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选登丨携一抹暖阳,让扶贫之路充满阳光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9-07-22 

携一抹暖阳,让扶贫之路充满阳光

坪地场村攻坚队——王元顶

  我驻村的地方在坪地场乡坪地场村,自到石阡工作以来,这片土地也偶有涉足。去年,我正式到这里驻村,朝夕相处近一年的时间,我时常会想,于这和父老乡亲们打交道,该是什么样的姿态,才能把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驻村干部的任务完成好,不负人民不负党。辗转于村组道路之间,交流与农家地头之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从晨曦到日落,抬头望望总有一丝暖流炙热心间,我欣喜于终于得到那个问题的答案。想来,最好的姿态,是无论何时何地——携一抹暖阳!

  携一抹暖阳,就是要不忘共产党员的初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当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热潮席卷全国,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作为共产党员,怎样在扶贫工作中坚守这份“初心”,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为此,在驻村期间,我不忘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脱贫攻坚业务知识的学习。为适应环境,尽快进入工作角色,我坚持把学习作为提高自身能力、素质的有力武器,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深入系统的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对于报刊上新近刊发的中央、省、市、县的有关党员干部的新要求、新规定更是笃学不倦,不断武装头脑。同时,聚焦主任务,为了全面提高脱贫攻坚业务水平,以便更好地开展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我将脱贫攻坚知识弄懂学会、入脑入心作为重要任务来抓,以便在后续的扶贫工作中能自觉运用科学扶贫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践。

  携一抹暖阳,就是要心系贫困户,自觉与其打成一片。当我第一次深入贫困户家中,虽提前有了心理准备,但有的贫困户家中的情形还是出乎我的意料,他们为生活努力过,但依旧活在窘境中。徐泽洪户2017年因癌症致贫,郜帮文户2014年因病致贫(郜帮文重症精神病,配偶余为琴重度糖尿病,女儿2岁)……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也激发了我的动力,哪怕不是太阳,也要做一盏烛光,照进他们最晦暗的角落。

  会的活主动干,村里的积雪化了、道路泥泞,带着铁锹、扫把打冰除雪;哪个生病了,亲自开车带去县城看;哪家娃考上大学了,无论怎样都会去慰问;哪家牛马丢了,总是冲在最前面;村里的集体经济,黄花菜产业发展,种植、管护哪里落后,就赶紧催促,一起帮忙……

  不会的主动学,请人帮忙,自学水泥工,帮助贫困户硬化房屋、地面;自学木工,修缮老旧门窗;家禽病了,请专家“巡诊把脉”;哪个村的什么产业发展好了,主动同攻坚队员一起去观摩、学习……

  日子久了,老乡们也更加认可我们的工作,越来越热情。在村里的日子,我们每天都干劲十足。我们走进了他们的生活,走近了他们的心里,他们打心底里高兴!他们的憨厚笑容,像阳光般温暖着我们的心,那一抹暖阳得到最美好的回报。

  携一抹暖阳,于细节处显真情,于无声处听惊雷。桥沟组余启明一家只有两人,62岁的余启明独自在家务农,赶集天靠卖点狗肉养家、供他的孩子余进上学。他22岁的儿子就读于北华大学二年级。2018年11月29日是余启明的生日,余进在朋友圈默默祝福老父亲生日快乐的消息被我们看见。我们驻村工作队自发的准备给他过一个生日,当天我去订购了生日蛋糕,买了些小菜。傍晚我们一行人来到了余老家,表明来意后,余老先是惊讶,然后立马招呼我们进屋坐下,略带哭腔的一大堆感谢感谢之类的话。这些东西对于我们不算什么,却拨动了余老内心深处的感情弦,在细节上下文章,让真情肆意流露。

  驻村和扶贫不只是物质上的改变,精神生活方面的丰富也同样不可或缺。为此,我们四处为孩子募捐图书、影像资料等送到贫困户家中。时常在老乡家里一座,就是几个小时,拉家常、谈古今、颂党恩、讲外面的新鲜事,大家聊得津津有味,平铺直叙的驻村生活有了新“节目”,村里也增添了生气和活力。

  扶贫自然是为帮老百姓多做实事,改变贫穷的面貌,一路走来五味具杂,一言难尽。曾经有过退缩的念头,但想想人生不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我要做的是一个面向阳光、心地向善的人,坚持终究会有所改观,坚信一切灰暗终会被阳光战胜,我能感受到每家每户生活质量提升后的喜悦之情,就像在无声处听惊雷一般!

  一路走来,实感不易,在驻村帮扶期间,通过与其他攻坚队员的努力,全村全部实现户户通水泥路、家家有安全住房、人人吃穿不愁。我个人帮扶的9户里,截至目前,7户已脱贫,2户虽还在努力,但不论多难,不论多辛苦,我会依旧携一抹暖阳与他们一直同在。

编辑:王 飞 冯大儒

校核:罗立军 编审:刘 杰

投稿邮箱(sqdjwx@yeah.net)

上一篇:征文 | 我终其一生在寻觅你
下一篇:【征集令】金奖1万元!期待才华横溢的你,为通川写歌词!

关注我们

征集网官方微信

征集网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