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时间的25回播放,这个片头音乐打动了人心。带着耳畔萦回的《话说长江》片头音乐的竹笛声,我向戴维宇先生提出,以这支器乐旋律发展为一首歌曲,推出一首长江的歌。
他问,不是先有词后有曲吗?我说,音乐上有先例,可以先曲后词。如《送别》,那是用了美国人的曲调,李叔同后配上词,才有了隽永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老戴又问,词从何来?我说,利用《话说长江》余热,来一次全国征集“长江”歌词活动。他又问,歌曲如何推出?我建议,干脆办一个“长江”音乐会。几分钟,我们就谈到一起了。
于是,我们去了台长办公室。没有预约,没有申请,直接敲门进去,开口一句“老王!”那时台长是我们所敬重的王枫同志。再叙的种种思路,当即得到台长认可。马上批准立项,“长江”音乐会启动。
1983年底至1984年2月,以《话说长江》片头音乐为基础,王世光加写了中间部分,以这个完整的“长江”曲调,通过多种媒介向全国征集歌词。短短两个多月时间,我们收到约千件作品。作者中有歌词大家,也有普通百姓。在初步筛选出20几篇优秀之作后,组成以乔羽先生为首的歌词评选组。经过认真审评,一篇以“你从雪山走来”的起笔之作亮了大家的眼球。我们不知道这位作者为谁以及他的背景。只凭词文,便有了一致的认定。
1984年4月初,音乐会在老台演播室举行。作曲家如施光南、谷建芬、王世光等,词作家如乔羽、晓光、任志萍等,歌唱家如Peng××、李谷一、关牧村等悉数出席,并参与“长江之歌”揭晓。
[video]https://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b030208arw2&auto=0[/video]
《话说长江》音乐会开场,介绍独唱演员
那天中午,我到北纬宾馆,去接那位名不见经传的“长江”歌词作者。他问我,中选者是谁?我答不知道。他又问,为什么把我请来?我曰,音乐会请了好多人呢。就这样,他将信将疑来到了演播室。
音乐会进行过半,主持人陈铎和虹云揭晓“长江之歌”中选歌词和作者。他们说,中选者就是坐在大家中间的这位年轻的军人!只见他怯生生地站起来,有点难以置信的样子。掌声中,这位沈阳军区歌舞团创作员胡宏伟即席说到:我只是一条小溪,我们的前辈和广大观众,才是大海!这时,著名指挥家郑小瑛指挥棒一抬,音符跃出。季小琴放声《长江之歌》,这歌终“从雪山走来”了。
此后不久,中国音乐家协会举行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我作为央视代表参会。会上,新华社记者为《长江之歌》作者拍照,王世光和胡宏伟一起拉上了我,并向记者说,没有他的策划就没有《长江之歌》。
如今,《长江之歌》已经唱响全国乃至全世界。作为20世纪的“华人音乐经典”,作为小学课本上的一篇课文,特别是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上,《长江之歌》代表中华母亲河,《蓝色多瑙河》代表世界大河,向全球直播;这表明,这歌已经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艺术象征——“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中国唱片公司出版的《话说长江》音乐会唱片
“话说长江”音乐会上的部分歌曲
曲库下架的那首 P eng 某 Y 的歌曲《水车谣》,我来发一下吧,唉
微博:@铜铃花啊
公众号:六零后说声乐往事(chinavocalmusic)
长按下列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