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师范学校1995级(3)班 江霞
有些事情当时只道是寻常,在某个特定的时段,特别的情景里蓦地跳出来说,原来你我曾经见过。
一首歌忆起一段情
有一次,随文学社去某秀美乡村采风,一个小姑娘正在表演节目,许是初上舞台,有点紧张,忘了一个调,正无措时,我恰好熟悉这首歌,装着技痒,练了几句声,小姑娘一下放松了下来,流畅地接唱了下去。同行的前辈惊讶地说:“没想到,你还能识谱懂点专业的,什么时候去学的?”我说那个小姑娘本身很优秀的,我是瓦砾在前,她珠玉在后,我没特意去学过,也不精通,只是恰好了解一点皮毛罢了,还好当年读师范的时候没有把老师教的全还给他。师范和高中的课程设置不同,课程更加细化,语文分为文选和语基,数学分为代数和几何,除了常规高中学科,我们多了普通话、书法、绘画、心理教育、视唱练耳课等新课程,成绩也是综合考量,平时的课堂表现、完成练习占比百分之四十,考试占百分之六十,从山里走出的孩子第一次幸福地体会什么是美学,什么叫普及素质教育。
读过师范的人都知道,那时的学生年龄小,被大家亲切地称呼“小师范”,以便和高等师范院校的大学生区分开来。虽是中专学历,却是初中毕业成绩最拔尖的一批才能进来,十四五岁的青少年,对世界正是充满好奇心有无限探索欲望的时候,师范学校里多种素质教育课程:心理学、教育学、音乐、美育、体育等。对农村只知努力读书的孩子来说,就像一个在沙漠里跋涉很久的旅人,干涸到极点,突然发现了一片绿洲,升起了希望与无限可能。每天中午一节书法课,晚自习前一节视唱练耳或普通话课,体育除了几项田径运动锻炼身体,器械体育、体操、舞蹈形体练习,音乐分为乐理、乐器、视唱三科,美术也有素描、国画、油画、广告设计等不同选择,读书是美的享受,我们第一个学期的校舍在水南街那边,长长的斜坡画满了对未知无尽的探索,一群“豆芽菜”学习“豆芽菜”(五线谱),钟灵台上跫跫的足音,那是学生们在一步步按响黑白的琴键,期望演奏出属于自己的乐章。
桥头的英雄墙,还没被我们的体温捂热,1996年初我们和教育学院对换校园了,几个大卡车轰隆隆地拉走了笨重的桌椅,却载不动那许多离愁。第二学期,学校搬至罗桥校区,新校区在罗家桥,走到市区大概要半个小时,那时还没有双休日,星期天有公交车出行,梅子黄时雨,铁路桥下的涵洞阻成了一片汪洋,你的心也化成了一片海。幸好,环形的艺术大楼分散着各个功能分明的学习区,学校星期天开了选修课,文学欣赏、书法、绘画、摄影、舞蹈,钢琴、萨克斯、单簧管、二胡、吉他等各种乐器,你所能想到的都有,有点像现在大学里的社团,把不同类型的人群聚起来,开发潜能。只要你有兴趣,愿意学,都会有老师无私的教你。大家努力地汲取水源,充实自己,博学的师范生在工作中,什么都能拿下。记得老师对我们说,师范的学生就是要博学多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大家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能走多远,看自己努力付出了多少。师范教给我的第一课:以博大的胸怀,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向学向善的孩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一本书吹皱一池春水
每一树花开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偏好的课程,我选修了几门,但坚持得最久的是文学欣赏。
第一次开课时,刘老师宣称要主讲学生时代的禁书《丰乳肥臀》,没报名的男生陡增,教室旁听席爆满。实际上他给我们上的是外国名著欣赏,《红与黑》里的于连内心的挣扎表现的淋漓尽致,学校图书馆借书证也因此长高了三五尺。他是个妙人,市艺术节时演过话剧《沙家浜》中的反派,血盆大口让人恨的牙痒痒;拿着萨克斯吹动的时候满校园晃荡,花坛里的含笑逗得弯下了腰;一手好文章,在报刊上常见大名。一本书吹皱了一池春水,他像炽热的火焰点燃了文学的激情,学生投稿多的忙坏了我们的校报编辑,《钟灵文学报》太让人钟情。
阅读那是我最快乐的时光,所有想看的名著,中国文选、外国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图书馆应有尽有。实在是一只小老鼠掉进了米仓里,愿意在那里出生、成长,直至终老。这门课程是不参加考试的,对于其它一切名利更是无用的,纯粹兴趣爱好。每次刘老师开出一列书单,我们喜滋滋地端一叠书回寝室,晚自习后仍然有大把时间去看这些所谓的“闲书”,与大师们心灵相通。
一滴水的震颤也许只能湿润极微小的天空,但在一片叶子上却晕染出写意的山水。我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写作、练笔是从写读书心得起,最爱读小说,囫囵吞枣读一些故事情节,为赋新词强说愁,有时候甚至不知道为什么,一拿起笔,会不由自主地代入,猜想如果我是主人公在某个特定的场景里怎样才不会爱恨两难,曾用一本软笔抄专门描写心情的叙述,每页像杂志一样设计版面,画上花草点缀,现在偶尔从箱子里翻出来看看,笔力虽稚嫩,却告诉我世间有无数可能。那时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有时候会把少男少女的秘密记录进笔记本里,青春的故事也有了隐晦的模板。
一句话温暖一辈子
亲其师信其道,在师范三年,独具个性的老师深深地影响着我。劳技老师白先生明明是北方人,一品麻婆豆腐却辣得你跳脚,他幽默谈起女生三步变奏曲,植物园里修剪枝桠不偏不倚;语基美女“青”和“亲”的尾音从不含糊,轻轻地把你敲醒;心理学常女士是所有女生的榜样……像风门的张合,高低的起伏。
班主任诸葛老师是沉稳的水,不动声色地安抚少男少女蠢蠢欲动的心,他的粉笔字有隶书的特点,看着圆润却有力度,我常认为他和书上的鲁迅先生的样子实在太像,思想敏锐但对人极好。
有一年清明节我回老家祭祖,偏远山区连续下了几天的暴雨,路堵了通讯又不发达,我假还没请却去不了学校,学校里很是担心,诸葛老师当时在班上说:我们班上最最活跃的女生一定会安全回来的。这是后来我班上同学艳羡地告诉我的,说老师表扬你了。其实我是班上年龄最小的学生,内向胆小,大声说话都是少有的事,他夸赞我是最最活跃的学生,大概是因为我经常写稿,偶尔发点豆腐块在校报的缘故。这样温暖的鼓励让我渐渐开朗、自信起来,在任何艰难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着一颗热爱生活的初心。
参加工作以后,我自学了大专到本科的全课程,一个人复式教学包揽过一个村小的所有课程,小学、初中、高中教师资格证三本全拿,胜任小学、初中、高中教学工作,下过乡,支过教,被抽调至大型会议的统筹,每一项工作都有质有量地完成,得到服务人民的赞赏。同学们在各个岗位上也是骨干力量,这些未尝没有我们老师的影子。
连续的雨季过后,空气中水分愈加饱满,一个人静静地站在山坳里望见刚升起的月亮,一层层光影晕出来目光所触,柔和而又坚定地泛开,像水面的涟漪,让人想起故乡,想起母校,想起一切美好的事物。
席慕蓉说:故乡只在有月亮的地方想起。虽然离开母校已多载,但他带给你的影响就像那月亮一样,慈悲地温柔地覆盖,呵,今晚月色正好!
作者简介
江霞
女 笔名:幽泽
【上饶师范学校1995级(3)班学生】
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西省青年作家改稿会成员,《教师博览》签约作者,1998年上饶师范95(3班)普师毕业生,爱生活,爱写作,善于在细微处发现闪光点,组诗《心路历程》获得第四届冰心文学大奖赛青年组铜奖,作品在《散文百家》、《散文选刊》、《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江西教育》、《江西工人报》、《上饶日报》、《丰泽文学》、《上饶文艺》等报刊杂志发表几十余万字。现就职于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教育体育局办公室。
END
欢迎关注!
文字:纪念办提供
编辑:饶志华
审核:张国根
上一篇:【摄影征文大赛】第一期活动投稿周日截止,请抓紧时间上车!
下一篇:【征集令】金奖1万元!期待才华横溢的你,为通川写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