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我和我的祖国 | 孙洁 | 王曾正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9-06-03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由黄山日报社、黄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黄山市作家协会联合主办“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征文,自2019年2月28日发布启事、面向社会公开征稿以来,得到了黄山市内外广大作家、文学爱好者的踊跃投稿。经征文征集活动组委会统筹安排,黄山日报和黄山市文联《黄山》文学期刊、黄山市作协微信公众号相应开设专栏、专辑,选发优秀投稿。本次征文截稿时间为9月30日,欢迎大家继续支持、投稿。


今天推荐:书写与讲述的情怀(作者:孙洁)、井冈随想(作者:王曾正)


书写与讲述的情怀(作者:孙洁)

童年的愿望,是成为一名作家,笔触所及,纸墨芬芳。

这愿望的源头,是因为小学时家里订了《儿童时代》杂志,读到一篇《我带小杰游上海》时,我觉得特别好看,就傻傻地想,等我长大了,也能用笔写写城市、乡村,写写家乡和周围那些好玩和有趣的景啊、人啊、事啊,该有多好。

1984年,我在歙县许村中学读初一,看到《中学生》杂志上有个征文启事,主题是“祖国的春天”,我思量要不要试试,却不敢告诉家人和同学,偷偷地写了篇改革开放后皖南农村变化的文字,童稚而朴实。买了方格稿纸誊写,装进信封贴上邮票鼓起勇气投进了绿色的邮筒。半年多之后,突然收到一封信,说我的文章得了全国二等奖,奖品是一套非常美丽的书签。哈,一下子很轰动。

高中时,我参加了学校的文学社,在校刊《新洲》上发过一些文字,满是青春的激情和喟叹,却少有与现实的结合。大学读了历史,似乎与文学渐行渐远,但是我在校报和广播站担任编辑和学生记者,主编一栏“校园风景线”栏目,围绕学校创建211院校进程中的一些细节,写过很多的稿子,编辑过很多的节目,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文学青年。

毕业后回到小城,一直在中学执鞭任教,逐渐意识到,我所居住的古徽州,坐落于黄山南麓,是秦始皇建制的古歙县和古徽州府治所在地,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的徽州,以其深厚的文明积淀、丰富的地方资源、优美的山水风光、灿烂的新安文化,展示着强烈诱人的魅力……丰富的乡土历史文化资源,若能在课堂教学中或穿插讲解,或独立讲授,并开展各类综合性实践活动,有利于拓展视野,激发学史热情,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

于是,我开设了徽州乡土历史文化校本课程,申报了省级教科研课题。讲述徽州历史,心怀乡土,将遥远陌生的历史演绎为可触摸的真实;带领学生们走近徽州文化,感受徽风古韵,将历史教学的触角悄然延伸至课堂内外;我们去过屯溪程大位纪念馆,感受珠算口诀及明清徽州的商业繁荣;在歙县雄村竹山书院,了解“以商贾起家,而诗书传后,以文入仕”的教育理念,参观雄村中美合作所,感受徽州教育与抗日救亡在这里交融;在绩溪,除了龙川,我还带学生去了上庄,告诉他们:翻开《胡适口述自传》,开篇第一句便是——“我是安徽徽州人。”只这一句,一个文化人给徽商悠悠大统轻轻地做了一个注脚,使得徽商巨贾一派铜臭里溢出了一缕淡淡的书香……

关注地域特色,直击高考,将全局性地方史背景材料编入创新试题;提高合作意识,提升人文素质,提炼开发出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教材。为此,我获得了省级论文一等奖,并两次获得省教科研成果奖。我还参与编写了黄山市乡土历史教材《大美黄山》。

同时,我一直在高中教历史,无论按以前的通史系列还是现在的专题模式,平时在课堂上,都会讲述到祖国的历史,尤其是新中国发展的历史。

值得品味的,是我讲述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讲人大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分析政协的职能变化,由代行人大职权到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存在,成为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舞台。作为无党派人士,我在2007年3月当选为歙县政协常委,又于同年12月成为市人大代表,于是笑言,我由讲述政协知识成为了政协委员,由分析人大职能成为了人大代表,将理论知识逐渐用到实践中。

作为普通的中学历史教师,我关注着文化教育的蓬勃发展,见证了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了解着中高等教育的前景规划;作为县无党派人士学习联络组副组长,积极参加统战部门及人大政协举办的各类调研活动,并以提案和社情民意的方式提出。这些年来,共提交教育、医疗、文化、旅游、民生等多方面的建议、议案、调研报告、统战论文等五十七个,承担县政协大会党派专题发言6次,均得到了满意的答复。

二十多年来,教书之余,点点滴滴的细微感受,多写成小文人情结的小女人文字。那些散文随笔,是我粉笔生涯的记录,是行走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困惑,是如歌的行板。因为文学,我成为教师群体中论文和跨界文字写得颇为好看的历史教师;文学使人美丽,使人快乐,因为多年写作,丰富了我的课堂语言,增添了课堂的魅力,得到同行和学生的认可。

在市县文联作协的带领下,我走访徽州古村落,寻访村中老人,查找地方志史料,写徽州古街、古道,写徽州古城的历史与人文,写美丽乡村的蜕变,写扶贫攻坚的报告文学,以及一系列现实主义题材的小说和农村题材舞台剧,宣传徽州,推介歙县。除了传统纸媒,我在网易、天涯、新浪、盛唐、榕树下等多家网站,开博客,发帖子,当过版主,中过榜眼,当选过网络封面人物,获过一系列网络文学奖、网站征文奖等。也适时开了微信公众号,发文、配图、推送,精神慰籍多多,快乐自得几许。

记得胡适先生曾阐述过教育与文学的关系,从使命上看,教育,文学都能塑造人的心灵,提升人的境界,健全人性;作为老师,业内的我,以正确的历史观为引导,讲述中国历史,辉煌的古代史、屈辱的近代史,走向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史,以及与世界历史对比,让青年学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业余,我阅读,思考,写作,描家乡美景,颂时代新风,绘祖国新貌,践行着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家国情怀。所谓生活,那是物质为生,精神为活。我教高中历史,写自己文章,教书是我的职业,文学是我的追求,正因有着对历史教学的坚执和努力,对文字的痴迷与热爱,才得以如今认真坦荡地活着。

生逢这样一个美好的时代,虽天资不够,努力程度也有缺陷,却因为一些坚持和积累,得到了许多的肯定和鼓励,收获了安徽省特级教师和省作协会员的称号。是的,普通如我,却关注着中国改革,认识了更加有效和透明的政府形象,见证和体会着中共领导的人大制度和政协制度;并且,怀着对共和国最真挚最浓厚的情感,我会一直书写、继续讲述和见证!


歙县古城(图片选自网络)

井冈随想(作者:王曾正)


山道扭绳一样搁在山间,车如绿波行舟将人们向白云深处颠了又颠,心中的仰望与峰峦的高度渐渐拉近。红军故乡,革命摇篮;红色沃土,绿色家园。沿途的宣传牌、火炬以及胜利号角的红色雕塑,猛烈地击撞着眼球和心弦,将人们引向烽火连天峥嵘岁月的怀想。

存储记忆里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井冈山,一座神奇的山,革命的山,英雄的山,胜利的山。那山中每一棵小草,每一株大树,每一寸土地,每一块山石,都有一个生动而鲜活的故事。满山遍野的茅草和林木,无声地讲述着血与火的过往。长剑似的绿叶,相互缠搭,密不透风,是当年红军最好的屏障。满坡的翠竹松杉,见证了战争的残酷。随意一棵竹木之下,可能就躺有一位红军战士坚贞的躯体。兰草清幽哀忠魂,杜鹃啼血祭沧桑。死亡的幽灵在逡巡,危难之时伍若兰挺身而出,花样的年华永远被定格;与死神对视和较量之时,蔡协民义无反顾坚贞不屈;伤病中的张子清心系他人,毅然放弃年轻宝贵的生命;小井红军医院周遭,130多位红军伤病员的英魂在这里不舍离去……这些革命的先驱者,胜利道路的铺路石,除了名字什么也没留下,还有那些千千万连名字也没留下的人,他们用生命诠释着信仰的力量。

走在红军挑粮小道上。预报中的大雨未至,没到中途已是汗流浃背气喘吁吁。转至一山嘴,微风徐来,绿荫掩映的山道,当年红军挑粮的身影若隐若现,沉重的艰辛将单薄的身体压得低低,可追赶的脚步从未放慢。走累了,爬累了,终到一个停歇点,照着红军当年的模样,挑起一担稻谷煞有介事地走几步,并让相机作证。朱德军长和战士们当年挑粮歇息之地,没了那株年迈的老树,沉重的扁担静躺在山下博物馆里,泛着陈旧岁月的光泽。陈列馆里梭镖、大刀、长枪锈迹斑驳,黄洋界上炮膛已冷,壕堑浅平,擂木滚石进了教科书。老屋墙壁上的标语口号或粗放或精美,但道理都在那摆着。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山峦层叠,绵延不绝,巍巍五百里井冈,阻隔了湘赣,雄险幽奇成就了一个水泊梁山的神话。井冈雕塑园里尊尊雕像栩栩如生,神情肃穆,仿佛又在商议一场惊心动魄的策划。万山丛林之间,你能聆听到行军的步伐、冲锋的呐喊、战马的嘶叫。

茅坪八角楼禁不住众多的重量,每次只允十人登楼观瞻。二楼并不宽敞,光线有些暗淡,木窗棂里透射的道道亮光,点亮了窗台前那盏陈旧的油灯。一楼朱德旧居的厅堂上摆放着一张普通的木桌,横竖十九道刀刻清晰,运筹帷幄深思熟虑尽在其中。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只是文学大师的美好想象。风云激荡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年代,毛委员、朱军长可不轻松,井冈山军民随时应对铜墙铁壁的封锁和白色恐怖的绞杀。妥协退让或以卵击石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法子,避实就虚以长攻短方为良策。真正的战场永远比想象的更复杂,纸上谈兵坐而论道说来容易,实战需要鲜血与生命来捍卫忠诚。红军烈士纪念馆英名录上,那密密麻麻鲜活的名字以及无名碑隐去的生命,让人沉重,让人窒息,让人震撼。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大井“白屋”残墙上密集的弹孔,刻录了战争的罪恶和荣光,椤木之下伟人的身影依稀可辨。那被刀斧斫伐的老树,伤口早已愈合,如今又发新芽。

井冈山,一处孕育和催生了中国革命的圣地呵!三山五岳因你而逊色,中国革命的摇篮、共和国的奠基石——井冈山,可亲可敬可歌可泣的英雄山啊,俯身捧一抔热土,你能感触那段激情燃烧岁月的温度,在这深厚热土里,云集着钢铁般的意志和扭转乾坤的智慧。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冲锋的号角萦绕耳畔,隆隆的枪炮声回响不绝,一支火把用它温柔的火焰熄灭了长长的黑夜。踏寻红色足迹,感悟英雄,接受洗礼的日子,井冈山燥热夏日的雨水太丰沛了,是为英雄垂泪,抑或要将这片热土上的斑斑血迹回归沃土。毛毛的细雨中,井冈山的街头走来了一队队一列列整齐的人马。

井冈山茅坪八角楼(图片选自网络)


投稿须知

  黄山市“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征文接受小说、报告文学、散文及诗歌等各类文体的电子稿,投黄山日报邮箱,小说及报告文学、散文字数限定在在五干字以内,诗歌五十行内;投黄山市作协邮箱,小说及报告文学、散文字数可放宽至一万字以内,诗歌在三百行以内。

  黄山日报投稿邮箱:hsrbzbb@163.com

  黄山市作协投稿邮箱:HSSZX2016@163.com

上一篇:有奖征集|毕业季,我们的歌名你来取
下一篇:【征文通知】中国危重病医学大会-2019

关注我们

征集网官方微信

征集网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