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集(二)| 宋丽红:秉承家国情怀,勇担时代重任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9-07-18 

秉承家国情怀,勇担时代重任

作者:宋丽红

学院:刑事法律科学研究

去向:北海市人民监察院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家才有国,有国才有家。“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家国情怀成为凝聚和支撑中华民族风雨无阻、坚毅前行的强大精神动。

家国情怀是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积淀形成的,是几千年来扎根在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精神元素,《礼记·大学》中曾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千百年来,无数圣哲、英烈为家国天下之存亡和黎民社稷之安危,劳心焦思、上下求索,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陆游说“位卑未敢忘忧国”,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家国情怀世代相传,它已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铭刻于骨、融化于血,已经成为中国人民的一种基因。正是这种“基因”的存在,一批又一批热血青年以社会为己任、敢为天下先,在革命战争的洗礼中,奔赴前线经受血与火的考验。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潮下,艰苦奋斗改变祖国面貌。

改革开放以来,家国情怀进一步融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之中。今天,青年人秉承家国情怀更体现为勇担时代责任,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实践与祖国的命运结合起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复兴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只有将自己的人生理想与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有一部分青年毕业生,他们响应国家号召,怀着执着的理想,奔赴条件艰苦的西部和边疆地区,扎根基层,或教书育人,或扶贫攻坚,十几年如一日,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6月18日起,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媒体以及全国主要网络媒体,对黄文秀扎根基层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初心和使命的事迹持续关注、广泛宣传、深入报道,在全国引发强烈反响,黄文秀师姐201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后她不忘初心,放弃更好的选择,毅然回广西建设家乡,并主动担任贫困村百坭村第一书记,扎根基层,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即使是父亲重病,也未阻止她帮助村民脱贫的脚步。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她以饱满的热情,旺盛的精力,客服重重困难,完成了从新手到熟路的过程,帮助全村88户417人脱贫,完成村内1.5公里的道路硬化,4个蓄水池的新建……。我们总以为个人离国家很遥远,我们不知道青年如何才能为国家的繁荣发展担当责任,而黄文秀师姐以实际行动向青年人展示了应该秉承的家国情怀,应该承担的历史重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西部与东部,乡村与城市还有很大的差距,在西部的许多地区,很多孩子还上不起学,老百姓还在温饱线上挣扎。当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基层和西部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鲁迅先生说,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是未来的领导者和建设者,青年应该将自己的人生理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结合,秉承家国情怀,勇于承担时代重任,到祖国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为祖国谋发展,为一方人民谋幸福。同时,去西部和基层也有利于青年的成长,在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

今年,我也是青年毕业生中的一份子,面临职业选择时,我可以在北京这种大城市从事律师职业或进企业从事法务,但我选择去广西作一名选调生。对于我的选择很多人并不理解,认为“既然我已经来到了北京,为什么又要去偏远的地方就业呢?” 我出生在农村,家庭并不富裕,我的求学之路能够走到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的帮助,我立志以后要“回报社会”,要做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穷”、“达”并不仅限于金钱,更表示能力。已经读到硕士的我,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帮助更多的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大城市固然好,但这里的优秀青年比比皆是。好儿女志在四方,我应该到祖国更需要我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更为广阔的舞台上展现人生价值,为一方人民谋福祉,为祖国谋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这深切表达了党和国家对青年秉承家国情怀的殷殷期盼和厚重嘱托。青年一代既要发时代之声,讲好中国故事,又要明时代之德,把爱国情、报国志转化为实际行动,勇担历史重任,在涵养家国情怀、砥砺前行的过程中描绘亮丽的青春底色。

上一篇:【征文】CSIG第十届立体图像技术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下一篇:【征文 2】坚守初心 为民服务

关注我们

征集网官方微信

征集网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