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残联举办上海市助残志愿服务总队成立暨上海助残志愿者服务标识发布活动。从此,这些热心帮助残疾人融入社会的志愿者们有了统一的标志、口号和昵称。
上海助残志愿者LOGO整体轮廓为上海英文首字母“S”形状,以红色渐变为基本色调,以白鸽、飘带、手型为基本构成,突出“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此外,“上海助残志愿者”也有了一个可爱的昵称--—“小石榴”。
据悉,上海市残联向社会公开征集“上海助残志愿者”服务标识,共收到LOGO、宣传口号、昵称等作品700余件。经过初选、专家评审、网络展示、综合评判等多个环节,历经了3个月才正式对外发布。
今年,市残联系统推荐的10名志愿者、5个志愿服务组织,经市文明委主任会议通过,获得了2018-2019年度“上海市优秀志愿者”“上海市志愿服务优秀组织者”“上海市志愿服务先进集体”“上海市优秀志愿服务品牌项目”称号。
城市规划师参与助残倾听不能忽略的声音
上海助残志愿者王森会后在自己的朋友圈写下“新的起点,新的征程”。王森所在的是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志愿者服务团队,从事助残活动已有6年。
在王森的团队中,志愿者大多是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城市规划师。“他们作为志愿者的身份,可以让残疾人朋友更好地认识到上海这座城市的规划,甚至可以让他们亲身参与到城市规划之中。”
从参观游览上海城市规划,到讨论上海无障碍设施的建设。王森的团队每年组织不少于4次的活动,每次的规模也有几十到上百人。他告诉记者,残疾人可能是一个微小的群体,但是他们的意见对于城市规划和建设是不能忽视的声音。
实际上,王森也是一位残疾人,深知肢体残疾带来的不便。“只有他们通过自己的能力或者借助科技的力量,与大家在同等环境下生存,参与平等的竞争,才能真正融入社会。”王森希望,通过志愿服务的途径,与残疾人朋友们建立起沟通的桥梁,真正帮助到残疾人群体。
全家参与助残志愿者活动希望更多志愿者加入
每一个周末,在浦东辅读学校的操场上,都有一群孩子在进行软式曲棍球的比赛。这其中有辅读学校的“特殊”孩子,也有普通的孩子,一场场“融合”活动让他们之间的距离更加亲近。这些活动背后的推动者,正是作为教练的泮秀芬。
“一开始他们叫我阿姨。”泮秀芬回忆起刚和这些孩子们在一块时,彼此之间还有些生疏。“有一次寒假回来,他们一看到我就拼命拥抱我。”那一刻,泮秀芬的心化了,更加坚定了从事助残志愿者工作的决心。
泮秀芬是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的老师,已经从事了4年多特奥融合软式曲棍球活动志愿者工作,还有1年多梦工坊咖吧志愿者活动的经验。“活动带给特殊孩子变化是非常明显的。”不仅明显提高孩子们的运动能力,也锻炼特殊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孩子们多了规则意识,也更加自信,对于融入社会的适应能力明显提高。”
作为“上海市优秀志愿者”,泮秀芬的家人也十分支持她的工作,可以说是全家都投入到了助残志愿者的工作中。“我们都是一样的个体,只是特殊领域不同。”她告诉记者,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投入助残志愿者的工作中。
征集官方网站:https://www.1zj.com/             官方微信公众号:征集网
征集发布电话:159-677-55955(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