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对于当今中国来说,教育不仅仅承载着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的时代重任,更承载着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每一位教育者应有的思考。李明校长在践行教育的历程中,不断叩问着教育的本质:究竟什么是教育?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教育:生命对生命的影响”是其在不断追问与思考中凝练出的教育思想。
16年前,怀着无限憧憬,我踏入了教育这片土地。回顾来时路,我经历了‘乐教-善教-困教-悟教’四个阶段。初入职时,带着满满激情,课上分秒必争地把自己的“一桶水”灌给学生,毫不吝啬,乐此不疲。忙着忙着,回看发现“水”竟积了一地,已无从收起,心痛叹惜。痛定思痛,猛然意识到自己竟忽略了教给学生如何“接水”,甚至忘了提供“接水”的工具。于是,便开始了钻研总结,倾心于传授“吸水”的本领给学生。看着洒落地上的“水”越来越少,我甚是欣慰。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陶行知先生也曾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在一番教学经历后,对此我体悟颇深,深信不疑。
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行走在教育之路上,只要用心观察,总会发现一个又一个教育现象,而这些教育现象变成了我们探索教育教学的诱因。正如李明校长感慨的那样:“教育的魅力就在于在这条路上走的愈久,愈能引发对教育本质更深层次的思考和追问,也产生按捺不住的试图对教育有自己的理解的冲动。”
面对现实中学生厌学甚至逃避学习的问题,一切的“鱼”与“渔”都已无用武之地。或是因为被灌得过饱,或是因为“鱼”着实乏味,学生已无“食欲”,全然不为所动。我了解学生“不情不愿”,我更懂得教师“不破不立”。“我践行的教育能不能变得更好一些?我所教的学生能不能更幸福一些?”在自我质疑与反思中,我苦苦探索,越思越困。我愿以毕生的行动追求和捍卫教育的美好,可是路在何方?
一次,我到一商场,恰逢一家整形美容公司在一楼搞推介活动
,四周围了许多人,一位妆容精致的女员工走近我,热情地向我介绍产品及项目。或许是看到我脸上需要美化‘美化’和‘调整’的地方有很多,于是判定我这方面的需求有很大,便极力推荐。看着她期待的眼神,以及卖力的诱导,我真不忍一语拒绝,但我明白她做的都是徒劳,因为我内心压根没有去整形的欲望,甚至持排斥的态度。被谢绝后,我读到了她脸上的不理解与无奈。那一刻,我似乎明白了什么。
想要唤醒一个装睡的人,你需要的不是蛮力,关键是让他有‘醒’的内驱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上下功夫,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样教的内容、教的方法才能真正被学生悦纳。也就是说若无法让其产生“欲”,就难以体验“渔”与“鱼”的愉悦。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苏格拉底曾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在走过“困教”阶段后,我渐渐明白了其中的奥妙。
我找到了方向,可另一个问题随即而来:途径是什么?
李明校长的教育思想点醒了迷茫的我。教育的新途径应是影响。这种影响是点燃、点悟、点化,绝非盲目灌输,也不同于机械传授。课堂教学中,通过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唤醒学生的自觉意识,促进学生勤于追问、乐于探究、勇于思辨的学习品质的形成。
当一个人特别喜欢学习、特别想学习的时候,他就会千方百计地去寻找方法,这是身为教师最盼望的局面。只要学生心甘情愿去学,一切都会变得非常简单。
在潜心研读“在影响中追求生命自觉”文章后,我更深地领会了李明校长的教育思想。结合自己一路走来的教学成长经历,我对教师的角色有了自己的思考,并形成了初步的教学思路:点燃-点拨-点评-点觉。首要的是点燃学生的激情与欲望,让其乐于踏进知识的殿堂;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根据学生需求点拨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正如卢梭所言:“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在学生获得学习结果时,恰当点评,让学生更加明晰方向并体验到成就感,为持续学习注入动力;在生命对话中不断赋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养成自省自悟的习惯,引领学生在不断探索中走向学习自觉。
叶澜教授说“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播春华千车,收秋实万担。”愿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建构独特的精神世界,践行生命自觉的教育,收获为师的别样幸福。
文字:教科室推荐
图片:电教中心
地址:淮滨县乌龙大道北段行政新区北段电话:0376——7764668邮箱:hbgzfx@163.com (网站)邮箱:hbgzgzh@163.com (公众号)邮编:46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