糍粑 李惠萍摄影
编者按: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为广泛宣传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展示新时代黄山人的良好精神面貌,引导和激励市区广大干部群众为建设“更美丽更富裕更文明的现代化新黄山”集聚新的力量,黄山日报社和黄山市作家协会根据上级部署并经研究决定,开展“这座城 这些年”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文学征文活动。征文启事一经发布,即得到市内外作者积极响应。经初选后,入围稿件在黄山日在副刊版面专栏刊登。在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征文专家评委会通过认真、公正的评选,按综合得分选出各等级奖作品。
征文获奖及入围作者名单
一等奖
王建屯
二等奖
汪少飞 吴宪鸿
三等奖
吴 静 江红波 汪远定
鼓励奖
方海源 王 峥 毛集文 曹诚强
入围作者
王 辉 李阳波 张卫民 林文钦
罗光成 胡一鸣 洪鉴璇 程瑞嘉
谢光明 翟 峰 熊仕喜
(按姓氏笔画排序)
农事变迁
张卫民
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红手印将村内土地承包到户,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摧毁僵硬保守思想的禁锢艰难曲折,人们在等待中观望,在观望中摸索。1982年,中央发布了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承包到户迅速在全国推开。之后,中央连续多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农民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农业和农村面貌日新月异气象万千,农民收入逐年增长。
农民收入的增长,是低水平的增长,农民纯收入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都用于生活消费支出。但是,农民要交农业税,还要交提留统筹款(提留指三项提留即公积金、公益金和管理费,统筹指五项统筹即教育附加、计划生育、民兵训练、优抚和交通等民办公助事业统筹款),农民负担重。受制于当时的行政体制和财税制度,乡村行政支出的刚性增长主要通过提高农民上交的提留统筹款来保障,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许多地方农民负担增长率超过农民收入增长率,农民负担成为社会热点问题。有些地方凭借行政权力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更加重了农民负担。我通过调研撰写了《对农民负担问题的思考》一文,后来在《安徽工作》1997年第5期上发表,而且是这期杂志封面推荐文章。农民人均负担额控制在农民人均纯收入百分之五以内,并不意味着农民负担就轻,对低收入农民,即使不增加负担也会感到负担重,必须控制负担额的增长。
1998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1998年农民承担的提留统筹款的绝对额,不仅要严格控制在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百分之五以内,而且不得超出1997年的预算额。”记得我从报纸上看到中央文件后,我用剪刀把中央文件内容从报纸上剪下来夹在杂志内,以此证明农民减负有我一份功劳。我也知道,这只是一个巧合,没有我的文章,中央同样会出台这个文件,但一个基层普通工作者的观点能在中央文件上得到肯定和印证,我感到无比自豪。为此,我对农民负担问题特别关注。所有的变化都很意外,又很惊喜。2000年安徽实行农村费税改革,铲除随意向农民伸手要钱的体制机制;2004年宣布取消农业税,农民交纳千年的“皇粮国税”退出历史舞台。不仅如此,农民不交“皇粮国税”还有政策补贴收入,购买农业机械有农机具购置补贴,种粮有种子补贴、种植补贴。
农民负担轻了,但农民收入还必须提高。2004年至2018年中央又连续十五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供给侧改革、乡村振兴等推动农业发展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全面小康的好政策新举措不断推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转移到城镇生活,建设美丽乡村成为农村居民的共同愿望,生活在农村的农民家庭,冰箱、彩电、洗衣机、手机等用品成为生活必须品,有汽车的家庭是越来越多。精准扶贫、社保兜底为弱势群体鼓起了追求美好生活的希望。
这是一位五十岁农民朋友的感慨。小时候,我端着山芋粥,努着嘴抱怨伙食差,父母就说,比我们过“水煮山芋藤”的日子好多了。生活好了,孩子也有抱怨,一天到晚不是米饭就是面条,一日三餐不是炒肉片就是菜炒肉片。现在,面对桌上的反季节蔬菜,我自己也开始唠叨了,应该吃点粗粮,应该买些时令菜。其实,改革开放短短四十年历程,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生活,方方面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富裕了,不愁吃,不愁穿,住房有保障,教育有保障,医疗有保障,但是,对生活有了更高要求,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期盼没有止境。
秋晒 潘志超摄影
聆听黄山的市声
林文钦
每一个经典的城市,应有所处时代的声音表达,就像那些在历史中风化了的城市记忆。只要那些老黄山人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那时的民房、街道,然后感慨改革开放40年的变迁和生活的幸福。
作为一名70后,我们见证了黄山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不凡演绎。大小建筑工地,轰轰烈烈的挖掘机和脚手架,指挥台上响起的开工哨子,太阳在头顶上威严地移动,天空中寂静飞过的鸟群……拆迁和重建,像在市区上空频繁吹响的起床号和冲锋号,而这种号角却在这里演变成了若干新的楼群、新的马路、新的公共设施。在这一过程中,黄山的城市建设也由单一的号角演变成了宏大的交响乐。
黄山在周而复始地奏鸣时代乐章,车轮声、某种机械的轰鸣、流行音乐、以及各种人声组成的市声,这种繁杂的声音里面别有一种铿锵的力度,很象高铁车轮向前奔跑时的音律,很能激发人的想象。我有时想,时代在前进的时候,不仅会留下万象更新的物证,在前进的过程里面也是有声音的,这种声音伴着光彩、热度、力度,在生活的海洋里全方位地开花。有时我心想,尽管我们无法抗拒城市的喧嚣,但这又何妨呢?对一个心智健康的人而言,城市所有的嘈杂和喧哗,不正交汇成一支现代摇滚乐么?
一个人独处时,我不由打量起黄山——一个古老而年轻的皖南名城,我聆听着它发出的声音,竟发现其中蕴藏的独特味道。“磨菜刀”,“补雨伞”,“箍桶哟”……这些城乡结合部最熟悉的吆喝声,它不时地于街头巷尾亮起,带着最本土、最亲切的记忆,散发着过往岁月的芬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传统的叫卖声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有坏手机、坏笔记本修吗?”“有坏冰箱、坏空调修吗?”同时伴着“收购旧电脑、旧手机、旧热水器哟……”21世纪的经济浪潮风起云涌,市区的小街上又飘荡起一种新的吆喝:“收购旧桌椅、老家具、红木家具……”最有趣的是,吆喝声中夹杂着南腔北调,各具特色,抑扬顿挫。这声音听起来简直就是精彩的小品或相声,不啻是一种原汁原味的艺术享受。
晚春的某个清晨,我悠闲地步入江南新城社区,感觉到这里的声音悄然更换了音色。晨风中,社区小广场飘来了舞蹈旋律,退休大妈们在动感激情的《好日子》中翩翩起舞。富有音乐细胞的姑娘们,拉响了手中的手风琴,优雅的琴声掠过清澈的新安江水面。晨光抚摸着城市,树上早叫的鸟鸣,卖早点的叫唤声,又像是城市交响曲中突然插入的轻快小调,突然间让我精神一缓,心情随之放松。当日午后,我聆听了城市诗歌朗诵会,开场的一首《面朝江水,春暖花开》就让人心旷神怡。想来,现代城市是复杂而和谐的,不同音色的声音组合在一起,传统文明与现代都市的交融,让我觉得这种声音是那么的遥远而凝重,却又如此的灵动而亲切。
作为黄山的客居者,我的耳朵是有福的。在城市公共文化体系完善后,我在市区聆听的内容多了起来。我的听觉中,不再是多年前单调的地方戏和影视配音。当我充分打开自己的耳朵,敞开自己的心灵,所听到的不仅是天籁音乐声、朗朗诵读声和铿锵讲演声,更是城市文化拔节成长的声音。在城区里,文化大讲堂、网络文学论坛、新媒体展示周等文化品牌活动方兴未艾,吸引着我加入了“听讲座一族”,独享属于自己的精神生活。
城市在扩展,建筑在拔高,这是发展年代必然发生的景象。像黄山北站、世纪广场、长途客运站等公共场所,它们发出的声音并不一定仅是动人的乐章。百大商厦工地的敲敲打打声、天禄商城传来的电锯“吱吱”声、新安大道的车来车往声、黄山路商业街扩音器的叫卖声……每一种声音,都增加了城市音响的分贝。而这些纷繁的景象,却又掩盖不了城市的旅游休闲品质。在黄山,这座被誉为“常回来看看”的城市,四处流淌着如同葫芦丝一般丝滑悠扬的声音。当你走过一个个茶吧、休闲厅、路边便利店,观察着每一个黄山人忙碌而祥和的表情,每一个表情都是一个音符,共同汇成了这座江南名城的淡雅之音。这种声音的节奏是慢的,乍听起来甚至有种说不出的慵懒,仔细回味,却发现在这慵懒之中,有着数不尽的安宁与恬淡。在细微之处,又蕴藏着无穷的变化,透出奇妙的城市灵气。
黄山。黄山。我默念着这因改革开放而崛起的城市,不由怀想起她带给我的感动时分。
一次是2016年初秋。在黄山学院的大操场上,爱心助学公益义演文艺演出后的烟火表演。当时我拿着朋友的票去观赏。焰火打到高空中的隆隆的响声,人声一浪高过一浪的欢呼声,在那一刻,我像没有见过世面的小孩子一样惊奇地睁大了眼睛,仿佛看到只有梦中才可能出现的幻像。那样的光亮,那样绚烂,好像整个银河系的星星都落在了这一片上空,来自四面八方的人群欢呼,足以把一个人的情绪从头到脚都浇透成欢快。原来,欢快是不问来源的,更是不分地域、不分民族的,汹涌成了一个喜悦的汪洋。
当我坐着车子在市区观光,一个个养眼的情境在视线中掠过:时代广场、徽州大剧院、徽文化博物馆、城市绿道、新安公园、水上乐园……车水马龙的街区,一幢幢刚刚崛起的高楼大厦;白昼的生机盎然,黑夜的五彩斑斓;大润发超市,星星书城,巴黎春天广场,社区书报亭,巨型广告牌。我忽然觉得一直埋藏在心底而又怯与开口的热爱,以及深刻的幸福感油然而起!
古老而新潮的黄山,她的日新月异的发展汇成一首大型的交响乐,传扬一曲更新、更美、更昂扬的“新徽州颂歌”。
混合多种色彩的声音,记录了黄山成长的历程,也融入了市民复杂的文化情怀。前日,我听市广播电视台的朋友黄君说,他将城市大街小巷录入的数十小时的声音重新剪辑编排再放出,在耳机里再现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在其中,大家听到的城市声音并非枯燥乏味。通过声音的再现,那些被掩盖在“众声喧哗”里的城市细节,以及隐藏在声音背后的城市表情和情绪都别有一番滋味。
我的记忆中仍保持着一个画面,那是晚秋的新安公园下了一场小雨,在寂静的午后,能听见雨滴打在树叶上的“嗒嗒”声。之前,我似乎从没有体会到“万籁俱寂”是个什么境界,就是到了北郊的森林公园里去玩,也是大家成群结队的,到处都充斥着人的声音。有时想想,偶尔真的一点声音也没有了,我还会很惊恐呢!待重新回到了市区的喧嚣里,才能暗松一口气。看来,滚滚声浪才是滚滚红尘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城市,会让明天的生活更美好。这个目标离人们并不遥远,只是黄山在发展进程中,要经历一些时代变奏。我要告诉你的是,城市的声音并不比大自然之声缺乏诗意,关键是你要练就一双善于聆听的耳朵。
电闪雷鸣照乾坤 姚育青摄影
编辑:胡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