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苏家坨镇中心幼儿园 刘军茹
我是一名幼儿教师,和孩子们在一起时,我深深感到别看他们小,他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有着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为了使他们和谐、健康、全面地发展,我们就要善于走进他们的生活,走进他们的世界,对他们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包容、多一些尊重,了解他们的需求,从而叩开他们的心灵之门。
早饭后,孩子们自由地进入了活动区活动,我走进了积塑区,当孩子们将拼插好的玩具展示在我面前时,我总是要趁机表扬他们几句,这时,石头捧着他拼插好的玩具走到了我面前,说:“刘老师,你看,这是我自己插的飞机,厉害吗?”我一看,乐了,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这哪里是飞机啊,连个翅膀都没有。为了给他树立一个飞机的正确概念,我指着旁边幼儿已经拼插好的飞机给看:“你那哪儿是飞机啊?飞机是有翅膀的,没翅膀怎么飞啊?”说着我还顺手给他的“飞机”装上了一对翅膀。而其他孩子听完我说的话,也大笑起来,纷纷说道:“本来就是,他那根本就不是飞机!”......
当我正在孩子们的笑声中为我及时纠正了他的错误概念而感到骄傲时,我发现石头刚才那股愉快、兴奋、专注的神情荡然无存。他沮丧的撅着小嘴,用委屈的声音嘟囔道:“我的是隐形翅膀的飞机,是没有翅膀的。”还边说边拆下了我刚为他装上的机翼。看着这一幕,我自问道:难道是我错了吗?难道我还不了解他们?在他们的作品中还有我不曾领悟的新意?想到这儿,我不由得和石头聊了起来......我认真地倾听着,专注的望着他,不知不觉中,我的身边围了许多孩子,他们听着石头的设想,纷纷说着:“石头,你的飞机真厉害!”“石头的飞机真棒!”“我也要设计一架这样的飞机。”......
看着石头越加灿烂的笑脸,听着孩子们眉飞色舞地说着自己的设想。我深深体会到了童心的可贵。最初我试图用现实生活中的“真相”引导幼儿按照我认为正确的方式去表现和“再造”飞机,而孩子却执意地将那对“并不隐形”的翅膀拆下来。以往孩子的这种表现常被我们误解“个别”“固执”“不开窍”,今天我不再这样认为了。假设我一定要按照常规只认同有翅膀的飞机,那对于乐于创造的他,该是怎样一种伤害?在孩子们的想象中,有各种我们意想不到的飞机在飞翔,老师应该用心珍惜、保护、支持他们在想象与创造活动中长大。忽视孩子的求异思维,武断地将自己的观点硬性地让幼儿接受,结果要么是孩子默默顺从,从此不再开启创造的大门而随波逐流,要么便是使孩子因教师一时的强硬“指导”而形成消极经验,以后拒绝与教师深入沟通、交流。
由此我越发体会到走进童心世界是何等重要!它不仅仅只是一句口号,而更需要我们老师实实在在地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要真诚地尊重孩子每一个想法,耐心平等地对待与他们的每一次沟通交流,体察他们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真切地了解他们的所见,所思,所想,真正读懂他们。在幼小衔接阶段,我们更应该多理解童心,注重保护孩子的这种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进入小学的学习之后,继续保持求知心,创造性。
(注:本文为2019年北京学前教育宣传月征文。)
—— END ——
版权声明
本文为《学前教育》原创稿件,版权归本刊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微信号联系申请权限,并注明“本文来源《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未经授权转载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我们,扫描二维码
传播教师自己的声音 陪伴教师幸福地成长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期待!
如果您想订阅《学前教育》幼教版,您可选择以下订阅方式:
1.拨打订阅热线:83558381或83552129;
2.在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2—150。
上一篇:征文 | 中秋,来写下你的“小团圆”故事吧
下一篇:征文什么都想写,什么也写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