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58528075(微信同号)

首页

征集中心

揭晓中心

设计揭晓

搜索

征集论坛

两碗镇“花山节”故事有奖征集入围作品进行网络公开投票啦!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8-07-08 

 

 

 

 

两碗镇“花山节”故事有奖征集活动自2018年5月16日启动以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截止目前,共征集到文字类作品21件、图片类作品131件。经过评审委员会初评,共评选出了文字类入围作品12件、图片类入围作品15件。

即日起至7月9日24时,网友可关注《生态两碗》公众号,为您认为最优秀的作品投上一票。投票结束后,评审委员会将结合网络投票结果,综合评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公示。

朋友们,下面的投票分为文字、图片两大类,可以同时为您喜欢的文字类、图片类作品投票(可以多选),投票在最后哟。

  

文 字 类

1号

作品

三角村,深山苗寨的华丽转身

 

狄廷秀

昔日昏暗无光、四面透风的破旧茅草房被宽敞明亮的小洋楼所替代;曾经晴灰雨阻、坑洼遍地的乡村小道被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水泥路所覆盖。水富县两碗镇三角村,这个苗族聚居的村落,正在田野间描绘出了一幅美丽乡村的新图景——

两碗镇三角村这个6102500余人的村子里,苗族就有5592307人。交通不便致使村民一直在贫困线上挣扎,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69户。多年来,三角村总支书记熊启亮深知交通不便带来的苦恼,与村子里密切相关的事实是这样,买一包化肥背上山回家,需要走几个小时;如果得了急病往往耽误了最佳抢救时间。熊启亮回忆曾经在山里发生的一件事,龙洞村民小组的村民王福华被毒蛇咬了,因狭窄的山路行走不便,请人抬到医院治疗路上就耽误了几个小时,到医院时医生告之,无法救治。因无法忍受毒性带来的剧烈疼痛,当晚,王福华吊死家中。

路,当一个闭塞的村落与外界发生联系时,它的重要才凸显出来!

19958月,三星坝到三角村委会的三三公路动工了,十个月后,路通了。熊启亮清楚地记得,那是1996524日,有一个通车仪式,很多村民到现场观看,他们满脸笑容,近20公里的路是盛开在村民心中的花朵。

多年使用,三三公路的通行能力变得越来越差,从两碗镇到三角村委会,天气好的情况下开车蹦蹦跳跳要两个小时,下雨的话3个小时达到都很困难,晴通雨阻让人头疼。2012年初,三角村红沙村民小组刘志成养殖了2千多只小鸡,鸡仔长大后,他陆续用摩托车运送了一些到集镇上卖,但后来,因为交通不便大车通行难,加之信息闭塞,一家人为剩下的1500多只乌骨鸡找不到买家而犯愁。

公路不通,再好的农特产品卖不出去,变不成钱,犹如人民币烂在了山林里。熊启亮很形象地打了个比方。

转机出现在2015年。这年,水富县政府把三三公路硬化工程建设列为承诺办好的10件惠民实事,到了年底,硬化工程全面完工。

公路的通行能力得到了提升和改善,三角村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三角村坪头苗寨,村民家家户户门前几乎都停放着一辆摩托车,路通到了家门口。村民王勇家新房建在公路边,他拿出积蓄开办了一家便民商店,购买了一辆货车跑运输,一年有5万多元的收入。村民陶洪理搬迁到坪头苗寨新房了,他家原来住在三角村余家村民小组,住的是串架房,搬迁到苗寨后,驾驶摩托车20分钟就能到集镇。这要是在以前,早上去集镇晚上才能回到家,路上就要耽误6个小时左右。

公路畅通为易地搬迁创造了条件,三角村坪头苗寨这个具有苗族风情的搬迁点,吸纳了生活在偏远区域的苗族村民,生活也因此发生了巨变。

55岁的张清华住在宽敞明亮的搬迁房,总会想起小时候的生活情境:一家人住着用木板做成挡墙的杈杈房,木板墙用灶坑里的灰拌着牛粪糊上,房顶盖茅草和油毛毡,太阳出来,屋子里闷得像火炉;天冷,只能缩成一团围着火炕取暖;下雨,屋顶漏雨,潮湿的地面一二十天都干不了。睡的床是用树杈和木块做成的,铺上谷草垫底,晚上几弟兄合用一条破烂的被子,一人就只扯盖一个角边。

张清华长大结婚成家,自己单独修建了串架房,由于交通不便运送不了材料,也无钱建砖房,就只能和村子里的村民互帮互助烧瓦盖。

2000年以来,三角村村民开始享受扶贫开发带来的实惠。张清华家的杈杈房变成了串架房,住房得到真正改变的是在最近两三年时间。

2017年春节,笔者走访水富两碗镇三角村,目之所及,硬化好的通村公路从山脚延伸到山腰,再向山顶环绕而过。来到坪头苗寨,特色大门矗立在苗寨中央,寨门大道宽敞整洁,寨门两旁50栋房子统一格调,错落有致,依山而建,白墙黛瓦,朱红色线条镶嵌在墙面,墙画上具有民族象征的图案花格外亮丽,村容干净整洁,既透出浓郁的苗族特色民居风情,又不失现代新农村气息,完全看不出是偏远高寒落后山区的迹象。

从来没想过我们还能住进这么好的房子!三角村坪头苗寨建档立卡户陈思长发出由衷感叹,紧接着他算了一个账:我家的整幢房子造价是17.5万元,我只出了5万元现金,另外贷款2.5万元,剩余的10万元是政府出的。

政府的扶持,让陈思长、杨成友等苗族村民先后建起窗明几净、厨厕分离的两层小洋楼,以前土坯房、茅草屋、串架房已成为全村人的记忆。

结合两碗镇三角村大多数为苗族村民的实际,水富县将其打造为苗族特色旅游村寨,在整个建筑风情定位下来之后,发展与旅游相关的产业提上议事日程。

三角村一年一度的苗族花山节,给游客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花山节上,苗家儿女都穿上节日盛装,表演震撼山谷的鼓技、跳起欢快的芦笙舞、唱起动听的苗族古歌,一个个精彩的苗族文艺节目和大联欢让游客络绎不绝。苗族迎宾酒、祭花杆、打糍粑等苗族文化传统节目精彩纷呈、美轮美奂,篮球赛、拔河、打鸡毛毽、跳花杆、蒙眼打鼓、吹枪、射弩、绩麻、穿衣、穿针、刺绣、背水、扭扁担、斗鸟等,一个个精彩而特别的节目,将苗族同胞传统的芦笙舞与现代歌舞结合起来,彰显了苗族传统而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以及三角村神奇自然的秀丽风光,让广大游客流连忘返,真切感受原汁原味的苗族风情,陶醉苗岭。

我们苗寨目前已发展了一家农家乐,让游客有地方住、有地方吃,以后还要逐步发展。我们要利用特色苗族风情发展乡村旅游,发展特色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熊启亮对今后的发展信心满满。

熊启亮所说的特色产业包括300亩油牡丹和200亩绣球花,意在把乡村旅游和苗族文化相融合,推出一些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助推乡村旅游的发展。

目前,三角村已经建成100亩猕猴桃示范园、500亩核桃示范基地,种植300亩天麻,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之路正慢慢开启。

  

2号

作品

行走在五尺道之间

 

梁国政

 

残留在宜宾进入云南秦汉时期五尺运兵古道,由于岁月的苍桑与历史变迁,能够保存下来的,确实已经非常罕见了。其实,在明清和民国时期,原来的五尺道,早己演变成了商贸和茶马古道。自秦始皇派兵士在李冰屯兵扎寨的基础上,以僰道(宜宾)为起点,辟五尺运兵道南下直通往云南之后,被逐步拓宽的五尺道,渐渐成了南夷道(今宜宾)至云南石门道(今昭通豆沙关)、曲靖、直至昆明的另一条南方丝绸之路。在这条曾一度兴旺发达、繁忙鼎盛的川、滇货运、商贸交通枢纽线上,应运而生的无数驿站,(实为歇脚点,水源、草料、食物补给点)向商队和马帮提供了诸多方便,为这条南方丝绸之路,能够顺利通往东南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保障作用。

为了生计,解放前我的父辈在这条五尺道上,也不知往返走过了多少次,穿破了多少双草鞋。

时至今日,依然保存下来的两碗一段虽长不足200米、虽坎坷不平,但清淅可辩的茶马古道实属不易。那是南丝路的历史见证,并足以证明在辉煌鼎盛时期,曾经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岁月如烟,往事勾沉。对往事的回味,会贸然引发对历史怀古之悠情,会使人拨动心弦感慨万千。在逝去的那些可歌可泣,艰辛漫长的岁月里,骡马脖子上经年累月悠扬的铃声,不断回荡在山涧沟壑野岭,既揪心,也婉约。年复一年行走在古道西风中的瘦马,日复一日的颠颇游离于崇山竣岭之间,是何等的艰辛与不易。那些遗留下来的蹄迹,像一个个跳跃的音符,一首首时代的颂歌,永远镌刻在残缺的碎石板上。也不知当年有过多少骡马与商队,在两碗这个简陋的芝麻驿站里,加过多少草料,饮过多少甘泉;多少盐茶商人在此品尝刚刚采拮的新茶,歇过多少次走跛的双脚?

一望无际的莽莽大山中,两碗虽小,却恰似一颗闪烁的明珠闪烁过。从昭通到两碗,那些濯濯气清比,曦发弄潺潺的汤池,用稻草杂草铺就,虽与大气、豪华毫不沾边,只能遮风挡雨足以令人消魂解乏。沐浴浸泡一日半日,养足精神顿觉畅快淋漓,或许,是最舒心、最愉悦的一次享受。也许,不乏有落魄为伍于商队中的读书人,会触景生情,油然触发地底烁朱火,沙傍放素烟,那种充满诗情画意、极度浪漫的情感来,并借助于沐浴中的灵感,吟诗作赋,飘飘然忘乎所以也未可一定。待逐去满身疲惫,洗涤几日污垢之后,也或入乡随俗,蜕去之乎也者书生浊气,与浑身汗味的伙计同桌而餐,同碗而饮。切一斤半斤当地风味牛肉,就着土碗里的包谷米酒,昏昏然进入一帘幽梦,仰望满天星斗,听着潺潺的横江水流很快进入梦乡。也或有幸赶上五月初五花山节,走进别有一番民族风味的苗家山寨,一头扎进尽情狂欢的人海之中,静下心来,聆听姑娘小伙唱几首男欢女爱、原汁原味的踩山歌。也或静卧于腰花小店之内,与店家陈谷子烂芝麻谈天论地,度过一晚两晚不眠之夜,也算是在长途跋涉、精疲力竭之后休闲取乐的不错选择。

父亲说,进出云南常到两碗,完全是为了一家老小的生计,虽然累点苦点,除此外,在旧社会别无生路。

解放前,叙府(今宜宾)西门外走马街、栈房街、马掌街一带栈房(旅店)和杂货店,从走马街沿金沙江,直至三江汇合处的合江街,栈房、茶馆酒店,杂货铺鳞次栉比,多如牛毛。全是供给由云南、大小凉山从金沙江上游下山或出入川的马帮、客商歇脚、买卖货物日夜繁华热闹的街区。骡马歇脚、补料、更换马掌,由此便衍生出了走马街、马掌街街名。

明清之间,云南商人己乐于宜宾修房置地了。在走马街建起一座具有民族风格、气宇轩昂的滇南馆,与道教胜地天上宫并列于一处,成为这条大街的人文景观、人气极旺的所在地。西门外金沙江边小较场码头、潼关码头、(古称铜关,为云南东川生产的铜,运入京城铸造钱币而设置的关口)大南门、小南门码头,以及合江门码头,是南丝路最主要、最繁忙的物资运输集中地。由于常与云南客商打交道,并有了一些接触,读过几年私塾的父亲,受店主派遣溯江而上前往昭通、两碗等地,为店主采购价格便宜的山货、茶叶、药材。

当我10多岁的时候,父亲每每向儿女们讲述那段难忘的店员生涯,免不了提及云南,提及多次去过两碗的经历,耳濡目染,在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从昭通进入山高林密、竹木遮天庇日的两碗区域,这是一个有着丰富森林资源、农副产品极多的富庶之地。竹木、茶叶、药材遍布沟壑山峦。得天独厚的自然和地理条件,造就了这块宝地。客商云集的叙州府(宜宾),无论任何一家客栈和茶馆酒店,每年夏天,大缸大缸苦丁茶水,是各店堂必不可少的备品,常年在山林旷野里奔波的马帮和客商,最钟情于这种大众化清热解暑饮料。因此,从两碗采摘的苦丁茶颇有名气,且各地需求量很大。从两碗运出的中药材五倍子,除了销往本城和省内,也可以卖给国内各大中药店。因此,每年的春夏两季,父亲肩负着老板赋予的重任,与城内一些伙计结伴而行,长徒跋涉进入云南。沿着古往今来的五尺道,着一双麻草合一的耳子草鞋,从横江进入云南,经昭通再去两碗。或从双龙经捧印渡江前往,寻找当地商家采购茶叶、药材及农产品。每日行走于茶马古道,日行程不低于七八十里,歇脚于腰花小店,辛苦程度不言而谕。由于交通十分不便,一去就是两三个月方才折返。待货物订好之后,一人先期返回,然后由云南马帮昼夜皆程送货入川,行程三四天方能抵达交货。

父辈的故事终止于解放后。历史的车轮风驰电挚,马帮与肩挑背磨者也从此逐渐消失。当乘上重庆至昆明的直达快车日行千里时,有谁会想到这条现代化的铁路,正是沿着千年的五尺道行走古老的南方丝绸之路,将会永远定格在200米五尺道中……

3号

 

作品

三角苗寨怒放的春天

 

陈卓

 

神奇三角,幸福苗寨,风情万种地矗立在大山深处高高的山巅,向世人展示着她不一样的美丽。

一路闲情野趣,看花赏景,一路感叹,一路睁大欣喜的眼睛。清新馥郁的初夏风温柔地吹拂着脸庞,让人神清气爽,仿佛身处天上。曾经因偏远高寒而落后的三角,翻天覆地的变化像一幅画卷徐徐展开,坪头苗寨几个苍劲的大字在混凝土浇筑的寨门上格外醒目,寨门大道宽敞整洁,苗家人昔日那昏暗无光、四面透风的茅草房、杈杈房和岩洞再也看不见了,两个易地扶贫搬迁点新建了学校、广场、寨门,改建、新建了安置房、活动场所、活动室等。依山而建,风格统一,错落有致的五十套新建安置房——别墅式小洋楼格外夺人眼目,白墙黛瓦,朱红色线条镶嵌的墙面,描绘上一幅幅具有象征意义的图案,既透出独特浓郁的苗族民居风情,又不失现代新农村气息……周边100亩猕猴桃示范园、500亩核桃示范基地郁郁葱葱,300亩天麻种植长势喜人……放眼望去,山峦连绵,山川景色尽收眼底。山花灿烂,姹紫嫣红,红的、白的、黄的、紫的……一丛丛、一簇簇,轻轻摇曳着,好似在招呼着我们,又仿佛在欢迎着我们。蜿蜒的公路像一条飘逸的银带缠绕着翠绿的山峦,上升着、飞舞着,似乎要与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相连,又似乎是苗家人手中挥舞着的一条心线,充满着追求的向往,充满着生活的希望。小洋楼上方是宽大气派的广场,矗立着大理石建造的数米高的苗家图腾,图腾为圆柱体,圆柱顶端塑像仿佛是一只站立着展翅欲飞的鹰,圆柱上雕刻龙凤祥云。一路上,不时碰见梳着不同的头饰发型,穿着不同苗族服饰的苗家人涌向广场,那五彩缤纷,各绣着不同的花果草木、彩蝶鸣禽、游龙飞凤、山河壮景的苗族服饰,那风姿绰约、靓丽动人的苗族女子,让人情不自禁地心生喜爱。不得不惊叹苗族服饰文化那不动声色的征服。苗家人的艺术讲究与完美追求,甚至从那些工艺复杂的小点缀背带、腰包、腰带等等上也可见一斑,只看上一眼,就会惊叹什么是心灵手巧,惊叹什么是巧夺天工。

越来越多身着盛装的人,潮水般从四面八方赶来,聚集广场。来自贵州威宁、四川宜宾和昭通威信、大关、永善、盐津、绥江等方圆数百公里内的数万苗族同胞纷至沓来,竞相媲美,载歌载舞,将整个苗岭花山变成了人潮花海,欢乐海洋。据记载,苗族五五花山节是农历五月初五,又叫跳花山”“踩花山耍花山,当地人又称五月会花会。传说那是苗族部落与异族部落十三年战争的最后一天,他们终于在丢失了大片良田沃土之后,躲过了异族部落的围剿或追杀,为了纪念苗族部落和异族部落战争的结束,他们唱起了欢乐的歌,跳起了欢快的芦笙舞把这一天定为了花山节,并逐渐演变成为开展祭祀活动,祈求平安,传承文化,谈情说爱,交流感情和生产生活经验,展示服饰,竞赛与放松相得益彰的一年一度最重要的盛大庆典。

震撼山谷的鼓技敲响了、欢快激越的芦笙吹响了,清亮动听的苗族迎宾曲唱起了,传统的芦笙舞与风格不同的现代舞跳起来了……美轮美奂的的迎宾酒、祭花杆、打糍粑等苗族传统文化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篮球赛、拔河、打鸡毛毽、跳花杆、蒙眼打鼓、吹枪、射弩、绩麻、穿衣、穿针、刺绣、背水、扭扁担、斗鸟等活动精彩纷呈,处处彰显出神奇与自然。在喧闹与喜庆中,我分辨不出哪是苗族古歌,据说能够唱古歌的健在者不多了,多数年轻人不会唱,古歌演唱濒临失传,能够听到是一种幸运。虽不懂苗语,却并不妨碍这些光芒四射的古歌从远古而来渗透心灵,久久激荡。爱情是人类永远的歌唱。苗族情歌代代相传,那浑厚深情的男声与悠扬柔情的女声在山间荡气回肠:对面山上好姑娘,坐下弯腰把线穿,两只巧手织花带,送给哥儿系花衣。”“妹妹心意哥早知,寻草坐下慢慢思,弯腰细细草鞋打,送给妹妹脚上穿。”“花带、草鞋本意深,交换到手心连心,朝暮相思情不尽,终生伴侣早日归。”……我不由得想起一首诗歌:关于生活,我们有一种情绪很年轻\心境安详能体验到一切\任随天空有几种颜色\任凭时间多么会变\他们的精神世界决不贫瘠……

心醉神迷,乐不思归。陶醉在这纯正自然的美景之中,陶醉在质朴天然、原生态的情歌里,陶醉在真诚美好、扣人心弦的敬酒歌里,享受着苗家人的热情好客,品尝着风味独特的苗家菜, 品尝着不同的山珍野菜野果,品尝着鲜美的老腊肉、烤全羊,罗汉笋、水竹笋、楠竹笋、刺竹笋、斑竹笋、苦竹笋、野生香菇、阳雀菌(羊肚菌)、刺老苞、扎耳根……在不知不觉中喝下一盅盅香气四溢斟得满满的羊角酒,你便是真切地醉了……

依依不舍地告别这个全村总人口仅2452人,苗族同胞就占95﹪以上的村寨,汽车渐行渐远,回眸眺望,三角的上空流金溢彩,祥云笼罩,那缥缈的云中苗寨,已从贫困的谷地升起,走向繁荣幸福,一如藏在深山里那漫山的山花,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热烈、灿烂地在春天里绽放,散发出幽幽的、淡淡的、隽永的香……

  

4号

作品

沉醉在三角村的诗情画意里

 

姜利晓

 

陌上花开,此时的三角村是一幅充满诗意的画。

我们国家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实现全民发家致富奔小康的路上,不仅仅要实现经济上的发展与富裕,还要建设我们的美丽乡村,在两碗,当然也不例外。

初见这三角村时,我误以为自己是走错了,误入了一个公园里,你看在这里,鲜花朵朵,绿草如茵,鸟鸣阵阵,花香缕缕,似乎一阵清风,就能成为烈酒,让你的一颗心啊,在这里酩酊大醉。

古老的石磨、老屋、老井、老树,还有那些古老的农具,都无一例外地成为了一道道的风景,它们是对这三角村过去的集体记忆,也是三角村过去贫穷的集体记录啊!陪着一代代的三角人,走过岁月的风风雨雨,走过尘世间的坎坎坷坷,如今,它们集体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一个个端坐在新时代中国的阳光下,晒着太阳,一遍遍暖暖的回忆。我是个土生土长的乡下人,这些老物件上,哪一个都有着我最深最浓的乡愁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三角村,绿水青山不只是一句空话,看这里的每一寸土地上,不是生长着一望无际的庄稼,就是被绿草覆盖,就是被鲜花装扮,如果那位名叫陶渊明的诗人活到今天,看到这目光里的三角乡村,我想他一定再也不会眷恋那南山了。

一阵清风吹来,带着浓浓的泥土气息,这是新时代中国乡村特有的味道,在两碗大地上,一个个的美丽乡村,成为了世人眼中独特的风景,一个个的农家乐,富裕了乡亲们的日子啊!于是,在这两碗大地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

行走在这三角村里,即使是偶尔传来的几声犬吠,或是几声鸡鸣,似乎也都带着无穷的诗意,真的,没有鸡鸣犬吠的乡村,是多么地不真实,在这里,鸡鸭狗猫,都是最原始的土著,也是这里最幸福的主人。

在三角村,一幢幢的小洋楼拔地而起,一条条的小土路,转身一变,也就成为了一条条的柏油路,道路两旁,小草碧绿,大树茂盛,鲜花盛开,家家户户的门前,一辆辆的小汽车停靠着,行驶在通往小康路上的三角村,真是势不可挡,真是一马当先啊!

行走在你的美景与清幽里,我大口大口地呼吸着你的清新空气,这里是绿色的王国,这里是鲜花的海洋,这里的草木都会散发出不一样的芬芳,这里也许不是天堂,但这里比天堂更真实,比天堂更令人难忘。

沉醉在这三角村的诗情画意里,我的心啊,此时成为一只翩翩起舞的蝶,飞翔在你如画的美景里,我的目光所及之处全是无尽的风景,我的心灵,所感悟到的全是无尽的陶醉。或者我的心此时更像是一只蜜蜂,在这三角乡村,在这两碗大地上,为生活为未来酿造着最香甜的蜜。

  

5号

作品

三角村,一幅生态的画卷

 

路志宽

 

生态三角村,正被一棵棵树托举出自己的一片绿,这一片片的绿色,就形成了一面绿色的旗帜,迎风招展,在向世人挥舞着属于自己特色的魅力。

低碳,生态,这些美丽的词语,多像一个个圣洁的美景,堆积在一起,就书写了三角村明天的美丽诗篇。

一颗嫩芽,都是绿色的希望啊!

这春天来自两碗大地的暖风,一次次地吹遍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总会有一些生命被唤醒,总会有一些绿色被吹出来,算是感恩,抑或是感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共产党人的大智慧,这是对后世子孙的负责任啊!没有一颗大爱的心,又怎能做出这些大爱的事啊?

纯粹的思想,将原汁原味的生态美,再次立体地复活在两碗大地之上,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隐藏着的是一颗颗的大爱之心。

那些数不清的树木,我叫得上名字的叫不上名字的,它们都集体站起来,为的就是为三角村托举出一片绿色的天空,那些数不清的不知名的小草,就这样一望无际的铺展着,为的就是为了三角村的大地,铺上一层厚厚的绿地毯。

于是,一个乡村似乎瞬间就绿了起来,一望无际的绿,生机盎然的绿,诗情画意地绿,震撼心灵的绿,关于这绿的故事,会被一代代的三角人传颂下去,最终一定会被传颂成一个被历史铭记的经典片段。

我爱你,以一颗赤子之心,多么忠诚!

如果我还不能成为一棵大树,就让我做一棵小草吧,扎根在你的沃土之上,依偎着你的碧水,和乡愁里的小池塘,我就让自己的绿,为你的美丽,疯狂地涂色。

不做一朵旁观的白云,也不做一只振翅高飞的鸟儿,要做就做一棵年轻的大树,用自己坚挺的身躯,为你的天空再增添一抹绿色,你是一幅画,能活在你的图画里,我是幸福的。

三角村啊,我要把你的美丽,写出一首诗或一阙词,让那些被绿色渗透的文字,都带着绿色的味道,刻进这诗词的灵魂深处,也许,作为你的儿女,这是我们对你最大的回报了。

我的仙境三角村,我的养生天堂,你的绿色你的生态美,就是一根长长的脐带,一头牵着你,一头系着我,这前世修来的缘分啊,今天要在你如画的锦绣舞台上尽情演绎。

历史走过,但那些文明的种子都一一留下,这些文明的种子,最后在每个三角人的心中都生根发芽,之后生长出无穷无尽的绿色,将三角村大地描绘成一幅画,岁月的恩赐,只属于那些有心的人,勤劳的三角人,在一种荡气回肠的大美中,饕餮着一种绿色的盛宴。

在我的惊讶中,数不清的绿色在一个劲儿地漫延扩展,似乎它要将这里的山山水水每一寸土地,都染成绿的颜色,春风不肯观望,索性就前来助阵,你们他们相互帮衬着,绿色的生态油漆,就这样被吹的到处都是,生态的曙光,在一阙词里,露出希望的光芒与色彩。

我的一颗流浪了这么久的心,就这样被这片热土轻易就留下。

这一片片碧绿的翡翠,就是三角人的传家宝啊!每一块都价值连城,每一块都千金不换,每一块都是他们的心肝宝贝。这生态,就是他们幸福生活的源泉啊!

在灵魂的安逸中,一抹绿色,多么重要,这些恩养生命的绿色,是一剂难得的良药,怡养心灵,也滋养诗意,更抚慰乡愁。

一条碧水唱一河生命赞歌,那些被流水滋养的绿色啊,都懂得感恩,你看他们将自己郁郁葱葱的绿色,不是点点滴滴都奉献给了这三角村大地吗?这些有生命的绿色,不就是你最美的封面吗?

在外流浪的日子里,一艘故乡的月亮船,就能轻易将我渡回故乡,而我的灵魂最先抵达的还是你的一抹绿色,你的流水落花之美啊!

被广阔的森林覆盖着,你的美美在骨子里,是由里到外的美,那些低碳的歌曲,就是专门为你创作。

生态三角村,被绿色生态养育的人们是幸福的,更是幸运的,诗画般的居住环境,本身就是一种好心情的源泉啊!自然典雅,人文厚重,一曲关于你的赞歌,不由自主地就在心中和口头吟唱起来,你美丽的光影,化成一曲春天的骊歌,娓娓述说着浓浓的乡情,和故乡诗画般的文明与璀璨。

想起你,那些童年的趣事儿,总会时时地浮上心头,而这每一个乡愁的片段,都会和一棵大树有关,树上掏鸟蛋,树下听鸟鸣,一棵大树在童年的记忆里,总有说不完的故事与回想。

生态啊,多美好的词语,似乎一谋面,我就被你拉进一望无际的绿色里,追逐、嬉戏、狂舞、深呼吸。

森林绿化,一个乡村的容颜,在被一点点的改变,那些过路的风,路过之后,似乎就再也舍不得离去,看这座天然的氧吧,看这幅立体的画,为一段青葱岁月,找到最终的归宿。

一滴清水,能洗净一个人的目光,那么一片森林呢?足可以洗净一个人的灵魂。

被岁月恩养的大树,积蓄了宝贵的财富和健康,植树造林,整治环境,只为保住一片绿色,保住生命中的希望,为了这绿,一天接一天干,一代传一代干,生态建设,是一项大工程,需要一代代人的共同努力。

期待着树在画里,画在诗中,诗与画就这样情景交融。

当一个乡村走上绿色发展的快车道,它的发展就是健康的,富有生命力的,前途无可限量的。看树影婆娑,闻花香怡人从大街到小巷,我们的脚步,都漫步在一幅幅画里。

在三角村,烟霭村舍,白云悠悠,田野上阡陌交错,花草辉映,而那些数不清的树木,就是这浓浓乡愁的背景,绿色颂歌里飘出的鲜亮音符,唤起我们最初的情感,和最真的乡愁,一种美风光了生态的美景,并翻腾起我们的热血,为了你,我亲亲的故乡,我愿意奉献我的青春和智慧。

绿色在继续铺展,希望也跟着继续铺展。

这些生命的精灵,思想的舞者,在林木的幽深之中,汲取了一种灵气,这种灵气足可以为一颗颗世俗之心,洗去尘埃。

三角村之行,生态之旅,一呼一吸之间全是叶香,一触一摸之感皆是木韵。

生态三角村,正在用浓墨重彩的画笔,描绘着一座城市的掌纹。

生态三角村,用绿色泼洒过的大地,绿了山川,绿了坡地,绿了乡村,绿了目光,绿了心灵,还绿了一茬茬儿女心头的希望与游子心头魂牵梦绕的乡愁。这里是天堂,还是人间,我已模糊了你们的界限,我已分辨不清。

生态三角村,就让我做你大树上的一片绿叶吧,为你的绿色,能做出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贡献,我就心满意足了。在你的绿色中,总会闪现出我的影子。

大美三角村,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神州大地之上,定睛观看,明珠的光彩里,溢出的有你的绿色生态美,还有你的儿女们幸福的笑容,和他们生活的甜蜜。

  

6号

作品

建设美丽三角村

 

韩延晓

靠近三角村,就是靠近泥土,就是靠近不知多少人心中最柔软的部分。

一个村庄,一条条土路,一片片田野,一排排树木,一畦畦庄稼,一茬茬人,目光里的三角村真实而温暖。

乡愁里的鸟巢、庄稼,还有那些数不清的野草,和叫不上名字的野花儿,都散发着泥土的气息,熟悉而亲切,让人想起来,就激动不已。

古典的犬吠,依旧此起彼伏地在村子里响起,远一声近一声地叫着,像是为了谁的归来而肆意狂欢。

不被外人所知的乳名,此时被三角村的乡亲们叫着,多么温暖,每一声熟悉的乡音里,都充满家的味道。

一盏灯在深夜亮着,一个个迷途的灵魂,就不至于无家可归,木格窗里的灯光下,一定有一双醒着的眼睛,在期盼着你归来的身影。舍不得闲着的老手,用一枚钢针在缝缝补补着乡下人并不富裕的日子,就在这无奈的贫穷里,才有了那些年轻人的背井离乡,才有了他们外出打工的漂泊生涯,才有了这村子里无穷无尽的守望啊!

古老的农事,随着一声古老的牛叫,被淹没在多数人的记忆里,如今,在一望无际的田野上,很难看见那些年轻的身影了,就连老黄牛都瘦骨嶙峋起来,像是年迈的父母一样,依然在田野上耕作,依然挥洒汗水。

回想那些闹饥荒的年代,树皮草根树叶,都是难得一寻的好食物,为了活下去,不能吃也得吃啊!

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每每说起这些,眼中的泪花儿,还是会把一段记忆打湿,还是会把一些往事弄疼。

自留地,联产责任制,分田到户,一个名词,一段历史,一截记忆,往事中的印记,多是苦难。

春天悄悄来临,人间生机盎然。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日子越来越好,在贫穷的土地上,一座座新房子,像雨后春笋般地闪现出来,村居图上,多了一抹彩色,不再是那种古典的黑与白。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即将走上快车道,数不清的三角村人,即将迎来自己生命的春天,看看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春风般的温暖笑容。

感谢共产党,感谢国家的政策,感谢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

农业,农村,农民,“三农”成为每届中央领导集体共同的关注点,几千年来,对于农民的关爱,已是史无前例。文件中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有着春风般的温度,吹过每个三角村人的心胸,都给他们带来一个别样的春天。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幅蓝图,也是一幅即将铺展开来的新画卷。

要致富先修路,经济社会发展,路是“先行官”。看那一条条笔直的柏油路,从村庄向着外面的广阔天地延伸铺展,从此之后,再也不会重复那些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日子,从此我们在这条致富路上大步向前。

紧接着一座座楼房,像一个个巨人一样,在乡村伫立起来,砖瓦房代替了泥坯房,住上了高楼的乡亲们,站得高看得更远。

他们开始重视教育,他们认识到没有知识没有文化,就看不到自己的希望,也就没有了一代代人更加美好的明天,所以“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成为他们坚定的信念,也成为他们对下一代许下的铮铮誓言。

越来越多的孩子考上大学,也有越来越多的乡村儿女学成后归来,建设自己的家园。

医疗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党和政府替老百姓想在了前面,这是幸福生活的保障啊,这是幸福日子的源泉。

如今,再看三角村,就是一个个美丽的生态田园,老黄牛隐于历史的深处,现代化的时代,领跑现代农业的今天。

山更青了,水更秀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怎会少得了这绿水青山,怎会少得了这绿色可持续发展?

触摸那些旧事物,记忆远未走远,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道路上,三角村儿女要众志成城,三角村儿女要风雨同舟,三角村儿女要一往无前。

  

 

7号

作品

花山节:拔节两碗镇欢乐与安康

 

孙凤山

 

1.

此刻,人群潮水般向花山节涌来

说不清,我要扫描两碗镇多少欣喜与安康

才能盛装欢乐,我约会花山苗族元素

 

一个劲歌唱与舞蹈,那是春天的故事

在滇北返青,在水富提笔,在两碗镇着墨

每个节目都绽放滇北表情,与盛世齐眉

 

苗族加花山,那是天时,舞动滇北气象

花山加苗族,那是地利,刷新正月风俗与色彩

花杆挺举的诱人高度,直抵欢乐与安康

 

2.

在三角村,花山节不仅是金字招牌

更能提携苗族山寨和正月相好的叠加效应

藏匿的春天秘密,都能在滇北大地策马扬鞭

 

点击苗族,立刻会弹出花山节的伊妹儿地址

没有什么比芦笙更亲近,比对歌更高远

每次倒爬杆,都在口碑里拔节苗族花山古韵

 

千年的梵音,背着闪亮的鸟语花香悄悄赶来

风调雨顺的岁月,助力花山节明亮的欢乐

盛得下天下目光,活脉中国苗族的无限风光

 

3.

万般欢乐,千般安康,百年修炼,十年好合

让正月的期待和欢乐对坐,飞翔在诗意里

花山节豢养吉祥,远离烦恼,舞蹈明亮

 

弹响篾,踢脚架,耍大刀,斗牛,斗画眉

都是三角村的绝响,都是正月里的特产

唯有男女对唱,才是爱情的桥梁,不改初心

 

花山节盛产太多的新思维,太多的眼神

说不清,我要用多少福分才能观赏足够的节目

反正,花山节品牌的拔地而起,耀眼久远

 

4.

正月的花山节,自有筋骨,安放立体构想

在苗族,是仙境;在正月,是梦起的地方

每一节欢乐时光都从梦里开遍苗族山寨的新生

 

时光是一把刻刀,一点一滴打磨舞蹈的繁茂

滇北深山与三江交汇,重叠我交叉的乡愁

密不透风的欢乐,是三角村最标准的韵脚和诠释

 

花山节有一百种传奇,唯有爱情哺育沧桑

三角村学会弯腰。沉默的都是金石良言和成熟

欢乐遍地,了却所有的荒芜和世态炎凉

 

5.

我悄悄放飞一首多情的小诗,折叠起来

掩饰在花山里。反正,共存一起的不是两碗欢乐

就是三角村安康。世界原本只是一族星光

 

每一个舞蹈的弧线,都是烂泥沟舒张的血脉

每一个观节的游者,都能在远方蓬勃苗岭的心跳

每一册《生态两碗》,都能占领多彩的春天

 

花山是苗族元素分蘖的情感,浮出生活的赞词

从正月伸延苗族人民的幸福,养心养生养性

不管谁发起的,都在更新的欢乐里挺起民族脊梁

  

8号

作品

苗岭放歌

 

张兴华

 

两碗苗风起,花山雅韵生。

和谐三角路,砥砺百年行。

  

9号

作品

七绝

 

孙宗会

 

此生难忘花山节,一次光临盼重来。

梦里摇身化春燕,年年飞到苗寨来。

此生难忘花山节,篝火芦笙醉晚风。

梦里摇身化春燕,年年飞到苗寨中。

  

10号

作品

扑入苗族花山节

 

王海清

 

人世间有许多值得庆贺的节日,唯独

五月初五的苗家传统的民族节日,花山节

让人在凄美中庆贺着,这是一个

脱离灾难的日子

 

能记住苦难的过去,就会更加

珍视当下,就会更能守住美好一天

远古的风暴,日子被暴烈战争切割

闪电、黑云、无边无际的咆哮

无法在这场风暴里逃脱命运的跌宕

战乱沒有赢家,战火只会烘干生命

归途就是离开灾难,忘记仇恨.

逃离才能解救,鸡鸣点亮胸怀

这里演译着三十六计中的最后一计

为的是千干万万的苗族后裔

 

岁月成为了歌舞,欢乐必须开怀

梦想中的日子,花下浣衣

月光里温酒,各色各样的飞鸟

细语和浪花的舞蹈,在两碗镇山川间

惬意地流动和飘逸

 

风钻进了芦笙,于是吹出一枚

圆圆的月亮,一曲民歌

点亮了热情的篝火晚会,潺潺的小溪

悠悠的云絮,处处都会流溢着

歌声、笑语、芬芳和甜蜜

让我们在射弩、穿衣、穿针

绩麻和爬山中,还原

我们火热的生活

 

两碗镇的山水楼阁,旖旎风光

在花山节的风情中,丰饶生活

召唤我们一起去踏入五五花山节

感爱两碗镇大善大美的壮观

  

11号

作品

流淌,生活的涓涓溪流

 

随丑

 

两碗,三角,苗寨

足未涉入,心已皈依

 

历史,总是带着幽香

在天平上摆正

把传统和现实一起柔和

 

如果有震撼,两碗有缘

如果有骨风,三角海纳百川

 

承继千年,携手如今的玫瑰

苗寨,我的手足,我的前辈,我的血液

流淌,生活的涓涓溪流

  

12号

作品

就爱三角村

 

单素奎

 

情到生态仙境都发芽,

爱在氧生天堂都开花。

这里有天生天赋绿水青山,

这里是地地道道自然画廊,

好韵持续升腾、升温、升华,

养眼、养心、养生、养神,

这里的风景删除忧愁烦恼,

这里的风情下载幸福吉祥。

还有谁不在为这里痴狂。

 

梦在神州春好最绽放,

心在大美苗乡最飞扬。

这里山有故事,水有传说,

苗族花山节吸引八方,

这里自带生态文化顶配系统,

把朋友圈刷爆把心挠得很痒。

三角村,出彩、出新、出色,

一见钟情,情有独钟的地方,

美丽中国告诉我你美丽无双。

 

就爱三角村,这里满眼春光,

就爱三角村,这里岀彩出色,

正在抒写现代传奇神话,

这里幸福着我的幸福,

这里快乐着我的快乐,

初恋的摸样,热恋的地方。

就爱三角村,就想在花山节,

和三角村,拜一个堂,

共度幸福、美好时光。

 

图 片 类

  

1号

王付君作品

美丽的苗家女孩 (摄于2018年)

 

 

2号

王付君作品

幸福的笑容 (摄于2018年)

  

3号

陈卓作品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摄于2017年)

 

 

4号

陈卓作品

 

盛典 (摄于2018年)

 

5号

王云杰作品

苗乡花山节 (摄于2016年)

 

 

6号

王云杰作品

 

风调雨顺迎宾客 (摄于2018年)

  

7号

税昌海作品

苗歌颂党恩 (摄于2018年)

  

8号

张志军作品

坪头“花山节”上保畅通的交警在工作之中忙于吃工作餐 (摄于2018年)

 

 

9号

张志军作品

坪头“花山节”上的苗族大爷 (摄于2018年)

  

10号

曾光祥作品

 

群山上的苗寨 (摄于2018年)

 

11号

夏古文作品

苗族原声唱 (摄于2018年)

  

12号

狄光兴作品

绝技表演 (摄于2018年)

 

13号

狄光兴作品

穿针引线 (摄于2015年)

  

14号

王义作品

正在吹泡泡小女孩 (摄于2018年)

 

15号

周晓红作品

姐妹 (摄于2018年)

 

 

 

编辑|曾远翔

编审|林茂芽

投稿:ynsfxlwz@163.com

往期经典回顾

端午节到哪里去玩?水富三角坪头苗寨,青山绿水看不够、花山节耍不够,快来体验一回苗族风情吧!

【相约新苗寨】苗岭花山起歌舞,三角坪头欢迎你!

【三角花山节】感恩新时代 用笑容记录幸福

“花山节”故事有奖征集启事

《印象两碗》第一期——青坪集https://mp.weixin.qq.com/s/lzf9QZ02HxKB2RnK1O36Y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