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康杯”征文选登】陆洪娟●仁心医痼疾,厚德赢高名——记关节外科范磊医师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9-04-23 


第 654 期


仁心医痼疾,厚德赢高名

——记关节外科范磊医师

陆洪娟 山东高密

“范医师,您好,我近期颈椎又僵硬酸痛,怎么治疗啊?”我一边蹙着眉头,一边打着电话,一只手不停地揉着涨痛发木的颈椎。“你这是老毛病又犯了,可用热毛巾和热水袋外敷,平时注意休息,颈部不要着凉,少看手机和电脑,坐会起来活动一下,用我先前教你的方法经常自我按摩,最好到医院检查检查。”电话那头,市人民医院关节外科范磊医师的话语不急不慢地传来,声音亲切而温和,他叮嘱了我平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又建议我吃几种药物提高治疗效果。放下电话,照着范磊医师早先教我的方法按摩着风池、风府、肩井、天柱、大椎等穴位。感激之余,认识范磊医师的过程也在眼前一幕幕闪过:

2015年春,母亲的脊柱处长了一个肿囊,在人民医院经过一系列的检查,需住院切除治疗,住院时分到了当时的骨科。母亲对手术有惧怕心理,尤其改革开放初期,在当时的高密县人民医院给动手术的父亲陪过一段时间床,那时的医护人员虽然恪尽职守,细致热情。但当时的医疗水平和医院环境,给母亲留下了非常差的印象:八个病号一个房间,吃喝拉撒全在里面,病床和病床之间没什么遮挡,吊瓶的药水快滴完时还得跑着去找护士换针或拔针;至于吃,更谈不上,医院餐厅不对病人开放,门口简陋的东方红饭店,只卖馒头、油条、包子及凉拌烧肉,因家庭条件有限,粮票又较少(那个年代买食品还需要粮票),母亲只能买馒头,就着从家里带的咸菜吃饭,给父亲买三毛钱的凉拌猪肺,就算改善生活,增加营养了。这些住院种种不方便的原因,给母亲对在医院做手术有一种从骨子里的抵触,一怕花了钱做不好,心里没底;还怕像当年给父亲陪床似的,自己和陪床的人睡不好、吃不好、休息不好,不如不做。自己快七十的人,做不做无所谓,不做的话,平时痛就吃点药捱着。父亲和我劝母亲:“现在物质生活不像以前那样匮乏,吃啥有啥,医院各种条件都很好,医疗技术也提高了,身体好是第一位的,以后年纪越来越大,晚几年做恢复也慢,晚做不如早做,还是做吧。”但母亲以为我们是为了让她顺利做手术,才百般劝她,劝轻了她不理会,劝急了她也着急,骂我们:“你们不让我挨上一刀,心里就不痛快?”从上午住下院,一直到下午,一家人愣是没能做通母亲的工作。

范磊医师(右)正在与患者交流

临近下班,病房门一开,一位三十多岁的男医师走了进来,眼镜片后面,一双眼睛炯炯有神,态度和蔼可亲,他笑咪咪地径直走到母亲病床前,“阿姨,您好,我是您的主治医师范磊,听您家人说您不愿意做手术,什么原因啊?能和我说说吗?”母亲一听范医师和蔼的问话,说话便不像和我们说话那样生硬了,“范医师,我都快七十的人了,这病也不是要命的病,就是痛点,做不做一个样,还是不做吧。”母亲用手指了指父亲,“你看,1981年你大爷在这住院,住了一个多月,我那时陪床,睡没地方住,吃没什么吃,遭老罪了。”范医师一听这话,轻轻地笑了,他站在母亲床头,说道:“阿姨,现在咱医院不是以前了,以前医院大多是平房和老式楼房,夏热冬冷,现在都是新式楼房,四季基本一个温度;上午给你做检查的仪器,您看是不是比以前好了?种类多了?现在的医疗条件,和以前大不一样,您看,您床头上这些插座,都是为现代化医疗设备准备的,咱医护人员服务也比以前强多了,比如说您挂的吊瓶,药水快滴完时,可以摁一下这个,您一摁,护士会在第一时间赶过来,不用陪床的去叫。”范医师顺手从床头上拾起一个物件,一边比划一边对母亲说,“您已交了新农合,现在看病报销的比例也大,你这手术,花不了多少钱;至于吃饭,咱这有餐厅,里面什么也有,您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和在家里一样。您这种手术在咱医院是一个小手术,依咱医院的医疗水平,您尽管放心,再说,您做了手术以后,身体不痛了,恢复得健健康康,一家人也不用再为您担心,可以安安稳稳的工作,您说是不是?”母亲在范医师耐心的劝说开导下,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最后终于同意做手术。

范医师对母亲的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在住院的第三天就给母亲做了手术,因术前做了精心的准备加上精湛的医术,母亲的手术做得非常成功。当母亲从麻醉药的药效中恢复过来以后,范医师再次来到母亲床边,观察母亲的状况,询问母亲的感受,并嘱咐我让母亲按时吃药和一些注意事项,如母亲感觉不适,可随时找他,并给我留下了他的电话。在随后几天查房的时候,他细心询问,对母亲刀口每天的变化细致观察,事无巨细,对待母亲的态度让我深受感动。

通过和别的医护人员交流,我逐步知道了范磊医师的一些情况,他毕业于新乡医学院,现为关节外科主治医师,从事关节专业13年,擅长各种关节疾病诊治,他锲而不舍的学习医疗知识,医疗技术精益求精,协助上级医师开展了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肩峰成形、肘关节游离体去除等微创手术,填补了人民医院院及我市多项技术空白,他高尚的医德、高超的医术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赢得了患者的信赖、同行的尊敬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大医精诚,厚德仁术,范医师医者仁心,对每一位患者都像对待自己的亲人。母亲的临床是一位在高密从事建筑行业的安微人,在施工过程中从高处坠落,腿骨骨折,经过紧张的手术,复位比较好,但他情绪低落,加上亲人不在身边,心内焦躁,范医生在查房过程中得知他的情况后,一有时间就过来和他谈心,从病人家庭到当地的风土人情,从病人的身体状况到出院后的注意事项,从病人爱好的体育项目到康复后的身体锻炼。患者家属从老家赶来时,这名病人已和范医生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因怕病人家属对医院情况不熟,范医生又和家属一一交待,让家属对医院的概况有个大体了解。这名病人感慨地对我们说:“我是外地人,一来到医院,总怕医院对我们外乡人歧视,没想到范医师和这儿的医护人员这么好,对我嘘寒问暖,无微不至,像自己亲人似的体贴入微。高密医院,真好!就像自己的家,这里的医护人员,真亲!就像自己的家人一样。”

经过几天的治疗,母亲的身体渐渐康复,心情也渐渐变得开朗起来,能活动时,我陪着她在医院各处走走,和她说着医院的变化:这是门诊楼,那是住院楼,这里是康复中心,那里是餐厅等等。母亲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陪父亲在这住院,已经三十多年没到过人民医院,看到医院巨大的变化,她非常震撼,连声说想不到。但和我们说得最多的还是医护人员,夸他们视患者如亲人,对病人如朋友,特别对范磊医生,更是赞不绝口,夸他高超的技术,对人和蔼可亲的态度和高尚的人品。

不知不觉,母亲就要出院了,因知道范医师特别忙碌,特别上午经常做手术,在母亲出院头天傍晚,我想和范磊医师打个招呼,就推开了值班医师的办公室,只见范医师面前一个本子,他一手拿着笔,戴着眼镜伏在桌子上,疲惫的脸上满是倦意,好像睡着了。我轻轻带上门,回身看见一名护士,正对我做着“嘘”声,她走过来对我说:“范医师从早上做手术,刚下手术台,十多个小时的手术把他累坏了,让他休息一会,请您先不要打搅他了。”我轻轻地点点头,心中却十分感慨,十多个小时的手术,范医师和他的同仁不辞辛苦,治病救人,无怨无悔,为了患者的健康,真正做到了大爱无疆,济世救人。

母亲这次住院以后,每当家里人在健康方面遇到困惑时,我就会第一时间询问范医师,他总是耐心地解答我提出的各种问题,提出好的建议,为我解忧答惑。其实,高密人民医院培养出如同范磊一样全心全意为百姓服务的医护人员,又何止范医师一人?他们在不同的科室努力工作,保护着一方百姓的安康。感谢这些医护人员仁心仁术,大爱无疆,一心一意为患者和百姓解除病痛和疾苦。

从父亲住院到现在快40年了,高密市人民医院从破旧的楼房变成了现在的高楼,从简单的医疗器械换成了囯际领先的医疗器械,从院外简陋的东方红饭店到现在的现代化餐厅,高密人民医院环境变了,不变的是救死扶伤、大爱无垠的精神,她赢得了一方百姓真诚的赞誉。范磊和这里一千六百多名医护人员,永远是患者心中的救护天使;人民医院,永远是百姓心中永远的康复家园。

“怡康杯·我眼中的高密市人民医院”全国主题征文大赛启事

【“怡康杯”征文选登】杨福迅●人民医院的灯火

【“怡康杯”征文选登】现代诗六首

【“怡康杯”征文选登】杨桦●护士日记

【“怡康杯”征文选登】散文三篇

【“怡康杯”征文选登】王玮●住院记

【“怡康杯”征文选登】现代诗18首

【“怡康杯”征文选登】柯锋●佛光(小说)

【“怡康杯”征文选登】张竹林●永远的曾大夫

【“怡康杯”征文选登】散文五篇

【“怡康杯”征文选登】李然●楹联 诗 词 赋

【“怡康杯”征文选登】现代诗7首

【“怡康杯”征文选登】王凤先●生命的延续

【“怡康杯”征文选登】接过南丁格尔的提灯

【“怡康杯”征文选登】王润海●祝福

【“怡康杯”征文选登】散文三篇

【“怡康杯”征文选登】ICU 生命所系,真诚守护

声明:以上文字经作者授权发布,欢迎分享。文章版权归红高粱文学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文中配图由高密市人民医院提供。

责任编辑:李然

图文编辑:赵雪梅

征文投稿邮箱:hgl18306366999@163.com

非征文投稿邮箱:hglwxs999@163.com

高密红高粱传媒

识别关注

识别打赏

长按二维码

上一篇:年会征文 | 移民与社会发展
下一篇:征文启事 | 湾区发展与空间经济学前沿论坛(2019)征文启事

关注我们

征集网官方微信

征集网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