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58528075(微信同号)

首页

征集中心

揭晓中心

设计揭晓

搜索

征集论坛

“义勇之凤·感恩之城”获奖作品公示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5-01-04 

短联: 一等奖 0317-A 福地感恩思义凤; 爱心接力有灵犀。 

二等奖 0230-A 义凤基因延续处; 好人故事进行时。 

0327 义谱凤城,放歌清远; 恩培心壤,遍植梧桐。 

三等奖 0376-D 凤鸣多福地 义驻有情天 

0330-B 义深骨髓源一凤, 恩润心花香满城。

 

0300-B 每见微行彰大义, 时来佳凤息高梧。

 

0218-A 清声永带凤凰韵; 远德长传义勇风。

 

0126-A 施义飞来千古凤; 感恩凝聚一城心。

 

0226-B 德范薪传起凤里; 爱心律动感恩城。

 

0373-A 人凤和鸣,心灵共舞; 山川不老,义勇长存。

 

0102-A 人守千秋义; 凤标一座城。

 

0178-A 总向凤城掬善水, 常浇龙脉长新枝。

 

中联: 一等奖 0012-D 清而弘德,广布仁恩,春秋可鉴北江暖; 远以扬名,常彰义勇,风雨不磨南岭高。

 

二等奖 0123-C 见德思齐,故教此水此山,清风自远; 知恩图报,莫问是人是凤,大义同归。

 

0216-C 神奇一座城,得凤之形,凤之名,凤之美; 清远千江水,延民者义,民者勇,民者情。

 

三等奖 0317-C 天不遗珠,耀眼是义勇光芒,秀灵山水; 地何称福,感恩有文明底蕴,道德基因。

 

0274-D 崇义勇以文明,爱播于人,责担于己; 借风云而砥砺,民清其质,凤远其声。

 

0364-C 美凤启新城,身化舟,行化碑,德化海; 好人荣古邑,恩宜感,义宜守,勇宜嘉。

 

0058-C 大爱无疆,临危拯溺,援手何分人凤? 高风有继,以德立城,感恩永续精神。

 

0376-B 神凤于洪流振起,背负苍生,飞奔高地; 好人如碧浪涌来,心怀大美,温暖清江。

 

0269-C 我臂伸时,龙竹横江,敢教义勇援竿起 人心向处,凤城聚德,每引恩慈并翅飞

 

0013-C 孰能喻此瑶城?景比桃源,品齐君子; 我欲迁兹福地,感恩闾里,行义神州。

 

0363-C 凤人互救,义勇情浓,北江万古凝成碧; 造化有知,水山形变,大德千秋融入城。

 

0346-D 福地梦长耽,看南岭凤飞,北江龙跃; 清城名远誉,有恩弘万里,义感千秋。

 

长联: 一等奖 0363-D 莫道凤凰已逝,且看血脉为河,骨骼为山,地亦感恩铭大德; 须知薪火长传,不尽拯危之手,倾囊之助,爱如化雨润新城。

 

二等奖 0341-C 千古感洪恩,义勇弘扬,凤凰碧血今犹热; 一城怀大爱,道德承载,诺亚方舟永不沉。

 

0115-C 万物此心同,想凤鸟张生,舍身互济,于危难处昭彰大爱; 千秋高义在,有潘哥周伯,接力勇为,看平凡人砥柱中流。

 

三等奖 0358-F 义勇赋传奇,忆当年凤化方舟,何壮何悲,风物雄浑彰道德; 文明歌盛举,看此际民行好事,如碑如岳,湖山砥砺共精神。

 

0229-C 藉抬车之力,托举之功,树起典型,但使人心存义气; 感扑水之恩,赤诚之爱,拔高清远,故将凤字命城名。

 

0373-B 杰地合当来凤凰,看北江义影双飞,绚丽千年仁者舞; 美名岂独在山水,数清远好人群现,铿锵一曲爱之歌。

 

0291 大义传生机命脉,垂高范不存私念,史崇勇节清名远; 方舟是凤翼人心,渡劫波无异佛航,民感慈恩善举多。

 

0298-E 抬车托爱,助弱扶危,清远好人多,万众争传春信息; 溯本寻源,知恩重义,北江灵液活,千秋不泯凤精神。

 

0123-D 佳话永流传,当年洪水滔滔,义勇重将城筑起; 真情长递送,今日和风习习,帮扶如见凤飞来。

 

0032-E 人凤舍身互救,在人不易,在凤尤奇,早书义勇如山立; 古今患难相帮,于古颇多,于今更盛,岂让恩情付水流。

 

0140-D 舍身化一叶方舟,解城危岌岌,民命忧忧,义举岂随神话远; 仰圣来千秋福地,赏梧绿蕤蕤,凤鸣翙翙,祥云常伴北江清。

 

0298-D (赞托举哥潘志明、一元暖一城的何卓远) 是谁托举蓝天,五指化高峰,义勇浑如清远凤; 羡你倾陈赤胆,一元涵大爱,温馨每带北江春。

 

“义勇之凤•感恩之城”评审札记之一

   公示真好

   ——兼答国粹论坛联友留帖

   杨振林

  公示真好。粗略回顾,至少有四:一是避免遗珠之憾;二是尽快进入交流学习阶段;三是联友的火眼金睛,揪出联抄公;四是联友依靠集中精力对晋级联作拿出“显微镜”,可最大限度地避免硬伤联作获奖,也避免有缺陷的联作拿大奖。

  这次“义勇之凤·感恩之城”对联征稿也不例 外。仅看国粹论坛,一日之间,跟帖六七页,均为学术性探讨,各抒己见,颇有见地,一些问题经过探讨,将更趋明朗,众联友获益,也可以说为楹联艺术做出了一 定的贡献。这些帖子,无论说好说差,均态度端正,作为主办方代表、评审人员之一,感到欣慰。借这个机会,对有关问题,也说说个人看法。一家之言,仅供参 考。

  一、“起凤里”三仄尾和有关声律问题

  起凤里是目前清城区一条小街的名字,传说中舍 身救助雏凤的张易,生前就住在那里,征稿启事里有说明。无疑属专有名词,这样的三仄尾,符合一般惯例,也不违反《联律通则》的基本精神。《联律通则》第十 条专讲避忌问题。其中第(3)项是“仄收句尽量避免尾三仄。”我理解为是尽量不出现三仄尾,不是完全肯定三仄尾违律。像这个专有名词,是没法避开的三仄 尾。作者也深明其理,撰联之后特意附加了说明,大家在作品汇总公示里可以看到。

  就个人审稿而言,对仗基本工整、表意准确、境 界高是第一层面的,文采、声律放在第二层面。打个比方,假如遇到类似“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样的联句,我不希望被一笔抹倒。个别字词出律,如“反喂 鸦鸟”之“喂”字那里当用平声,按比例扣分就是。我的思路,并非个人执着知见所致,而是有依据的。从唐子畏先生的《历代状元诗联鉴赏》,到潘国璋先生的 《现代佳联300副》,都有不合乎平仄一般要求的佳联名作。前一本书当中收录了早期作品,固然存在律体尚在发育的因素,但后者则是律体早已发展成熟之后。 此外,学习《联律通则》,钦佩其严谨的同时,也从第九条至第十一条品读出活的灵魂。格律必须讲究,但不要过于教条,死磕不放。否则因律害意、因辞害义,如 缘木求鱼,如南辕北辙,努力追求却不得为文之要领。

  二、凤鸣翙翙、涅槃和有关词性问题

  关于“凤鸣翙翙”:

  问题的提出,来之于140号作者的一副联作—

  舍身化一叶方舟,解城危岌岌,民命忧忧,义举岂随神话远;

  仰圣来千秋福地,赏梧绿蕤蕤,凤鸣翙翙,祥云常伴北江清。

  联友“知无不言”留帖认为:应该“凤鸣哕哕”,用错字了。

   “哕哕”与“翙翙”,均见于《诗经》。

  《鲁颂·泮水》:“其旗茷茷,鸾声哕哕。” 毛传:“哕哕,言其声也。” 高亨注:“哕哕,有节奏的铃声。”

   《大雅·卷阿》: “凤皇于飞,翙翙其羽,亦集爰止。蔼蔼王多吉士,维君子使,媚于天子。凤皇于飞,翙翙其羽,亦傅于天。”

  据此可见,“翙翙”当指羽毛扇扑时发出的声 音,或简单地理解为鸟飞声。“凤鸣翙翙”,用词不准,或者说承接不稳。全联来看,表意到位,立意颇高,对偶较为工整,略有文采,但此处应适当扣分。造句似 可考虑“凤翔翙翙”,或者笼统地“凤声翙翙”也行。但都不及“凤鸣哕哕”精准。

  关于“涅槃”:

  涅槃一词,是“舶来品”。在佛陀出世前,印度 《奥义书》就已经在使用了,原先指回归于包含一切且常乐我净的清静梵我。而佛陀觉悟后,明白“因缘法”,对涅槃一词有新的定义和解释。按佛家的完整解释, 本身涉及较多的教义术语,可能越讲越复杂。本文删繁就简,归纳了译为中文后较为通俗的说法:

  涅槃,是佛教行者所追求的最理想境界。意思是入灭、灭度、寂灭、圆寂、清净、解脱、永恒、不生不灭等等。是一切都不再执着,是万法皆空的,是智觉圆满,是无碍、清净、正确、安详、光明,是寂静的大解脱境界。

  《联律通则》第十一条“允许不同词性相对的范围大致包括”当中:之(1)就是“形容词和动词(尤其不及物动词)”。个人理解,这是基于形容词在诗词当中经常被活化出动词功能而制定的原则。

  灭度、入灭,显然是名词;清净、光明、永恒,属于形容词;作为一种称谓、一种境界,可视为名词。例如,并不鲜见的词组“证入涅槃”。由此可见,“涅槃”一词,词性复杂,既是动词,也可以是形容词、名词。对联作的具体判断,要看前后用词和下联相对应的词语甚至整个分句。

  对于评审判定,联友“扶风九万里”转帖后面的建议可取:“涅槃。是外来语,梵文音译,结构应该模糊处理吧。一般用作动词”。

  在创作实际中,词性变了,其结构也会随之发生一些变化。

  三、几个具体问题的探讨

   之一:

  举巢搏浪,雏凤归碧梧,百里画廊桐花艳;

  渡劫涅槃,灵躯化高地,千秋松岗竹影深。【编号0255】

  联友“知无不言”留帖:“多处失替,这个模式不应提倡”。

  看来作者阅读征稿启事很仔细,不太为人注意的地理名词都用上了。格律上,确实如联友所言,不应提倡。如果调整一下词序,或者改为“峡江百里桐花艳/松岗千秋竹影深”,将会避免明显的失替。

  评审组成员、艺术指导蒋红岩先生在QQ小组留帖,认为:“雏凤归碧梧/灵躯化高地”,这个两相对仗,以诗句格律来讲,是为拗救。但是,对联采用拗救是不可取的,尤其是平仄失替,这种拗救,属于“下下乘。”

  格律,在我们评审时大约占20%的比重。投票 或打分时,所有成员对有违格律的联作都会“打折”,但扣多扣少会不一致,原因是有的成员扣得重一些,有的轻一些,且评判前互不通气。此联和其他一些“问题 联”能晋级,说明评审人员的独立性和审美趣向的多样化,具体到格律问题,在各自的心目中也有轻有重。

   之二:

   “早书义勇如山立”。联友“知无不言”认为:书改作“将”感觉更妥帖些。

  确实,改为“将”字,估计不会出现异议,遣词造句很稳妥。但我个人认为,用“书”字也并非随手,是在追求具象、生动吧?故事,本是“说书”所流传。再说,就把宣传义勇精神比喻为大大地“书写”一番、或者想象夸张“书法”出一个矗立如山的“义勇”二字,也未尝不可。

   之三:

  千秋栖凤地;

  一座感恩城。【编号0086-A】

  

  满城龙气象;

  千古凤精神。【编号0285-A】

  请允许我再加一副作品一起探讨:

  一江龙气象;

  两岸凤精神。【编号0209-A】

   0086-A号作品,在第一轮推优时,觉得“6+1”诸元不缺,言简意赅。且时空交错,使得联作气象博大,符合自己的评审趣向,圈在候选之列。后来也是看 到下联与“美丽清远·环保文化杯”的一副获奖联作的末句基本相同,没有选入。但在第二轮补选时,我突然感到这副联作的实用性,想象其作为将来凤凰台镌刻或 者有关主题活动悬挂,氛围将相当好。下联虽造句与“最是感恩一座城”近同,但上联完全不同,全联是另一番境界,于是投了1票。

  对联的存在与发展,实用性是重要因素吧?

  增加0209-A号作品一起探讨,是因为我在评审时对它和0285-A号作品颇费思量。当时考虑:

   0209-A“一江龙气象”的“江、龙”一体,气韵流畅,下联“两岸”也可以代表清远或清城区,敝处也和一些依水而居的城市一样,称“一江两岸”。时空交错虽不明言,但粘了个“龙”字,并不乏古意;不往典雅方面想,则有语言明快、意境清新的感觉。

   0285-A“千古凤精神”之句时空交错,明显地拓展了涵盖面。但对上联的“满城龙气象”一度存异,认为欠稳妥。后来转念一想,作为龙舟之乡,其含混表意无妨,允许夸张。此外,上下两句合起来看,“龙、凤”可作互文理解,全联并无不妥。

  难以取舍而评审时间有限,于是想到求助,QQ留言给两位评审小组成员:“这两副中心意象相同,我想了半天拿不定主意。假如你选其一,觉得那个稍好?”

  两位同行的意见偏向于0285-A,交卷时限将到时,我仍然为这两副联作犹豫不决。情急之下,采取了一个不合乎规定的做法---两副做一副推荐,并附言请统计分数的主持人:其他评委的票数集中在哪一副我的这1票就落到那一副的头上……

  实属无奈之举,同时估计到短联票数可能会比较分散。另外,也想到一点,如果让我重新组合,我会基于实用性考虑,重组如下:

  一江龙气象;

  千古凤精神。

  是否妥当,欢迎探讨。如确有机会使用,两位作者一起署名并均分稿酬——此为后话,也是承诺。

   之四:

  做人中凤、薄天外云,见义勇为无/二话;

  惜眼下福、树广东脊,感恩不愧第一/峰。(新声)

  联友“对联闲人”留帖:“后三字,结构不一致。请评委明察。”

  个人意见:具体情况具体看待,一是此联落脚的节奏均为三个字,彷如排比、连珠,并考查其文意,可以不分拆。二是“无二话”属于一个文言、白话两通的词,俗话作趣语入联,依《联律通则》第十二条,亦属于评审条件放宽之列。

  感谢联友“对联闲人”把存疑摆上桌面。另外两个问题回应如下:

   ——“福祉”,并列结构,“清城”是并列结构吗?

   “清城”指本次征联的主办单位所在地清城区,作为文学语言,说是清远市的简称也成立;“福祉”也是名词,对仗没问题。在该联作中,“清城”二字不宜分割。至于与本主题无关的,如作么么很“清”的“城”来组词,则另当别论。如此,形成定中关系,属于偏正词组。

   ——“普渡”和“永恒”的词性一致问题。

  以该联文意来考查,其对仗属于宽对,这个应该没有异议吧?割裂来看,“普”、“永”属于时空名词,对偶工整;“渡”在这里属于动词可以肯定,“恒”字稍复杂,词性变化较多,且取相关词性列举如下:

  苦读有恒:持之以恒的决心。大体上属于名词。

  许慎《说文》:恒,常也。大体上属于副词,也有时间的味道。

  《易·序卦传》:恒者,久也。属于形容词。

  此外,《杨吉德周易讲座》释义:“恒”字从《周易》恒卦卦象而来。“恒”的字义应是要存济人之心,乐于帮助别人。

  从此分析,此联的“恒”,若作名词解,失对;作形容词解,属于《联律通则》允许范围;以杨吉德先生的释义,有济人、帮助之义,可作动词,属于工对。

  作者本意如何,不得而知。读者作何想,自可选择。我想下笔时未必考虑很多,一般分寸是觉得表意到位、能对得上亦即宽对即先过。我评联时,也是宽对基本不扣分,整体质量相当时,工对者加分。

   之五:

  何而铄古今,人既有情,凤焉无义?

  足以兴清远,尔尝播爱,我自感恩。

  联友“笑对”提出了13个存疑之处,其中对这副的原因问得明白:“只播爱、感恩就足以兴一个地方?”

  个人理解:文学作品不同数理逻辑,不宜这样用归纳法。作者表达的意思是说一种高尚的人文精神可以使一个地方兴旺。

  另一副有提示,是存疑“龙舟水起”对“芒种人归”的断句吧?

  作者有题记作注释,其本意确实是“龙舟水—起”,但实际上字面断句为“龙舟—水起”也通。两相考虑,形成合理的含混,可不视为节奏失对。

   之六:

  联友“晴月”问:“起凤里”、“掬善水”是结尾三连仄吗?

  答:“起凤里”是专有名词,允许三仄尾,原因前面已经分析过。编号0178—A作品“总向凤城掬善水/常浇龙脉长新枝”,用的是新四声,“掬”是阳平。

   之七:

  清而弘德,广布仁恩,春秋可鉴北江暖;

  远以扬名,常彰义勇,风雨不磨南岭高。

  联友“扶风九万里”留帖:“这副不错啊,为什么有人疑义。可否说清楚些。”

  前面有存疑这副联作的帖子,把上下联的后分句 都加粗,疑问应该在后分句。我的理解:“春秋”为时序,又使人联想到史书《吕氏春秋》,那么整个分句说的是,历史会见证北江因清德仁恩薪火相传所带来的温 暖。切合征联主题,表意到位,文辞流畅。上联应该不会有太多疑问,存疑可能在下联。

  昨晚分数统计出来了,此联排在前列。我们评审 组也热烈讨论,焦点在“风雨不磨”是否有问题。过程太长,简要说说主要观点:引经据典,没有;当代使用,很多(如:《戏曲艺术》1983年第02期《道路 任坎坷风雨志不磨---记王秀兰的舞台生涯,等等);字面解释,通顺。最后评委表态,绝大多数认可。

  个人则看到,此联平仄交替,后分句用的不是七言的正格,是变格。上下平仄相对,符合联律要求。即使认为这方面存在不足,甚至再抠一下未有定论的小孤仄,此联仍是瑕不掩瑜。

   之八:

  延人生命倾肝胆,

  知尔涅磐成凤凰。

  联友“客家缘”留帖:这个“尔”是谁?又是怎样涅槃(化为)为凤凰的?这个得说请清楚。只听说过凤凰涅槃为诺亚方舟的,没听说过什么东西涅槃为凤凰的。

  振林解释:原来有标题,作者是题咏捐献人体器 官的花季少女吴华静。作品汇总公示时保留着,这位联友可能没看到。这个“尔”当然是指吴华静。吴华静死后,作者认为其仁义永存,想象其精神不灭,化为义勇 仁德的“清远之凤”。这个想象在逻辑上一脉相承,作为比喻,也非常恰当。

   之九:

  联友“联纛高擎”留帖,问自己的落选联“不知哪处出错,还请方家指点一二。”作者的参赛联作:

  化方舟以报恩,仁风载道;

  赓义凤而为善,大爱齐天。

  个人认为:这副联作相当中正,立意也高,诸元不缺。没能晋级的原因,不是哪里有“错”。而是亮点不足以吸引评委。再看看下面的两副短联,可能会觉得落选并不冤枉:

   0140-B

  恩报一城,义传千古;

  魂归凤里,爱满人寰。

   0428-A

  水里涅槃,流芳清远;

  舟中绝唱,载德永恒。

  无可否认,评委审美趣向也存在差异。这也是资深联家、甚至是“获奖专业户”们常说的“运气”。

   之十:

   “之十”不是问题,是个感叹号。

  读到联友“乌蒙一松”的留帖“清远不清!张易不易!”我不禁莞尔。想起自学习诗词歌赋以来、特别是当楹联作品评委的时候,扯不清、道不明的词性和结构,还有到现在都还没搞清楚的词性变化,竟涌出“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不是离愁,是胜似离愁的“联愁”。

  舍身救雏凤,张易不容易。评委审千联,也是不容易;联友灯熬心血,之后翘首以待,更加不容易。确实,大家都不容易。

  为大家不易之故,亦为本次主题,振林感恩参赛者,感恩留帖联友。因为有参赛作品、有留帖信息,引我思考,令我学习,给我启迪。

  最后,再说一句:公示真好。

   2014/12/29于无无明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