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选载 | 平凡日子中的真情——读《我们仨》有感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9-02-12 

第二届省直机关“品读好书·共兴龙江”

主题读书活动获奖征文展——入围作品

曲畅黑龙江省档案局

平凡日子中的真情

——读《我们仨》有感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第一次接触杨绛先生的这本书,是在省图书馆那一排排书架上,薄薄的小册子,温暖而饱含深意的书名,封底简简单单的这一句话,让我动情却未敢深读,直到杨绛先生过世,这本书在我记忆里缓缓苏醒,想着先生终于离开客栈回家了他们团聚了,才敢重新捧起这本书细细读来。

杨绛先生的叙述细腻而朴素,看似平淡的文字之中,有着难以言表的亲情和忧伤弥漫在字里行间,像一位历尽世事的邻家老人对你娓娓道来她的过往,平和自然行云流水般的话语中,让我有着无言的感动,心思也跟随杨先生的回忆一起走过了这个家庭经历过的那几十年风风雨雨、聚散离合。



全书一共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只有短短几百字《我们俩老了》,由杨先生所做的一个梦开篇,带着钟书先生的安慰“那是老人的梦,我也常做”,引出了第二部分那个寻寻觅觅长达万里的梦——《我们仨失散了》,梦中的杨先生住在客栈,往返于三地,在病中的钟书先生和忙碌的女儿阿圆之间不停地游走奔忙,却又无可奈何地看着他们父女俩一点一点地在她眼前消散,直至女儿“回自己家里去了”,看着载着钟书先生的船变成一叶小舟消失在茫茫云海中,用梦来道出老伴与女儿住院治疗到弥留之际,杨先生迷失在三里河的寓所,曾经的家变成了她的客栈。第三部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家三口的生活照,从青年到老年,从两人合影到三口之家再到相继老去,简单平常朴实的生活带我进入了一个其乐融融的家庭。又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钱先生逝世这六十几个年头这个家庭的坎坷历程。他们的足迹跨过半个地球,穿越半个世纪,经历了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他们相濡以沫,美好的家庭已经成为杨先生一家人最安全的庇护所。杨先生说“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钟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

看完这三部分,我所感的已不是初读时对“梦”的惶恐悲伤,而是从心底慢慢滋生的温暖气息。看着这对学术夫妻和他们聪明刚直的爱女,从英国到法国,从上海到北京,总是可以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出乐趣来,比如饭后遛弯儿是“探险”,而彼此分享所见所闻又称“石子”。他们不求名份不求富贵,他们拥有最温馨的家庭生活也忍受过最艰难的压力,他们有的只是学术上的钻研和追求,甚至还略带呆板之气,可他们就是这样,带着真心,用着真情,一起走过了普通却不平凡的六十几年。可惜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杨绛先生在她92岁高龄时,带着回忆也带着爱女的遗愿,写完了这本最初由钱媛在病榻之上仅写下了5篇的《我们仨》。杨先生在书的结尾说“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他们仨在“古驿道”失散,如今也该团聚在一起了吧。

现在的社会愈发浮躁,人们疲惫却急于前行,想要轰轰烈烈的事业,感天动地的爱情,却忽视了平凡的日子带给我们的安详,平淡生活中蕴含的美丽。我们抱怨工作不够顺利,恋人不够浪漫,家人不够体贴,朋友不够理解,我们抱怨生活太枯燥乏味,但我们有没有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寻找、去体会呢?有没有在经历坎坷面对压力时感激过身边人的陪伴呢?生活原本就是这样,平淡也毫无激情,琐碎又满是艰辛,但在这其中,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是能够感觉到这平凡日子的背后,有亲人的欢笑、朋友的陪伴、爱人的携手前行,每一天的日子都有着它独特的色彩,流动着无声的真情。学会感动,为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学会去爱,爱身边每一个人,在其中享受满足与幸福。

声明:本文系原创,版权归“书香龙江”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书香龙江”及原作者姓名。

责编:牛钰博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上一篇:◆颂家乡|县政协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征文——彰武县中医医院与改革同步前行
下一篇:征文启事 ▏李沧之春——讲个故事诉变迁

关注我们

征集网官方微信

征集网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