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上海民盟” 关注我们!
你是否还记得?18年前的2001年7月13日晚22:10,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上,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成为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城市。几代人的梦想,终于在那一刻实现。刹那间,整个中国成为欢乐的海洋,人们欢呼雀跃,载歌载舞,彻夜狂欢。
为纪念申奥成功这一举世瞩目的盛事,两天后的7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一枚“庆祝北京申奥成功纪念”银币。这枚银币一经问世,就受到收藏爱好者和体育迷的热烈追捧,成为中国制作奥运系列纪念币的“领衔币”,并在翌年获得了“最受群众喜爱的2001年贵金属纪念币”的殊荣。
这枚记录了中国人骄傲的纪念银币,就是由上海盟员、上海造币公司钱币设计师赵樯设计创作的,不止于此,他还亲自操刀雕刻了正面图案。
奥运精神和中国元素的完美结合
18年后的今天,赵樯谈回忆起当年的设计构思,仍然历历在目。巧合的是,这一天也是他入职造币厂27年的日子。
2000年初,就在北京申办奥运如火如荼进行之时,央行也在全国范围征集纪念银币设计稿,用以记录这一重要历史时刻。当年9月,由专家、教授组成的评委团,对来自国内3家造币厂、国家美术学院及广告公司美术专业人员的三十余幅应征作品进行竞争投标。经过认真细致地评审,赵樯所设计的银币正背两幅图稿脱颖而出。
“其实,最初的设计稿是双手捧着北京奥运会徽的图案。”赵樯回忆说。初稿完成后,他总觉得不够大气,没有体现出奥林匹克运动所展示的精神,但是又一时找不到破解的方法。于是,他把设计稿拿给父母征求意见,毫无美术基础的赵妈妈看后脱口而出,“看上去就像一根‘丫杈头’。”上海话中的“丫杈头”就是往高处晒衣服用的挑杆。一语点醒了赵樯。于是,他把画稿上的双手改成了象征胜利的“V”字形,整个画面为之一亮。
在最终的定稿中,赵樯除了保留原来的艺术构思外,又在正面图案的“V”字上添加了一组写意的太极拳群体,与写意中国结的会徽组合在一起,让整个画面飘逸灵动了起来。而银币背面的图案则以开启的城门和天坛祈年殿为主体造型,风格庄重宏伟,寓意古老中国向世界的全面开放。这组以强烈反差表现奥运精神与中国元素完美结合的作品,最终征服了所有眼光苛刻的评委。
但是赵樯尚未来得及享受竞争中标的喜悦,围绕纪念银币的生产竞争又在国内三家造币公司中开始了。为了让自己设计的银币能够诞生在自己的手中,赵樯主动请缨,亲自操刀雕刻了银币的正面图案,他的同事蔡寅昱则承担了银币背面的雕刻任务。这一次,他们再次以几乎完美的雕刻技艺征服了评委。
这一年,赵樯只有28岁,但是初出茅庐的他已经引起业内的关注。
艺术生涯的两位导师
赵樯的父亲赵启明是上海印钞厂的资深雕刻师,而新中国第一枚熊猫金币的设计者陈坚则是他父亲就读上海美专时期的老同学。就是这两个人,在赵樯的艺术生涯路上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在赵樯的记忆里,很小的时候,陈坚就常去他家和父亲探讨一些工作和艺术方面的话题。在赵樯读小学三年级时,陈坚设计的熊猫金币获得了国际大奖,这让赵樯第一次于懵懂中看到了人生的坐标。1992年,赵樯从上海工艺美术学校毕业后,进入上海造币公司工作。从此,他踏上了纪念币的设计之路,并最终成为业内的佼佼者。赵樯说,他今天的成功成绩的取得,应当归功于两位父辈的指引和激励。
就在北京申奥成功的那个不眠之夜,赵樯在激动与喜悦之余,默默许下心愿,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设计出精彩的纪念币。
2003年10月28日,央行向全球公开征集北京奥运会纪念币的图稿设计方案。赵樯立刻全身心投入到奥运纪念币的设计工作中去。在最初的构思阶段,他每天泡在图书馆中,查阅了许多奥运史料和艺术资料,并很快确定了纪念币的表现框架。他认为,奥运会纪念币的设计应该既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又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内涵。在反复的权衡和比较之后,赵樯决定选择瓦当作为纪念币的表现形式。
画了几百幅图稿,办公桌上已经堆起了厚厚一撂草稿,此时距离截稿期只剩下最后两周时间,单位其他同事的应征稿件都已经送交上级评委会,赵樯仍然对自己的设计方案不满意。大家都认为赵樯这次没戏了,他自己也觉得有些渺茫了,但是父亲却一直在为他鼓劲:“不到最后截稿时间,就还有机会,千万不能放弃!”他受父亲感染,而灵感也在此时光顾了。他决定选择瓦当作为纪念币的表现形式,并从古书图谱中选取与现代奥运会所设项目近似的中国古代体育运动形象,以此为原型进行艺术加工。很快,以明刊本《水浒》中壮汉抛接石锁插图为蓝本的举重、以《宋太祖蹴鞠图》为蓝本的足球等都成为了他笔下的奥运比赛项目表现形式。
2004年2月16日,征集活动结束。评委会共收到来自海内外艺术家提交的2417幅设计稿件,其中贵金属纪念币2002幅。这也让竞争变得空前激烈。最终,在经过由20多名专家组成的评审团数轮投票后,赵樯提交的一套8枚1/3盎司金币方案和一套8枚普通铜质纪念币方案,共16枚中标获选。专家们认为,赵樯的设计方案将古代与现代体育运动、中国文化与奥运文化进行对照呼应,既充满浑厚朴拙的审美情趣,又体现了现代时尚感,为大众呈现了大音稀声、大象无形、大巧若拙的艺术意境。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再次的创作成功,让赵樯深深体会到,艺术设计的创作灵感,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自身文化和艺术素养的积淀,也来源于对自然、社会和历史知识的吸收。现在,赵樯最大的爱好就是跑博物馆,每到一地,无论博物馆规模大小,赵樯都要进去呆上一整天,像一块海绵,恨不得把看到的都吸收进脑子里。
结缘熊猫金币
在“最受群众喜爱的十大熊猫币”评选中,赵樯设计的2011年、2016年熊猫金银币占据了二个席位。
赵樯据此坚信认为,他进入造币行业,除了父辈的影响,或多或少和熊猫金币有着某种奇妙的缘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30年前,陈坚老师这一代父辈们参与了熊猫金币的事业,30年后我的作品也成为了熊猫币大家族的一员。生命就是这样充满着传奇色彩,文化的传统也正是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延续了下来。”
让人吃惊的是,赵樯第一次设计熊猫金币时,并没有近距离亲近过熊猫,他画的熊猫更多是他理想中的熊猫。“你看2011年版熊猫币的画面,母熊猫妈妈走过来,子熊猫宝宝亲昵地靠过去,像和妈妈在说着一些悄悄话,又像在和妈妈顽皮亲吻,我想要传达的就是这种温暖的亲情。”赵樯认为,熊猫的形象暗合着中国儒道文化精神,黑白两色犹如太极符号,毛色的均等类似中庸之道,可爱憨厚的外形体现着国人包容和谐的理念,所以它才会以“民间大使和平使者”的形象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正是设计2011年版熊猫币的成功,就此让赵樯此后与熊猫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从一个单纯观察熊猫形象的素材搜集者,逐渐成为关注熊猫种种生活习性的发烧友,从单纯参加钱币设计竞赛的参与者,继而尝试转型为中国熊猫文化的传播者。也就是如此执著和热爱之心,让他的熊猫创作更富于激情和内涵。
实际上,在赵樯设计2011年熊猫币之前,历年的设计师已经把熊猫的姿态用艺术手法表现到了极致,要在造型上再做变化难度非常大,赵樯之所以能够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就在于他对内涵的理解和表现手法的另辟蹊径。“特别是背景,用线条阴刻和浮雕相结合的方式来表现竹叶,使得画面布局更丰满,更耐看。还用块面来作画面的区隔,你可以理解成天、地、人,这是一个很饱满有层次的空间。采用装饰和写实结合的手法,空间纵深感更强,给予熊猫金币更多元化的视点。”秉持这种理念,赵樯又在2014至2016年连续三年的熊猫金币设计方案上夺魁。
“将中华文化推向世界。”赵樯至今忘不了多年前时任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对他的叮嘱。他用自己的艺术作品,承担起促进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民间文化使者重任。2015年,他应邀参与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的设计工作,创作设计了《风雨同舟》的雕塑:一位身着旗袍、留着三四十年代流行长卷发的中国妇女,俯下身为一位怀抱熊猫的迷路犹太女孩打伞遮挡风雨,女孩面怀感激却也有难以名状的苦楚神情。作品所传达出的中国人的善良、包容、勇敢以及洋溢而出的人性光辉,令所有观赏者心灵为之震撼……
如今,赵樯继续着他的“熊猫事业”,正在着手建立和推广他的熊猫IP系列。走在上海的大街小巷,或者打开你的微信表情包,那个憨态可掬的熊猫形象也许正处出于赵樯之手。
文字:戴立波
编辑:郭琪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记得要点“在看”哦~
上一篇:提案征集 | 领域驱动设计峰会2019
下一篇:有奖征集,最高1万元!邀您来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