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韶华 无畏活着
------读《活着》有感
西华池镇中心小学教师 赵翠翠
作为一名教师,每天和书打交道,却没有养成读闲书的习惯。自从在图书馆看到了《活着》这本书,让我与书结缘,也让书和我的家人结缘。“活着”作为一个词语,本身就充满了力量,这种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而是来自于忍受,忍受生活带给我们的苦难,无聊,平庸。最初,看到书名和黑色沉重的封皮,我更是好奇,这将是一个怎样的故事?主人公又有怎样的人生经历?
读完这本书,我的心依然沉浸在书中,沉浸在福贵悲凉寂寥的生活里。书中的主人公福贵用平静的语调讲述了自己一生的起起落落,我们所能想到的、想不到的不幸都残忍地降临在他身上。福贵早年玩物丧志,致使家道中落,从阔少爷到佃户,一夜之间的身份改变完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加之造化弄人,死亡不断地夺走他身边人的生命,父亲气极猝死,母亲念儿而死,战友中弹身亡,儿子抽血夭折,闺女难产而死,妻子抱病而终,女婿工伤致命,外孙吃豆噎死。他亲手埋葬了自己倾注情感的人,所有的亲人都离他而去,最终,在夕阳的映照下只剩自己与一头名字也叫“福贵”的黄牛相依相随的影子。我从未想过生活会有如此的艰难,也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换成是我,我会不会继续生存下去,但是他却依然清晰的讲述着自己的经历,友好地对待生活,福贵在巨大的痛苦面前,仍能保持平静淡定的态度我想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
这本书让我开始思考人生:人为什么活着,人活着有什么意义?当这个贯穿全文的引子让我扪心自问时,我却无从答起。当我面对困难时,开始变得暴躁不安,怨天尤人;当我对生活产生忧虑时,开始挑剔身边的人,无理取闹,当我对工作疲倦时,便开始抱怨领导,不求上进,安逸现状。是我身边的朋友、同事、亲人一次次的包容我、鼓励我。在无形中,我已经伤害了真正关心我的人,也深深地伤害了自己。其实我比余华更残忍,我亲手在伤害身边一个个爱护我的人。
活着绝不仅仅是生命简单的存在着。从福贵身上,让我顿悟,活着,是一种承受,承人生之艰难;更是一种理性,理人世之沧桑。正如余华自己说的:“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人生悲喜参杂,没有纯粹的喜剧,也没有纯粹的悲剧,但在书中,它们却让生命的坚强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福贵活着了无牵挂,活着仅仅是为了活着而活着。
从每个人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就为活着,为了活着而努力,为了活着而学会承受。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过快,很常见有人因为一两次生活失败而灰心丧气,他们失意,他们堕落,他们失去自信,有的甚至失去活着的勇气。但凡轻生或者只是有轻生念头的人,他们都还没有完全看透失败与活着的本质联系。以死的方式来实现价值并不是一个好的途径。请记住,活着是为了更好地从失败的地方爬起来,为了活着而活着才是生命的本质。我们是为了活着而努力生存,死亡只是生命道路上难以预测的小插曲。
为了活着而活着的人生,我们应该好好对待,因为死去之后,将不再醒来。只有把生存的意识强烈化,才能真正地体会到活着的意义——以笑的方式代替哭,在死亡的伴随下努力活着。
与书之缘已开启,我将与书结伴,走向我的远方。
我的第一本《新华字典》
西华池镇中心小学教师 丑磊娜
上小学二年级时,语文老师教我们查字典的方法。可那时候,家境不宽裕,连一本像样的书都没有,哪里还有《新华字典》啊!如果说有,就数那一本《毛泽东选集》。听父亲说,那是他上县立高中时带回来的。
中午放学回家,我一进家门,就扯开嗓子叫:“我要一本《新华字典》,否则,老师不让我到校上课!”其实我早就知道家里根本就没有字典!但幼小的自尊心在作祟:没有《新华字典》,同学会看不起我,下午去学校老师会责骂我。我只能给父母施加压力,帮我渡过难关(来满足我小小的虚荣心)!
父母撂下碗筷,开始东家出,西家入,忙起了借书的事。终究,还是没有借到!我便倒在自家院子里,驴打滚似的,号啕大哭起来。站在一旁的父母无计可施,我泪眼朦胧中,瞧见他们一脸的自责和无奈。现在回想起来,心里酸酸的。父母当时在我面前是多么的窘迫啊!
第二天一大早,父亲骑上“飞鸽”自行车,直奔县城给我购买《新华字典》。下午,父亲给我带回来一本,我迫不及待的从父亲手中一把接过来,不过,那是旧的,封皮是用牛皮纸做的,用毛笔工整地写着“新华字典”四个字,欣喜之余有点失落,疑惑的问:“爸爸,你怎么买的是本旧的?”“这是咱家一位远房亲戚在 咱县图书馆帮你借的!好好保管!你学会查字典了我还得还回去。”父亲严肃而又轻松地说道。
我终于有了一本属于自己的《新华字典》。语文课堂上,我沉浸在同学们的一片啧啧声和羡慕的目光之中,此刻,我小小的虚荣心得到了最大的满足!
在老师的细心指导下,我掌握了查字典的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不认识或不懂的词,我就会查字典,逐渐养成了独立学习的习惯。那年寒假,有一天,父亲要把这本字典归还县图书馆,我很舍不得,但父亲说这是国家的财产,必须上交!就这样,我人生中的第一本《新华字典》就这样眼睁睁的离我而去。虽然,它的确很破旧,在资源匮乏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从这本《新华字典》里获得了许多知识和童年的欢乐!
后来我上了县立高中(合水一中),闲暇之余,约上要好的同学去县图书馆看书。一次,我是早上去的,不知不觉,太阳西坠,我被《简爱》这本经典文学名著吸引了,被简爱坚强伟大的人格魅力所感染。那一天,我一口气读完了整本书,心如潮水,久久不能平静......
在高中语文老师的指点下,我办了张借书卡,利用周末,我就去县图书馆借书,当代著名作家巴金的《家》、《春》、《秋》,老舍的《骆驼祥子》,萧红的《呼兰河传》,朱自清的散文集等等,都是在县图书馆借阅的,拓展了我的思维,开阔了我的视野。我的作文水平也逐渐提高了,默默地也喜欢上了阅读。老师竟把我的作文当做优秀习作给班上的同学借鉴。我第一次获得了写作的成就感,幸福感。
自此,我经常穿梭在学校与图书馆的路上,悄悄地喜欢上了那里的图书,有时候竟有意无意间在书架上找寻我的第一本《新华字典》,我多么渴望包着牛皮纸封面的《新华字典》立刻出现在我的眼前。希望越大,失望就会越大,我永远没有找到那本包着牛皮纸封面的《新华字典》,大概因为它太破旧了吧,图书管理员实在不忍心让它出现在读者的眼前。
再到后来,我高中毕业上了大学。大学校园里的图书馆和我想象中大不一样,大学图书馆是那么宏伟大气、儒雅宁静,其内更是典藏云集,走进书架犹如遨游在大海之中,阅读其中更如张开双臂来拥抱世界之感。之后我大多的大学时光都有“书朋友”陪伴,但我仍然忘不了合水县图书馆,更忘不了我人生的第一本包着牛皮纸封面的《新华字典》。
值班编辑:麻粉娟
合水县图书馆
微信号:合水县图书馆
上一篇:《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获奖征文|从“卖货郎儿”到“全球电商”
下一篇:征文选载 | 品读文化,典藏传统,弘扬精神——读《中国文化精神》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