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选登| 韩江:一条河流的儿女情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9-08-30 


韩江:一条河流的儿女情

——建国70周年韩江掠影

南方遇上雨季的时候,从云雾飘落的雨在山野交响成风,此时撑场面的雨水淅沥成涧、成溪,山谷瞬间有万马奔腾,或浊浪滔天之状。云雾山中的丛林似过滤的栅网,筛出来的江水行过泥土溢满江岸。水利的术语习惯了行洪的说法,殊不知行走的沧浪之水层层沉淀着泥沙,你越推搡,我越想停留,因而飞速推行的水,不出两天、三天,一江洪荒之水,顿然变成披绿的镜湖。她时而桀骜不驯,时而平静如初。年年如此的一江水,滋养了一地人文,一千多万人口的哺育是如此交付给了这条母亲河。






她,是韩江。


韩江四季如春,江岸的静绿倒影,常常带着渔汛时的船和网。人们在这里捕猎,在这里生殖,一块三角洲蕃衍密集的人文。客家的、潮汕的,一衣带水的母亲河年年演绎“君住江之头,我住江之尾”的生活图景。上游的人将山里的竹子、木炭、米粉、木薯船载而下,下游的商贾将鱼盐、火油、布疋、药品送上了山村。先民们的这种君心我心,将生活进行到底的夙愿紧紧地攒在这条江上。来自苍茫大地的中原人一队队行进到这里,迁徙的蛩音记录了历史,铭刻在古城上那一座座牌坊的碑记里。百年风云的中国南方,也因为这条江,留住了红色革命者筚路蓝缕的身影,又输送她无数优秀的儿女走向战场。韩江因此无愧于自己成为中国的“最美家乡河”。


几十年来的中国经济大发展,带来了富饶的物质世界。一时间这道美丽的天然河道,被各种杂物污染着,水质变了;遇大旱季节,河道干涸、断流,那时的她恍如北方的小河,情势变了。人们需要水,要喝、要吃、要活,生命河的含义爬上了心头。


如何用另一种方式留住这苍茫之水,给四季留下山清水秀。炎炎的热夏,有时却因为山洪暴发,洪水淹没村庄、庄稼。人们爱水,又苦于水。曾经的苦难,曾经的辛酸岁月,在家园背后的子孙中凝固成族谱里的记载。韩江于是开始了筑建,筑坝、建取水口,将水管接到了江心,那是干涸与渴望的呼唤。韩江于是开始了一级一级的水利工程的建设,先是潮州供水枢纽,这是专业意义上的解决粤东群众“饮水难”的水利工程;继而有个东山水利枢纽,再之又有了韩江高陂水利枢纽。而下游的五大出海口,一道道节制闸威武地站立在江海之中。一线连接在江上的这些枢纽,逐级控制了水的行走速度,留下水的脚步,焕发一地繁荣。


韩江上游的条条支流,将山地情怀带到了远方,这种情怀又跨海、跨江滋养着下游和海岛,这是母亲河饱含深情大义的博大和滋养之力。近些年之前,粤东海上明珠的南澳岛,居民们都是靠天喝水。从韩江下游引水过海进入南澳岛的当夜,许许多多的岛上人家傻着眼,时不时去打开水龙头,看着时时不停的来水,时时惊讶。这水从何而来?有的人甚至百思不得其解。祖祖辈辈喝天上水的年代自此画上了句号。——这是跨海之水。


地处普宁、潮南、潮阳的练江流域,一百五十里长的江岸,星罗棋布满是村庄,密密麻麻住着几百万人。生活、生产挟带而出的污物污染了练江,练江两岸的群众日夜考验着水安全的威胁。揭阳榕江水向东南行走,北河、南河分汊而下,在下游的揭东六镇,“水尾”的居民也缺水,他们的望水兴叹,又是一年年。构建三江连通,韩江是主要水源,榕江是水系的连通通道和第二水源。韩江、榕江而贯通至练江,这三级跨越的“空间概念”,一举而解决区域水安全又解决生态治理,美丽江河一盘棋,两手发力的水利人有将韩江推上了“大姐大”的宝座!——这是跨流域之水。


大区域的水安全,在更早以前谁也不曾敢妄想。当强大的中国有了自己的实力,鬼斧神工的巨人梦想哪一件不可以实现?两年前的八、九月间,广东省连续召开两次工作会议,研究推进韩、榕、练三江水系连通工程的规划建设。广东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关于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决策部署,在如何做好“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上,与会专家、学者纷纷献计献策,粤东三江流域的系统治理倏忽成为一个亮丽的尝试。

韩、榕、练三江流域水资源实现了可控可调,韩江以外的榕江、练江水环境、水生态和水质量由此必将有了质的改变,韩江由而走进更开阔的陆地和人文,走向更新的境界!一条母亲河,由此滋生更多的儿女情。


七月流火。鹿湖隧洞引水工程是“三江连通”的首要节点。走在这片火热的工地,盾构机机声轰隆,工地里人头攒动。项目负责人介绍说,该工程实施后,可实现每年从韩江引水6.1亿立方米,通过新建的鹿湖隧洞引水工程、榕江关埠引水工程、乌石拦河闸引水工程和潮水溪疏浚工程,韩江之水输送到流域以外,造福粤东人民!


在工地现场,笔者无不感慨。在韩江的治理史上,自古以来,历代的官员和民众代代接力,谱写了一曲曲悲壮之歌。迄今1200年前,韩愈莅潮,所做的第一件事就与这条江息息相关,他在江边筑台祭鳄,向鳄鱼宣战,就是向顽固的势力宣战;他治理金山溪,兴农桑,开启了韩江治理史的神话。金山溪在七屏山之下,这一带的百姓感恩韩公,在这里兴建韩祠以资纪念。北宋盐官李前,在韩江下游的东溪和北溪之间用14年的时间挖掘了南溪河,贯通了东溪与北溪,南溪河自此是漕运和农业灌溉的运河。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宋代开始绸缪在韩西平原引韩灌溉,至明朝,堤、涵、沟的农耕概念渐渐明晰起来。史料记载:“有堤即有涵……龙湖而上涵水转西,龙湖而下涵水转南。转南者隆津、上莆、南桂、龙溪四都,荫田何啻万顷?……”(明 林熙春)。知府周鹏建南门涵引韩江水通三利溪。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海阳县令金绅改筑南门涵,增建消力防冲设施。3年后在南堤建有引韩灌溉涵洞24座,灌溉大片农田。清同治年间,潮州镇总兵方耀开凿蓬洞河,连接了西溪与东溪,还疏浚了韩江梅溪水道。这些记入史册的河流治理佳话,在一个特定的地域内流传至今,一场场造福韩江子民的治水被记入史册。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冬,国民政府筹划在榕江建设“导韩济榕”工程,计划通过引韩江水经长美、枫洋注入枫江汇入榕江,以改善灌溉、压退咸潮,迄今潮州城北的“龙空涵”就是当年的历史遗存(旧址)。1953年5月至8月,粤东水利组织成立了“韩江下游防洪灌溉工程指挥部”,准备筹建大引韩工程,以解决韩西平原45万亩农田的灌溉,并进行了设计、丈量和实地勘算。苏联专家沃洛夫接到设计书后认为“渠首尚有问题”,“不宜急于开工”。按照当时的国力和技术条件,这件事只好搁置。然而,年年增长的潮汕人口,万顷田畴的用水一向成为不和谐的记载。可以说,村与村间的矛盾根源,常常与农田用水有关,这是旧时代留给我们的遗憾和悲怆记忆。如今,往事越千年。新时代,新力量,新作为,跨流域的梦想终于在今天能够实现,这是国家的力量,人民的力量。


韩江千山竞秀,涓涓细流汇聚成河。论地理位置,她偏居东南沿海一隅,实属不起眼。她全长470公里,约为黄河的十二分之一,但年均径流量260亿立方米,约为黄河的二分之一。亚热带季候风从太平洋带给她丰沛的雨水,她的能耐,足以养活更多的人。在一个崇尚节水的社会里,一滴水,一点恩;一江水,一地情。一条韩江,不仅融合了客家和潮汕两个民系,带动着地方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还将客家与潮汕纽带般地缠绕在一起,文化互通,民俗互荣,在她更加开阔地走向流域以外的时候,同样滋养着韩江的儿女情长。






作者简介

作者陈伟家,男,现工作与广东省潮州供水枢纽管理处。汕头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个人著作有散文集《醉美韩江》(长江文艺出版社2017年12月版)。水文化论文多次在《中国水文化》发表,散文散见于《中国水利报》、《江河》杂志等。

策划/《大江文艺》杂志社

编辑/王婷

中国水利作家协会出品

投稿邮箱slzj666@sina.com

长按扫码

关注水利作家

讲述水利人自己的故事

上一篇:【征文倒计时2天】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
下一篇:【我和我的祖国】征文选登:迷失上海/祖国,我将为您奋斗终身!

关注我们

征集网官方微信

征集网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