水挡在杭州城外,确保了五代杭州城墙的扩建,奠定了杭州在五代乃至南宋临安城时期的城市格局,成就了“钱塘自古繁华”。
版筑泥塘、竹笼石塘、柴塘、鱼鳞石塘
都是先民的智慧结晶
宋元时期,全国经济和文化中心南移,杭州被誉为“人间天堂”,对海塘的修筑更加重视。
宋代,杭州地方官先后筑塘21次。
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杭州知府戚纶,还有一位转运使陈尧佐,改用梢料护岸,薪土筑塘,以护其冲,设法防捍,并集材役工数万,筑成一条七里长堤,防止了海潮的冲涌,也保障了运河的正常航行。
简单来说,宋代的海塘修筑,就是一层藤条一层土,像千层蛋糕一样,并排铺了十几层,此为“柴塘”。
2015年,考古专家在萧山区的北海塘遗址,发现了保存基本完整的柴塘遗存。
明清时期,江南富饶繁华,赋税、漕粮约占全国一半,有“天下粮仓”之誉。修筑钱塘江海塘更是上升为国家工程,不惜工本,精益求精,乾隆还数次下江南视察海塘建设。
2013年5月,九堡文体中心前期建设过程中,发现明清时期钱塘江古海塘遗址。杭州海塘遗址博物馆就建于此处,在原址保护的基础上,向公众开放部分明清海塘遗迹。
这段海塘遗迹叠压于老杭海路下,走向与老杭海路基本一致。在已开挖近4米深的大土坑里,是一个上窄下宽,呈梯形建造的建筑物,露出土层的部分共有14层,就像一段阶梯,每一层由相同大小的长条形石块堆砌而成,每层横竖交错叠放。
石块的缝隙里有一些白色物体,很可能是古人在缝隙里填充的糯米汁、石灰等混合物,用来填补缝隙,类似于胶水,让石块间粘合更紧,防水防渗漏。
海塘最上层,石块之间都有小孔凹槽。古人在修筑石塘时,最后一步便是往这个小孔里灌注铁水,凝固后条石就被牢牢固定在一起。条石以下,还可以看到成排错列的木桩,用来加固海塘。
这种条石横竖隔层叠放的筑塘技术,是明嘉靖年间发明的。用上千斤的重条石逐层上叠,从侧面看塘身,层次排列如同鱼鳞一样,所以就有了一个美丽的名字,“鱼鳞石塘”。
从更早的版筑泥塘到吴越的竹笼石塘、宋代的柴塘,再到明清的鱼鳞石塘,每一种塘型都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钱塘江两岸先民与大自然斗智斗勇,创作出的伟大作品。
传承保护古海塘的历史文化基因,除了定点保护,博物馆或许就是最好的窗口。期待你的奇思妙想,为杭州海塘遗址博物馆开馆“点睛”。
特别惊喜!三位专家评委,我们邀请到了重量级大咖,有《战狼2》分镜师张一鸣,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黄倩,以及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和浙江省非遗保护入库专家王其全。
赶快行动起来,你的作品就能被pick!
【活动】
作品征集时间:6月28日至7月26日
投稿地址:杭州市江干区严家路50号夏衍旧居;邮编:310017。
投稿邮箱:haitanglogo@126.com,邮件名以”姓名+电话+作品名“的形式进行投稿。
——相关报名细则和评奖方式如下——
一、征集对象
全国范围内公开征集,专业机构与个人均可参加。
二、征集内容
杭州海塘遗址博物馆馆标(LOGO)
三、征集时间
作品征集:6月28日起至7月26日(信函以邮戳为准)
作品评审:7月26日-7月31日
公示颁奖:开馆日
四、作品要求
1、标志(LOGO)设计可融入含有“杭州海塘遗址博物馆”寓意的中英文缩写等主题元素,可进行图形、图文(字母)等组合。
2、突出海塘特点,符合博物馆的性质及发展方向,充分考虑博物馆类型、展品或建筑特色,体现钱塘江文化和杭州江干地域内涵。
3、造型美观,创意独特,设计简练,体现新锐、大气,便于识别、记忆和推广,后续延展性强,适合在多种平面和空间环境中应用、传播。
4、作品设计尺寸以A4纸尺寸为标准,每套设计应具备书面稿件两份,彩色图案、黑白图案各一份,彩色图稿需标注标准色标值。同时,提供的电子文件精度应在300dpi以上,格式为JPG。
5、作品应包括设计方案、图稿、创意基础或理念说明等内容。方案中注明标准比例,创意基础或理念说明不超过500字。
五、应征规则
1、作品必须为原创、未曾公开发表、未曾获奖和未被其他机构采用的作品,不侵犯第三人知识产权,否则后果自负。
2、作者须将设计图稿(包括源文件)、设计方案、创意说明打包成文件夹格式,统一命名为“杭州海塘遗址博物馆LOGO征集+姓名+联系电话”。
3、作者个人资料不得在设计图稿中出现,须附在设计方案后一并提交,包括设计者姓名、身份证号码、性别、详细联系地址、联系方式、电子邮箱等。
4、对录用作品,主办方可提出修改意见,设计者应积极配合修改。
5、所有作品均不退还,请投稿者自留底稿。
6、录用作品的版权和所有权均归主办方所有;应征者不得在此活动以外的任何渠道使用该应征作品及相关设计。
7、主办方负责对本次征集活动进行解释。
六、奖项设置
一等奖:1个,奖金10000元/个。
二等奖:2个,奖金3000元/个。
三等奖:5个,奖金1000元/个。
入围奖:20个,奖金300元/个。
以上奖励以作品为单位授予,所有奖金均为税前金额,由获奖者按照国家相关法规交纳税金。
七、评奖方式
初评阶段:由杭州海塘遗址博物馆初评委员会进行评审,选出28件设计作品进入网络投票阶段;
网络投票阶段:公布初评设计作品供公众进行投票,严禁恶意刷票,一经查实,取消参赛资格;
终评阶段:由相关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馆标设计作品进行最终评审,综合网络投票及专家评审委员会的意见,评定一、二、三等及20名入围奖。
八、投稿方式
作品征集时间:6月28日至7月26日
投稿地址:杭州市江干区严家路50号夏衍旧居;邮编:310017。
投稿邮箱:haitanglogo@126.com,邮件名以”姓名+电话+作品名“的形式进行投稿。
https://mp.weixin.qq.com/s/LKsC4bsZFHf9t2Fd_FyXWA
征集官方网站:https://www.1zj.com/             官方微信公众号:征集网
征集发布电话:159-677-55955(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