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爷爷生于1949年10月1日,他是在庆祝新中国成立的锣鼓和鞭炮声中呱呱坠地的。
四十年前,爷爷三十岁,那时,农村很穷。婆婆又生下我幺爸。对当时的爷爷来说,当然算不得喜事。本来就吃不饱,家里又多了一张嘴,使爷爷更犯忧愁。
看着家里到处破损的穿斗屋,爷爷满脸忧伤。一张破木桌,两把小竹椅,三张窄木床,四条长板凳,再加上十几只漆黑的锅碗瓢盆,便是爷爷的全部家当。家里那一张张嗷嗷待哺的小嘴,犹如伸长颈子等待喂食的小鸟。粮缸马上见底,连老母鸡刚下的四个蛋,也提到乡场上,换成煤油和盐巴了。
无奈,爷爷去学石匠。这种职业很辛苦,天晴落雨都在坡上。白天,他挥汗如雨的在悬崖绝壁采石。晚上,睡觉都浑身酸疼,连翻身都困难。
春节来临,爷爷结算回家,婆婆满怀期待。爷爷却垂头丧气,把几张皱巴巴的纸币交给婆婆。婆婆数数,只有二十块。她叹气:“本以为可以多挣点。补齐生产队的口粮款后,给儿女扯点青蓝布,做套衣服,再买点年货。可现在,除了补社,什么都没有了……”
看着婆婆满眼失望神色,爷爷愧疚地低下了头……
2
家里情况越来越糟,爷爷决定外出打工,没有技术,只好什么苦活累活都干,棒棒、捅下水道、担砖瓦、抬石头。这一年,他寄回两百元,终于让家里升起一丝曙光。
三中全会后,一股温暖的春风终于越过崇山峻岭,吹进了家乡的山坳坳。家乡这片曾经贫穷的土地通了电,电灯照亮了爷爷的心扉。坑坑洼洼的乡村土路,也变成简易公路了。多年来,乡村人肩挑背驮翻山越岭,卖土特产的局面终于有所改善。
家里的承包地由婆婆和最年长的我父亲经营,爷爷就在外面安心挣钱。他省吃俭用,把叔叔阿姨们都送进学校,连廉价的烟都舍不得抽一包。他绝不让孩子们走自己贫穷落后的老路,吃没有文化的亏。
1990年春节,爷爷回家。看惯了城市大马路的他看着简易的乡村公路很不是滋味,这条简易的路,还是不能彻底满足乡村的需要,很多时候,仍然要靠乡亲们肩挑背磨。那条弯弯的泥结路,就像他的人生一样,处处充满坎坷和不平……
爷爷回家只干了一年。一年下来,粮食蔬菜瓜果虽然多得吃不完,但经济收入还是不好。春节后,他又离家跳“乱坛”去了……
3
家乡变化越来越快,乡村公路全部硬化,通上了客车。爷爷在外面攒够了钱,回家修建起二层小楼房,也像城里人全部装修,添置了家具电器。我们家住了几十年的四面透风穿斗房终于退出历史舞台。爷爷甜在脸上,喜上心头。
当我读完大学,在城里工作的二叔把那台50吋的大液晶电视机搬回家里时,一辈子没有离开过乡村的婆婆,怎么也闹不明白,竟然可以坐在家里,看这么精彩、这么美妙的“电影”,比以前的院坝露天电影好看方便多了,清晰的屏幕是那么的色彩斑斓。
2010年春节,爷爷又回到家来。
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昔日的穷山沟已经变得不认识了。站在家乡熟悉而陌生的土地上,他东瞧瞧西望望,满脸喜色。昔日的穷乡村,现在是遍地青山绿水,处处鸟语花香……
这时,叔叔阿姨们都已在城里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买上了商品房,也不需要他辛苦挣钱了。
爷爷也步入了老年人行列,病痛渐渐增多,力气大不如前。他的一把老骨头,再也经不起外出打工的折腾了。
4
满心欢喜的爷爷,再也不愿离开生他养他的故土,想就近找一份轻松的活儿。这时,村里开发出两千亩荒山荒坡,种植市场前景看好的茶树。
爷爷不禁感叹,国家的好政策真是老百姓的福祉啊!
他找到村党支部,要求做点力所能及的活儿。村党支部年轻的书记带他来到正在建设中的茶树基地。站在高高的山坡上,看着运土车、挖掘机、碾压机、夯土机往来穿梭,爷爷兴奋不已。
“今后,茶叶总产量将达四百吨,可实现经济效益一亿元以上,帮助全村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村党支部书记激情满怀地对爷爷说。
如今,爷爷已安享晚年。几经岁月风霜的他,脸上已皱纹密布。这些皱纹里,写着一个中国农村老人从贫穷到富裕一路走来的生活印记。他只是九十多万潼南人中的普通一员,用勤劳的双手与高速发展的祖国一道,终于迎来了富裕舒适的好生活。
今年春节,爷爷七十大寿。一大家近二十口人,全部回来给他祝寿。他请了城里的摄影师,照了一张全家福。他虔诚的把这张放大了的彩照挂在堂屋正中。
文 | 刘凤
上一篇:征文 | 生命中的启航者
下一篇:征文通知 | 青年博士论坛征文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