懵懂时看过一部电影,对主演、内容的记忆已经模糊,却独独记得这样一幕:落难的少爷带着一个仆人没有钱买饭、住宿,只能在冰天雪顶中不停的赶路,实在是饥饿的难以前进,放下了尊严,走进路过的村户家中要饭,却发现村户是家中曾经的奴仆。当曾经的奴仆端出一碗面皮时,落魄的少爷很是感动,想要谢谢这位村户。村户却说,这些面皮是当年少爷不吃的饺子皮攒下来的,落魄的少爷震惊又难堪。落魄的少爷也许想到了曾经家族的辉煌,也许后悔曾经只吃肉馅不吃皮,也许感慨生活的不易,但更深刻的体会了“成由勤俭败由奢”。
对于“勤俭”,我无法定义,但是我有自己的理解。小时候,我所知的勤俭是爷爷奶奶藏起来留给我的零食。后来,勤俭是我心中的那份饺子皮。现在,我所理解的勤俭有了更加丰富的含义。
勤俭是经验。早在尧帝时期,黄河经常发洪水,尧帝派鲧治水九年没有成效。后来,舜帝派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告别新婚四天的妻子踏上治水的征途。在长达十三年的艰苦岁月中,大禹曾三次路过自已的家门口,都没进去看一下,与群众一起节衣缩食,同甘共苦,最后,终于治服了洪水。大禹治水成功后,舜认为大禹称得上“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是个贤能之人,便把自己的职位让给了禹。在历史的车轮中,无数诸如此类的故事和经验被人们总结成了一句又一句的至理名言,成为了萦绕在我们脑海中的古训。
勤俭是古训。从古至今,有无数的诗词名言谚语来描述勤俭之道。前有“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后有唐朝李商隐的“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还有谚语“行船靠掌舵,理家靠节约”,让我们知道勤俭能兴家、兴国。《左传·庄公二十四年》中“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将节俭视为最大的功德。司马光曾说过“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通俗简洁又深刻的阐述了节俭与奢侈的关系。《周易·否》“君子以俭德避难”和《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告诉我们勤俭可以避免危难和保证物资充足。《资治通鉴》“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则是我们践行勤俭之道的最佳方式。正是这一句句由古人智慧汇聚而成的古训,展示出了中华民族的勤俭之道。
勤俭是名片,是每个中国人融进骨子里的品质。不同于欧美国家的超前消费理念,我们中国人更多的是“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并将这种勤劳节俭的美德带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正是这种勤劳节俭的品质,让我们不再畏惧天灾。正是这种勤劳节俭的品质,让中国人走出贫困,基本实现小康生活。正是这种勤劳节俭的品质,让中国迅速崛起,成为全球经济实力第二大国。
勤俭是感恩。唐代李绅的《悯农》中写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份粮食都来之不易,农民伯伯为之付出了辛勤努力。东营收获文明城市的荣誉称号,是每个东营人的努力汇聚而成。我爸爸是金融工作者,他们保管着每一个人的劳动收入,因为那是每个人用勤劳节俭换来的,他们更加慎重。我们的勤俭是对现在美好生活的感恩,是对每一份付出与得到的尊重。
勤俭是未来。作为一名高中生,也许我们暂时没有生活的重担,但是我们终将走向社会,独立生存,养成勤俭节约的品德尤为重要。在现在这个时代,逐渐风靡起一种及时享乐的生活态度,常常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或是过度注重生活品质,购买奢侈品充面子,背后却常常背负一身债,一边享受大家的艳羡眼光,一边深感未来压力巨大。谁不爱舒适,谁不想享福,可是现在消费了、舒服了、享福了,不勤奋工作、不节制欲望,未来将无所依靠,因为勤奋才有未来,节俭才能聚财,浪费只能坐吃山空。
但是,勤俭不是毫无节制的,不能像葛朗台那样嗜钱如命、丧失人性,更不能像商纣王那样贪图享乐、葬送江山。
勤俭不是毫无章法的。也许我们常常使用贷款、信用卡、支付宝花呗预支消费,但却时常想起爸爸妈妈给零用钱时的教导:“好钢用在刀刃上,花钱花在裉节上”。只有省对地方、花对地方,才能开源节流,勤劳致富。
勤俭不是毫无新意的。勤俭不再局限在粮食、金钱、水电能源上,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时间。要节约精力,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具有意义的事情上。要节约时间,不能在刷微博、刷抖音、玩网游上浪费过多的时间,更应该勤于钻研、多学多看,丰富内心,提升能力。要节约环境,不能毫无节制的向地球索要资源,更要与自然和谐共处。
勤俭不是说说而已,是需要我们从心至行、从始至终、从我至你的付出。你做得到吗?我可以!
上一篇:征文 | 我的春节故事,等你来分享!
下一篇:每日一学丨中国共青团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