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陵遗址公园标识(LOGO)投稿阶段已圆满结束。在此,我们谨向所有参与投稿的朋友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得益于您的热情参与和创意支持,我们得以从众多优秀作品中遴选出20件作品,进入下一轮网络投票环节。4月14日至4月21日,我们将在微信公众号平台进行网络投票,诚邀您的参与,根据投票排名,我们将选择得票前十的作品进入下一阶段的专家评审。
扬州城大遗址保护中心(隋炀帝陵遗址博物馆)2025年4月14日
更多作品详情请见介绍
一号作品

设计理念:

二号作品
设计理念:隋炀帝陵遗址公园的标识以“隋”拼音首字母“S”为设计 元素,朱红色为主色调,融入上下对称的块面、线条,上小下 大的“覆斗”形状与“镜鉴”,体现了隋炀帝墓遗址建筑外形、 中国文化元素和现代设计风格的完美结合。这个设计不仅美观大方,而且富含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隋炀帝陵遗址公园的 标志性形象:标识外为同心圆,上下分别是隋炀帝陵遗址公园 中文和英文。

三号作品
设计理念:

四号作品
五号作品
设计理念:整体设计以隋炀帝陵墓室上方的主建筑外观为基础,配合其在镜鉴池里留下的倒影,中间方形的部分以隋炀帝墓出土的隨故炀帝墓志为设计原型,主要用墓志的形状来设计。图案的左上角是蜿蜒的运河水,凸显隋炀帝最大的功绩开凿大运河,值得一提的把整个图案倒转过来,墓室的主外观配合波浪图案就像是在运河上行进的舟楫,倒影部分就像船上满载的货物。正看的时候好像是倾覆的船,反过来看是行进的船,一如隋王朝给历史留下的深刻教诲“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六号作品

七号作品
设计理念:

八号作品
设计理念:本标识以隋炀帝陵遗址公园主体建筑“覆斗”形造型构成的的畫面,表达隋炀帝陵遗址公园的主题,突出標識的可識別性。金色代表皇家气象。书法手绘笔触加强标识的韵味增强唯一性避免雷同。标识现代感强,含义丰富,容易理解,让人过目难忘,会给人留下较好的第一印象。适宜于印刷及在各媒介运用展现,便于后期视觉识别系统(VI)延展,并适合各种场合和载体使用,满足不同材质制作的需要。

九号作品
设计理念:标志以隋炀帝陵遗址公园标志性建筑为重要元素进行图形设计,整体以流线形式展现,体现“帝王之冠”和“大运河水”的理念,同时呼应了公园主体建筑“落地的皇冠”的概念。突出隋炀帝作为千古一帝的君王之气和对古今中国的贡献。“金”在古代为帝王之色,因此标志整体以金色为主要颜色。字体设计方面以黑体搭配无衬线英文,使标志整体辨识性增强的同时更加具有现代性和美观性。标志整体体现隋炀帝陵遗址公园作为公共博物馆的新质力和历史传承、历史传播功能。

十号作品
设计理念:以“回”字为骨架,将北斗七星嵌入“回”字中心,呼应墓室穹顶的紫微星布局,暗喻古代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北斗七星组成一个“隋”字首字母,外围光耀轮转,象征古今的时空联结。主色调鎏金与蓝,鎏金一是代表时光,二是代表出土文物的鎏金质感,象征历史的厚重,靛蓝则隐喻运河水色以及隋炀帝陵建筑。

十一号作品

十二号作品
设计理念:标识创意以隋炀帝陵遗址公园的建筑外观为设计主体,代表了隋炀帝陵遗址公园形象的专属特性。隋炀帝陵遗址公园的建筑外观取自隋唐时期帝王陵墓“覆斗”形制,被誉为“落地的皇冠”,遗址公园展示了隋代历史和隋炀帝陵考古发掘出土的精美文物,代表了隋炀帝陵遗址公园开展公众考古、研学游活动、策划考古文物展览,推动考古研究成果转化和社会共享,展示了隋炀帝陵遗迹、文物和璀璨的历史文化,打造集文化考古研究、文物展示、科普教育和参观游憩功能为一体的特色公共空间。标识寓意深刻,易于识别,适合在各种载体应用与推广。

十三号作品
设计理念:

十四号作品
设计理念:

十五号作品
设计理念:本 logo 以隋炀帝陵为核心主题,通过对 “隋” 字的创意变形,将文字与陵墓的外形巧妙融合,旨在打造一个既具独特视觉识别性,又能深度传达隋炀帝陵历史文化底蕴的标识。

十六号作品
设计理念:标志由遗址公园主体建筑剪影形态为蓝本,将其极度简化,形成极简线条勾勒样式,体现皇陵遗址的壮阔气派。搭配策书名称,彰显古典东方韵味。

十七号作品

十八号作品
设计理念:
![]() |
![]() |

十九号作品
设计理念:

二十号作品
设计理念:
https://mp.weixin.qq.com/s/mSQE4ok83N0JU026hW-Yxw