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85 期
生命的绿洲
——高密市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采风记
山东高密 杜秀霞
神经内一科医护人员
人的一生离不开医院。这些年,我跟人民医院打过多次交道,每一次去都有新感触。
2017年,母亲在眼科做白内障手术,我和姐姐等在手术室门口。感觉还早我们就回病房待了一小会儿,没想到母亲很快就出了手术室,呼叫器叫了好几遍没找到家属,护士便把母亲送回了病房。母亲一个劲地埋怨我们,连说幸亏有这名护士,要不把她给急死了。当时我就感慨,现在医院的服务真周到。
今年三月底,母亲因外伤引起气胸住进了人民医院普外三科,陪床的几天里,耳濡目染,张升志医生医术精湛,胸有成竹地为母亲治疗,缓解了母亲和我们紧张的情绪。护士们温和的笑容,亲切的话语,时时暖着我们的心,像三月春风吹开冰冻的河流,似乎住院也不再是多么让人愁闷的事。
四月,桃李芬芳,风中舞动的绿叶带来一片生机。带着文学社的采访任务,我又来人民医院来到了神经内一科,在这里,我仿佛又看到一片生命的绿洲。
神经内一科是高密市第一个神经内科专业化科室,承担着全市神经系统疾病的主要诊疗工作。主要诊治神经系统各种疾病,特别是脑梗死急性期治疗,包括静脉溶栓和机械取栓、脑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对神经系统疑难、危重病人诊疗、抢救有丰富的经验。如今,又开展了头痛、头晕、失眠的规范化诊疗,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以李全浩主任、李玉娟护士长为首的医护团队用高超的医术、真诚的微笑、周到的服务,为患者营造出一个绿色家园,为被病痛折磨的躯体、焦虑干涸的心注入一股股清泉,让患者看到生活的希望,生命重新有了尊严。
周三,是李全浩主任的门诊,7:45是科室正式上班的时间,二楼走廊里或坐或站,挤满了等待就诊的患者,而此时李主任已开始给第二位病人诊治了,他说,不提前来,病号根本看不过来。
患者主诉病情,说不明白的,李主任就耐心引导,力求让他们把症状表述得更清晰一些,不同的症状指向不同的疾病,来不得半点马虎。病情说完了,李主任心里有了初步判断,进一步检查,笔尖扎额头、两侧脸腮、左胸右胸,双手旋转是否一致,掐双腿看疼痛程度,双眼是否转动灵活,以此判断患者是不是有脑梗死症状。李主任一直耐心诊治,整个过程有条不紊。
老年人多数会有脑萎缩症状,李主任会耐心跟患者说明,药物只会延缓症状,治愈是不可能的,这是不可逆转的现象,让患者保持平常心。很多患者在问过李主任之后,都带着笑放心地离开,他们说,听李主任说了以后,对自己的病有了更多了解,放心了。
我发现,李主任不轻易开药,更不随便开检查单,即使病情诊断确实需要,他也会提前跟患者说明,尽量为患者节省每一分钱。有一位脑梗死患者因头痛呕吐就诊,最好做磁共振检查,可一项检查一千多,李主任特意打电话问现在是不是可以单独做一个部位,这样五百多元就够了。
两个多小时里,李主任忙得没顾上喝一口水,没办法,那么多患者在等待,有时还有等不及的家属提前闯进诊室,他还得维持一下秩序。
李全浩主任为患者诊治
假期里这天的病号没有平常多,也有三十多个,李主任始终对病人和风细雨,不急不躁,让求医的患者都满意离去。
下午患者稍微少一些,在等待的间隙,我们终于有时间聊了几句。他说,“你们看着我们工作不容易,其实都是环境使然,换了你干这份工作,也会这样做。”这就是医生的天职吧,做了这一行,最大的愿望就是竭尽全力帮患者解除病痛,且无怨无悔。说起生命、死亡,李主任问我是否相信鬼神,我大概是信吧。他说,“我不信,在老病房楼时,我曾经在午夜值班时,看着太平间的方向,看看有没有鬼出现,就是有鬼我也不怕,因为我问心无愧。”
问心无愧,是所有从医者的追求,选择了这份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和担当。人民医院从2018年3月开始卒中中心的创建,由于急性脑梗死发病急,有一部分符合条件的病人根据流程需要放到急诊科溶栓治疗,当时急诊科没有开展,李主任就24小时听班,随叫随到,通过培训,急诊科目前遇到这类病人已可以从容应对。在此期间李主任对全院脑卒中工作进行质量控制,为医院卒中中心建设单位的授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李主任平日对待工作严谨认真,从不批评年轻大夫,有问题耐心地给他们讲解。在他的带领下,科里很多大夫都医术精湛,面对各种复杂病例,迅速判断,果断处理,一次次挽救了患者生命。
2017年11月27日夜,室外寒风扑面,神经内一科病房的医生、护士却已汗流浃背,他们正在抢救一位心脏骤停患者。42岁的薛某某因反复头晕来院就诊。值班医生张艳芳问询病情期间,他几次晕厥,失去意识,甚至一头磕在办公室的桌子上。张艳芳立刻为患者上心电监护、血氧检测,电极片才刚放上,就发现他心跳仅有29次/分钟,突然出现心脏停止跳动,时间就是生命,张艳芳立即给患者进行胸外按压。经抢救,患者心跳恢复,有了意识。可不久,心脏再次停跳。张艳芳果断排除脑梗死,判断患者是心脏骤停。
心脏剧烈的疼痛,频临死亡的危险,使他在清醒时紧紧抓住大夫的手:“医生救救我,我不能死,我儿子才11岁,我老婆啥也不会,我有事家就完了,你们一定救救我呀!”看到丈夫病情如此危急,薛某某的妻子吓得在一旁只会无助地哭泣。
值班护士程小萌、李会霞立即加入抢救,同时通知听班的李全浩主任,李主任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医护人员立即给予肾上腺素、阿托品等帮助起搏的药物,并轮流为患者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心脏复跳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通知心内二科大夫紧急会诊。
心跳恢复不到三分钟患者再次停搏,再次按压。一晚经五六十次的心脏停搏,近万次的胸外心脏按压,直到第二天早上六点多,值班的医生、护士都已腰酸背痛,精疲力尽,终于使患者心率维持在34-38次/分钟,较长时间不出现心脏停搏。患者终于救回来了。神经内一科的医护人员又打赢了一场生命的保卫战。疲惫的他们仅仅趴在办公桌上轮流休息了会,又投入了紧张工作中。
最终患者经会诊后转入心内二科,植入心脏起搏器,痊愈出院。对他的成功抢救也是医院多学科合作的成功案例。
患者赠送锦旗
急性脑梗死发病急,病因复杂,但科室医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很多患者在这里得到治疗,从昏迷不醒中恢复意识,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明显,提高了生活能力。
90岁的胶州患者张某某是一例脑梗死、癫痫病人,四年来在这里多次治疗。我很奇怪为何家属舍近求远,她的女儿跟我讲述了母亲的就医经历和对医护人员的感激之情。
四年前,母亲突然发病,失去意识,身体整个右边都不会动,不能说话。我们第一时间将她送到了离家很近的胶州市某大医院。医院诊断为脑梗死、冠心病、阵发性房颤,输液治疗三天后没有好转,我们决定转院治疗。
听说高密市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技术挺好,抱着一线希望当天就转院过来。李艳艳大夫接诊后立即进行诊治,住院期间给予改善脑代谢、抑酸护胃、扩冠改善心功能、控制癫痫等对症治疗。治疗两个疗程共26天后出院,回归生活。提起李大夫和照顾母亲的护士们,患者女儿不禁眼含热泪,“太感谢了,谢谢李大夫他们,谢谢科里的护士,我没想到我妈还能救过来,胶州那边都不留了,高密人民医院把我妈给治好了”。
后来患者每次发病他们都是直奔高密,他们信任神经内一科的技术,信任这里的医生护士。看到母亲在这里一次次醒来,治疗后身体好转,在北京教艺术的小女儿非常感激,在母亲又一次出院后代表家属为科室赠送锦旗,这也是他们对科室医护人员医术和医德的认可。
患者赠送锦旗
其实,这样的事例有很多,作为科室带头人,我更想了解李全浩主任多年从医的经历,他没有过多地介绍自己,而是更多提起科里医生护士们付出的努力。医生精湛医术与护士精心护理的完美结合,才使众多脑血管病患者在这里得到缓解、治愈,重新找回自信,有了生活的勇气,找回生命的尊严。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护士们的工作,我特意去病房体验了她们每天上午的工作流程。八点,医护晨间交接班,夜班人员就夜间患者情况与白班人员进行交接,然后,医护人员分别去病房交接。
李玉娟护士长带领当天值班护士开始交接班。“大娘,今天好点了吗?不舒服就赶紧找我们”。“哎呀,大叔,又看手机了?别看时间太长了,对眼睛不好”。她们跟每位患者热情地打招呼,关心他们的日常饮食,病情变化。
李玉娟护士长为患者戴氧气管
科里老年患者比较多,有些重病人生活不能自理,交接班时需要格外细致。护士掀开被子,抬起患者的腿,翻动一下,看看有没有发生压疮,这是在交接患者的皮肤。用手电照一下患者的瞳孔,看看意识是否清醒,每项检查都有不同的指征,无一疏漏。
护士为患者检查皮肤
有的患者自理性差,带着尿不湿,护士就摸摸被褥,试试有没有尿湿,翻过身子看屁股上起没起压疮,脚的颜色有些深,嘱咐家属多留意一下。这些患者病情的变化都要仔细记录。
五十多张床,每一张床前都要停留,仔细问询、观察、记录,这是她们每天早晨交接班的工作。而交接班结束,一天的工作才刚刚开始。护士们每天摆药、分药、注射、换药,量血压、测体温,脚步不停,穿梭于一间间病房,精心地照顾每一位病患。
她们每天的工作,重复单调而又繁琐,却在简单工作中表现出一份不简单的担当,无怨无悔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换来千家万户的健康和幸福。
交接班的护士们
医护人员的付出,患者及家属都看在眼里,有的患者出院后即使身体很健康,一年也要专程来到科室看看医护人员,有的还带着小礼物,让他们非常感动。对他们来说,这些礼物代表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认可,是他们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但众口难调,面对个别家属的不理解,他们用善意和温暖化解质疑,李玉娟平淡地说:无论多么辛苦,只要看到病人康复出院,家属们给我们一个理解的微笑,所有的付出和劳累都算不了什么。
脱下这身白色外衣,他们也为人父母、为人子女,是丈夫,是妻子。他们也想在孩子生病时陪在身边,给他一个温暖的拥抱;回家看看年迈的双亲,慰藉老人孤单的心;也想在周末时,一家人享受温馨的时光。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有时临近下班病人入院、患者病情反复,或者手中的病历没写完,他们经常需要加班,只能把歉疚和背影留给家人。面对患者及家属对他们充满信任和希望的眼神,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值得。
他们当中有很多80后、90后,在同龄人热衷刷抖音、秀美食、晒旅游时,他们正忙着救死扶伤,钻研业务、提高技能。选择了这份职业,意味着更多的责任和担当,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对待患者“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现在脑梗死的发病率越来越年轻化,一旦发病,患者口齿不清,肢体不协调,生活质量下降,对患者的身体和精神是双重打击。作为高密市最早成立的神经内科专业科室,科室已诊断和治疗了很多神经系统疑难杂症。9名医师,17名护士,全体医护人员发挥团队协作精神,用心诊治,精心护理,为众多脑血管病患者构建了一条牢牢的生命防线,努力将病痛和死神挡在墙外,为众多患者带来家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走出病房,春色已满园。入眼处绿意盎然,润了双眼。神经内一科全体医护人员已打造出一片生命的绿洲,用精湛的医术,崇高的医德和有温度的服务,让更多脑血管病患者在这里得到有效治疗。
“大医精诚,医者仁心”,人民医院全体医护人员始终践行“仁医惠民”的服务理念,为广大凤城人民营造出更广阔的生命绿洲,造福无数患者,守护一方百姓,为我们呵护健康,温润心灵。市人民医院,希望在望,未来已来。
五十多岁的李爱云大夫带病加班
“怡康杯·我眼中的高密市人民医院”全国主题征文大赛启事
【“怡康杯”征文选登】杨福迅●人民医院的灯火
【“怡康杯”征文选登】现代诗六首
【“怡康杯”征文选登】杨桦●护士日记
【“怡康杯”征文选登】散文三篇
【“怡康杯”征文选登】王玮●住院记
【“怡康杯”征文选登】现代诗18首
【“怡康杯”征文选登】柯锋●佛光(小说)
【“怡康杯”征文选登】张竹林●永远的曾大夫
【“怡康杯”征文选登】散文五篇
【“怡康杯”征文选登】李然●楹联 诗 词 赋
【“怡康杯”征文选登】现代诗7首
【“怡康杯”征文选登】王凤先●生命的延续
【“怡康杯”征文选登】接过南丁格尔的提灯
【“怡康杯”征文选登】王润海●祝福
【“怡康杯”征文选登】散文三篇
【“怡康杯”征文选登】ICU 生命所系,真诚守护
【“怡康杯”征文选登】陆洪娟●仁心医痼疾,厚德赢高名——记关节外科范磊医师
【“怡康杯”征文选登】朱奎杰●握发蛰然——记高密市人民医院骨二科主任秦爱林
【“怡康杯”征文选登】散文三篇
【“怡康杯”征文选登】单泽法●丁香花又开——记高密市人民医院关节科护士孙晓慧
【“怡康杯”征文选登】杨守钦●医德仁心话“人医”
【“怡康杯”征文选登】散文两篇
【“怡康杯”征文选登】凌波●守护光明的天使——人民医院眼科采风纪实
【“怡康杯”征文选登】小说两篇
【“怡康杯”征文选登】傅深征●医者仁心,就医路上的三股暖流
【“怡康杯”征文选登】山东快书两段
【“怡康杯”征文选登】单连花●感恩(小说)
【“怡康杯”征文选登】邱文英●一把37℃的手术刀
【“怡康杯”征文选登】散文两篇
【“怡康杯”征文选登】丛颜梅|刘美兰●但凭柳叶留春色
【“怡康杯”征文选登】张雪梅●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
【“怡康杯”征文选登】于强●传奇柳叶刀
【“怡康杯”征文选登】邱政皓●背影
【“怡康杯”征文选登】范永熙|高炳银●高医赋
【“怡康杯”征文选登】赵雪梅●与死神夺命的ICU战队
【“怡康杯”征文选登】于钦画●护 士 的 微 笑
【“怡康杯”征文选登】丛颜梅|侯晓燕●雨燕偎风衔春晖
声明:以上文字经作者授权发布,欢迎分享。文章版权归红高粱文学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文中配图由高密市人民医院提供。
本期编辑:赵雪梅
征文投稿邮箱:hgl18306366999@163.com
非征文投稿邮箱:hglwxs999@163.com
高密红高粱传媒
识别关注
识别打赏
长按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